◆不平衡的司改即將破壞司法獨立?----【司改團體在乎「人民感受」?兼談尤美女《法官法》草案何以爭議】 (法官/孫健智)

此次法官法修法正在立法院協商審查,在法官評鑑上,再次整理許多法界與有識之士的呼籲:

1.法官評鑑委員會不能設政務職專委,避免形成濫權,或為行政權服務。
2.應加強外部公正人士參與法官評鑑,但須防制「利益衝突團體」介入法官評鑑。
3.法官評鑑不可包括個案中事實及法律間的涵攝,不能直接把判決書拿去作為評鑑標的,以避免評鑑委員會變成太上審。
4.個案當事人只能在該案件司法程序結束 (定讞或上級審宣判完結) 後請求法官評鑑。

司法改革最值得憂心的,不是在於改太少或緩慢,而是在於愚蠢亂改、矯枉過正、政治力干預!
道卡斯丁 wrote:
個案當事人只能在該案件司法程序結束 (定讞或上級審宣判完結) 後請求法官評鑑。

個案當事人請求法官評鑑是件很詭異的事,
就好像球打輸了不針對裁判判決本身討論,反而開始調查起裁判,
寒蟬效應下,行政介入司法會更加大膽及公開.
程序救濟和法官評鑑不能混為一談.
「被害人」一詞更是神奇,
無罪推論原則下,原告是被害人,不表示被告就是加害人,
甚至原告還不一定是被害人........

cckm wrote:
個案當事人請求法官評鑑是件很詭異的事,就好像球打輸了不針對裁判判決本身討論,反而開始調查起裁判...(恕刪)


的確原先也有此質疑。但如確實能符合下列幾個前提,理論上應不致有問題:

1. 不得在案件未終結前讓個案當事人請求法官評鑑。
2. 評鑑不可包括個案中法律見解。
3. 評鑑不可包括個案中事實及法律間的涵攝。
4. 申請評鑑須有法條明列的具體可受評鑑情事。
5. 規範可做法官個案評鑑之請求期間。

目前看到的6/28修正條文,還算是有守住這幾個前提。

法官評鑑是對法官的不當或疑似違法行為做評鑑,而非針對判決本身。個案審判本身的爭議,仍應回歸訴訟與救濟程序。

註:

關於所謂具體情事,法官法修正條文----

第三十條 司法院設法官評鑑委員會,掌理法官之評鑑。
法官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者,應付個案評鑑:
一、裁判確定後或自第一審繫屬日起已逾六年未能裁判確定之案件,有事實足認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審判案件有明顯違誤,而嚴重侵害人民權益。
二、有第二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情事,情節重大。
三、違反第十五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
四、違反第十五條第一項、第十六條或第十八條規定,情節重大。
五、違反辦案程序規定或職務規定,情節重大。
六、無正當理由遲延案件之進行,致影響當事人權益,情節重大。
七、違反法官倫理規範,情節重大。
適用法律之見解,不得據為法官個案評鑑之事由。

第三十五條 法官有第三十條第二項各款情事之一者,下列人員或機關、團體認為有個案評鑑之必要時,得請求法官評鑑委員會進行個案評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