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華」代表 文化.族裔.語言.文字,「中國」只是代表國家

29x5x5x2 wrote:
  古代每一國都是中(恕刪)


1407年的越南是中国的领土 大明设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不过在明成祖死后数年,黎利打败明军、承诺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之后,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1428年~1789年) 所以你所列的越南文献里面的中国 指的是中原王朝 而不是交趾
Lucy Neveu wrote:
1407年的越南是中国的领土 大明设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不过在明成祖死后数年,黎利打败明军、承诺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之后,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1428年~1789年) 所以你所列的越南文献里面的中国 指的是中原王朝 而不是交趾
 
 
反正各說各話,越南跟大陸自古是世仇,印度也是
 
大陸侵占過越南,越南稱大陸為蠻夷之邦,也是合理的
 
古代越南領土很大的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29x5x5x2 wrote:
奈良時代藤原廣嗣上表日本天皇稱:「北狄蝦夷,西戎隼(隼人)俗,狼性易亂,野心難馴。往古已來,中國有聖則後服,朝堂有變則先叛」。此類將日本自稱為中國、華夏,如「通中國於是始矣」、「華夏載佇」,「新羅不事中國」等等,不勝枚舉


小中華思想是指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以“小中華”或“中華”自居的思想觀念。這種思想由中華思想派生而來,是漢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東亞文化圈)的國家和地區接受儒家華夷思想和本國民族文化及民族自尊提升的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小中華思想存在於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三國,其中只有朝鮮自稱“小中華”而不直接自稱“中華”,因此最為典型;而日本和越南往往自稱“中國”或“中華”而不稱“小中華”,但畢竟是地域意義上的中國以外的國家,所以也屬於廣義上的小中華思想。

早期的小中華思想是出於對中國的仰慕,即追隨中國並自居“中國第二”的思想,以此來將本國與不同文化的“蠻夷”相區別。但到了後期,小中華思想則出現了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相背離的趨勢,即認同中國文化而不認同中國地域上的政權,甚至有對抗中國王朝的意味。特別是17世紀中葉滿洲人建立的清朝統治中國以後,朝日越各國的小中華思想空前膨脹,均認為中國已淪為夷狄,而本國才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19世紀以後,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華夷秩序崩潰,朝日越各國也先後以民族主義取代小中華思想。

小中華思想下的華夷秩序

你要分清楚小中華思想和中国
因为你所列的都是中华文化圈里的国家 他们都是学习和接受中华文化 比如蠻夷 只有同一个文化圈的才能分辨华夏和蠻夷 知道那个是好 那个坏 但是很显然 越南 日本的文化是中国传授的 而不是他们传授中国文化 所以你列举的只能证明他们是小中华思想 而不是我们讨论的中国
29x5x5x2 wrote:
  反正各說各話,越(恕刪)


嗯 按照朝鲜和越南人的讲法 中国根本就不存在 长江以南是越南的 长江以北是朝鲜的
Lucy Neveu wrote:
小中華思想是指中國以(恕刪)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自稱小中華,大家都是自認為大中華

稱別人是小中華,那只是中國人的自以為是說法

山鹿素行亦在《中朝事實》中認為日本才配稱「中朝」、「中華」、「中國」,而稱大陸為「外朝」。

山鹿認為「外朝」多次受夷狄佔領而失去文明,而且自古以來多次因為叛逆篡弒而改朝換代,不像「中朝」有延續二百萬年不易的皇統。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天皇下令國史局總裁,稱:「其速正君臣名分之誼,明華夷內外之辨,以扶植天下之綱常」。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Lucy Neveu wrote:
嗯 按照朝鲜和越南人的讲法 中国根本就不存在 长江以南是越南的 长江以北是朝鲜的


這也合理,大家都自認為真正的中國,別人都不是中國而是邊國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29x5x5x2 wrote: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自稱(恕刪)

1871年的朝鮮貴族墓碑(仍使用崇禎紀年)
這一時期的小中華思想使朝鮮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進一步提升,部分朝鮮士人已不局限於“小中華”的表述,而認為朝鮮就是“中華”,如李種徽表示朝鮮人本為“殷人”,朝鮮本是“東夏”,金履安則說朝鮮也是中國,只是過去由於先王的慎重而自居東夷,當前中國已淪為夷狄,故“當今之世,不歸我中華而誰也?”尹愭則認為朝鮮疆域最大,“而惟此環東土數千里疆域,獨保崇禎後日月,則其山川之秀麗,風俗之美好,殆同金甌之無一欠缺,宛然有大明天地之氣象矣,此豈非宇宙間好個大疆域耶?”他又說:“然則昔日東方之稱小中華者,以其有大中華也。而今其‘大’者,非復舊時疆域矣,地維淪陷,山川變易,曾無一片讀春秋之地。而吾東方三百六十州之疆域,蓋無非中華之衣冠謠俗,則優優乎大哉,奚可以‘小’云乎哉?”

那么请你举出 日本 越南 自称大中华的证据

漢代时,日本列岛分为诸多小国。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國眾多邦國當中的奴國遣使朝貢,光武帝劉秀賜金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Lucy Neveu wrote:
那么请你举出 日本 越南 自称大中华的证据

漢代时,日本列岛分为诸多小国。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國眾多邦國當中的奴國遣使朝貢,光武帝劉秀賜金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那你也應該指出自稱小中華的證據
 
我說的只是一種形容,大家都自認為真正中國,類似大中華思想
 
奴國只是日本的一個部落小國,你還以為是指全日本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29x5x5x2 wrote:
  那你也應該指出自(恕刪)


唐宋以後,中國周邊一些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度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相繼出現了自稱“小中華”、“中國”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中國文化對周邊多年來(尤其是盛唐時期)的擴散和輻射之下,這些國家對中國文化的吸收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開始運用儒家華夷思想來為自己國家定位;另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文明在長期受漢文化的薰陶後已經發展成熟,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大為提高,已不甘心以夷狄自居,特別對周邊未接受中國文化的“夷狄”產生了優越感,故以“華”而自豪。這些國家所秉持的思想就被稱為“小中華思想”。

小中華思想是由“中華思想”派生而來,而中華思想則是基於儒家思想的華夷觀。從商周時代起,居住在黃河流域的華夏民族就以“中央之國”自居,認為自己是文明的中心,將周邊民族視為蠻、夷、戎、狄。“中國”的含義延伸到了地域、民族、文化和國家政權這四個層面,由此構成了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及“中華思想”。而後中國歷代大一統王朝,都以中華思想為指導,通過征伐、招撫、羈縻、冊封等手段在東亞地區建立起了華夷秩序。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曾包含在華夷秩序之內,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受到了中華思想的深刻影響,這就為“小中華思想”的產生提供了溫床。這些國家往往立足於“中國”含義中的文化層面,來解釋本國的“用夏變夷”並自稱“中國”。將本民族視為“中國”其實是世界文明的普遍現象,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言:“如法顯《佛國記》稱‘印度’為‘中國’,而以中國為邊地;古希臘、羅馬、亞剌伯人著書各以本土為世界中心。”不過東亞文化圈外的國家自稱“中國”與華夷觀無關,故不在討論範圍內。





你的发现可以去发表论文了 推翻了东亚文化圈
共產黨叫做黃俄,
那麼跪日舔美力挺白左的覺醒青年
該叫做黃左還是白犬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