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 !! 專家爆台語消失危機「南部也很淒慘」全台僅22.3%年輕人會講

ltelung wrote:
在台灣講的"閩南語"...(恕刪)

客家話, 當然是台語.
要說斷層其實在我這一代就開始了(六年級)
父母是從南部上台北打拼的
雖然家裡聽台語說台語
但是學校講國語

現在聽沒有問題 但是早就沒有辦法說一口流利的台語
現在上了年紀的 也很難找出可以說一口很流利的台語
太多新的用語 太多新名詞 一下子要馬上轉換成台語有難度
就算真的說出口 聽的人也未必可以馬上聽懂
溝通就是聽跟說都沒有障礙
講話如果還要經過思考那真的是很累人的事情

現階段能做到聽得懂我覺得就很不錯了
要求會講實在有難度
R1688 wrote:
台灣話與閩南語多所不同(恕刪)


台灣話就是閩南語啦~~死不承認,
不就多一些日本話而已,還鬼扯甚麼本土,通通都馬外來的。
超級小任任 wrote:
台灣話就是閩南語啦~(恕刪)

台灣話不是閩南語, 現實顯而易見.
R1688 wrote:
弟樂見如此, 不過要(恕刪)


原來你樂見台灣被邊緣化
超級小任任 wrote:
原來你樂見台灣被邊緣(恕刪)

您生病了?
R1688 wrote:
您生病了?


自己都蓋棺了.用不著擔心別人.
wasiwawa wrote:
自己都蓋棺了.用不著(恕刪)

何解? 趁您醒著, 回答一下吧.
tzechiny wrote:
語言本就應該只是溝通的工具,

卻有人要無限上綱到什麼文化或民族!

講話就是要講別人聽得懂的話,

而不是講自己爽的,

更誇張的還去逼別人學他們用不到的話,

說是要傳承文化也可以啦⋯⋯

偏偏這些人連自己的中國祖先都不認,

整天想著去中國化,

要研究台語文化,追到底還不是跟中國有關?

硬要把兩個不可分的文化分開

是要怎麼讓人信服?

現在的中國 ,還是我們祖輩所居住的中原大地嗎 ?
怎麼會前後時空不分 ? 以為都一樣?

依據大陸滿語專家,滿清皇族後裔的金啟孮 研究:滿韃語 Mandarin 原是滿清八旗貴族進入北京城之後, 學習"漢語", 變音所講出不標準的『蹩腳漢語』。
明朝傳教士留下來的 北京話拼音 , 到了清朝, 後來的傳教士發現拼音全變了, 要重新編纂成為新的 "韋氏拼音"

河洛語 是河南洛水的語言 , 請問現在 河南洛水一帶說何種語言 ? 現在河南話鄭州腔仍和普通話相通, 但是和台語或稱河洛語是完全無法溝通。

台語是古漢語 , 由漢 唐傳承而來 , 沒有 混入 胡語

東晉 五胡亂華, 東晉貴族 衣冠南渡 將 河洛話 帶入閩南
台語 和 閩南語都是 傳承 中原 河洛話
閩南語不是方言 , 是 河洛話 , 是河南洛水一帶的語言 , 是 當時的官話
而河南洛水一帶的土地, 被胡人所佔領 , 河洛話已經在當地失傳了

台灣人和新加坡人 ,印尼華人都拜的 開漳聖王 陳元光 , 在唐代時帶兵入閩 , 也將唐朝的通語帶入 閩南地區 , 在原本閩南語的白讀音之外,又帶來唐語 , 文音(中古音)。←這是混合的語言
所以 , 台語有40% 的話 ( 字) 都有兩種唸法 , 「文白異讀字」,有文音語音兩種讀法。
台語的「方」在從「png」(崩)轉成「hong」(轟) 的過程中,異音混合講成「hng」(亨)。
如果和某些詞彙有頑強的黏結,無法完全轉換。例如「藥方」(ioh8-hng)(亨) , 而姓氏的方仍唸「png」(崩)。

一代女王武則天 本人可以證明 她是個 說 台語的 台語控
因為武則天代唐為周,發明了一些全新的文字,替代原有的文字,以除舊布新、建立權威,後世稱為「則天文字」。這些字當中就有 囝 及 「囡」 這些 "新" 字
這些字也被保留在台語當中 , 但是在 中國 已經亡佚
《集韻·上聲·獮韻》:「囝 kiánn,閩人呼兒曰囝。」如:「大囝」。兒孫。如:「囝孫」, 心肝仔囝。
而「囡」(gín)是「小孩子」之義, 如:查某囡仔 。
這些 「則天文字」同樣傳播達 日本 韓國 保存下來 , 但是 所謂的"中國" 已經不再使用
囝 日文漢字 訓讀 こども子供 音讀:けん (ken), げん (gen), がち (gachi)
韓文漢字的 囝 건 (ken)

還不相信 ?
請看 三國演義【第3回】
陳留王勒馬向前,(←台語:hua叱: 大聲呼喊 ;叱字的右半邊是(化)的古體字。)曰:「來者何人?」(←台語) 卓曰:「西涼刺史董卓也。」陳留王曰:「(←台語:你) 來保駕耶?汝(←台語:你)來劫駕耶(也 ,台語e)?」卓應曰(←台語: 回話 ;( 應喙應舌) :「特來保駕。」陳留王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卓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卓暗奇之,已懷廢立之意。
三國演義【第21回】
玄德驚問曰﹕「有緊事?(如同唸台語"緊事寬辦))」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台語)。」
「公孫瓚無走路(←台語) ,先殺妻子,然後自縊。」
「遂令許褚將兵五百前往,務要追玄德轉來(←台語)。」
這些內容 以 北京滿韃語來讀 非常 抝口 , 不解其義 ? 但改以台語讀之 , 語音文義皆備 。

再看唐詩 , 為何滿韃語 (Mandarin) 當然不一定押韻 ? 因為滿韃語 根本就不是原本漢文使用的語言
以台語讀之, 則句句都押韻

台灣人說的台語 , 正是唐代的通語
台語傳承自中原古漢語 , 當時的國家為 "大唐國" , 並非"借殼上市"自稱中國的滿清所說北京官話之 滿韃語 (Mandarin)
台灣 才是 保存了完整的中華文化(語言和文字) , 去除的是"借殼上市"偽標 為 "中國"?實質是滿蒙蘇維埃侵略文化!
台灣人講的"河洛話" 是魏晉 唐朝時官方語言, 是古漢語 , 是 語言的活化石 , 而且溶入了南島語, 西語,荷語,日語 的詞彙 成為台語,
和大馬的福建話混有馬來語一樣 , 台語 融入有 南島語 ,
阿西 是 西拉雅語:assey 不精明 ,
躼 是西拉雅語:loa 身長很高的意思
趴代 是 西拉雅語:patay 頭腦不靈光
噗攏共 是 巴宰語 pu-loonn-gonn 白目 , 巴宰語和賽夏語 接近

台語和閩南語當然不完全相同
台語有 di、de (le)、ka、ho(齁)、ni 與 beh、kahqah、kong 等助詞,無不屬於南島語,或南島語所移行而來的。
這些助詞「有音無字」,無法度用漢字書寫;都來自 南島語
例如 下一句當中的 ho ê beh
『ho每一個語詞隴無固定 ê 漢字。造成教學上ê困擾。為著beh求盡量客觀實用,進一步beh建立一套臺語ê文字系統 。』
以南島語為基層的「多音節」、「自由聲調」及「粘著語」中融入了漢語「單音節」、「固定聲調」、「孤立語」 ,加上若干外來語,混合構成為一大混雜語體(creole),這正是現代台語的真面目。

中國這塊土地,多次被北方的民族入侵,經過多次亡國,人口大舉遷徙, 早就換人住了 !
是屠殺殆盡, 奪取土地之後,再以另一個名稱借殼上市 。
現在的中國,還是過去我們祖輩所居住的中國嗎? 不過是『借殼上市』了 !
現在這套策略是如同過去的滿清, 借由收購中國股權,漢化轉換, 打著「中國」這塊招牌再度換殼上市!

中国語 ???
"中國" 一詞雖然古已有之, 但通常是指周天子的京畿之地 , 國中之國 , "中央之國" , 有別於分封出去的"諸侯國"。
河洛語 才是原本 "中央之國" 的語言
滿清 是以異族入主中原 , 以夷狄之君主中原之事 , 想借由 漢化去合理 其 異族統治 ? 滿清晚期才開始自稱"中國"。 這個中國是 "偽標" 品, 借由武力征服中原的土地 , 借殼上市罷了 !
如果這種邏輯能夠成立 ? 日本於二戰期間同樣 武力侵入 中國地區 , 佔領了南京北京 ! 那麼 日本 不是也能自稱自己為是 "中國" 了嗎 ???
比起 傳承自河洛話有數千年歷史的台語, 只有 400年的 北京滿韃語Mandarin 是 滿清"方言"無誤

在"中國" 那塊土地上 所 亡佚的不只是 語言
千年傳承的 正體漢字 也變成了 简体 ?
台灣的讀書人一直都是使用唐宋以來一脈相承的文字,是正體漢字 !只是讀音為唐朝及宋朝時的中原古語(河洛語及客語)。
臺灣漢文,即臺灣文言文,是臺灣從鄭氏王朝至二戰後初期所通用的一種書面語文書,而用於閱讀漢文的語言則主要為河洛語及客家語,讀音為文讀音。
臺灣漢文教育方面,多以《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和《千金譜》等作為啟蒙學教材,待基礎穩固後再進一步學習《論語》、《孝經》和《詩經》等四書五經。而作品類別則涵括詩歌、散文、賦、小說、詞和詩話等。台灣人的父祖輩都是唸此種私塾所教授之漢文。
中日混血,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川內浦千里濱「兒誕石」的鄭森(國姓爺鄭成功),以大國霸權觀點,他就是對抗滿清的反抗份子。他寫出來的是繁體漢字。

如今借殼上市的"中國"使用何種文字 ?

清朝為了統治,將中國古代的史書典籍在康熙、乾隆的修史過程中基本上被毀滅一半以上,編纂《四庫全書》過程中所實行的文字獄,可以因為藏古書而殺頭。中國現在還有什麼中國古籍? 都是由敦煌/陵墓再挖出來古書, 才對照出清朝刻意掩滅史實。

滿韃語只是借用漢字, 胡音當然和漢語不會一樣, 剛好碰對幾個字是巧合
台語不但押韻 ,每句都押, 因為這就是唐語,中原古語 , 上面寫的文字,是古早傳下來的,台灣才是真正"唐宋中國"繼承者 。
台灣現在仍然使用祖先的正體漢字, 說的是中原古語的河洛話及客語 。

客語 這種語言的來源遠比"客家"這個名稱更為古老
"客家" 自稱為 客家人始自清朝 , 但客語卻是傳承自 "南宋"時期的通語 。
客家的祖先在"靖康之難"被金朝滅亡逃到臨安, 蒙古南下殺戮,南宋末帝逃亡到香港, 在"厓山海戰"全軍覆沒。
所以, 客家現在仍然傳承使用祖先的正體漢字, 說的是中原古語的客語。

對於借用了漢字, 變更了我們語言, 再搖身一變,自稱為是中國 ? 骨子裏卻不脫"蒙古滿清蘇維埃"的本質 。
我們所面對的殺戮, 和幾千年前的祖先所面對的"蒙古滿清蘇維埃"是完全一樣

台灣人所讀的是孔孟之道 , 是仁道行王道 , 是以德服人 !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 :「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善人為國百年,可以勝殘去殺矣。」

我們的民族自稱“漢”;我們的華人被叫“唐”人;我們的文化被稱作“華夏”文明;我們的國家被稱為“禮儀之邦”“中央之國”!
絕不是毀掉別人的文化 , 禁別人的文字? 再山寨取而代之自稱為"中國" ?
更不會 攻城掠地就吹噓為英明神武? 屠殺鎮壓就自認光榮?
在年代久遠後山寨反而誤認為正版?

三國的吳服 , 唐裝 髮髻 ,宋朝的茶道在中國早已失傳 , 要到日本才看的到
唐代木造建築在中國早就看不到了 ,但是 日本還能看到 鑒真在754年東渡 所建的唐代寺廟,唐招提寺/とうしょうだいじ
世界最大現存唐式木構佛寺建築,要到日本才看的到。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在728年大筆投資興建"東大寺",雙層屋頂的「寄棟造」よせむねづくり式,就是宋代四阿頂 , 唐代廡殿頂(阿房、阿殿) 重簷廡殿頂造型。 距今約有1,200餘年的歷史。

更別說 三砸孔家店 , 本質以馬克思列寧侵略文化的信徒 , 早就不是孔孟王道行仁義的中華文化 ? 卻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 大做政治統戰 ?
孔子地下有知 , 自己的孔丘被掘 卻被利用來統戰 ? 應該會大罵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也會罵 明知為"偽標"中國 , 卻附和 統戰說法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R1688 wrote:
台語不是閩南語, 您(恕刪)

台灣國語也不是北京話,請放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