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1113 wrote:
第一.地熱探勘是有科學手法 不是亂槍打鳥隨便亂挖 你可以去查證台灣和美國的探勘技術
...(恕刪)
我同意你說的探勘不是亂槍打鳥,我實際做過地球物理探勘,陸上、海上震測都有,架設過Geophone,看過震測剖面圖,也量測過井位。但探勘要花時間,且探勘不成功的例子比成功的還要多,就算探勘出高潛力地區,井打下去很多時候也不如預期,一切又要重來。這種不確定性對台電就是風險,一個電廠規劃到發電花十年算短的,如果你是台電總管,在公司負債累累,可掌控的供電規劃又屢屢碰壁的情況下,除非有九成以上把握,你會丟大錢去投資不確定因素高的地熱嗎?
L.A.1113 wrote:
一個地熱電廠頂多100MW到數百MW就很大了 你要一次震掉2700MW那是天方夜譚.沒那麼簡單
如果台灣有那個能力做EGS
容量高低不是問題,而是如果地熱有這種疑慮,台電勢必就要規劃別的電廠來支撐地熱電廠,以免對整個電網產生影響,同樣的,台電有錢可以這樣搞,但現在不是。
L.A.1113 wrote:
你們那種停留在那種舊時代的想法 早就被專家給想出新的技術取代掉
的確,我不是專家,所以我相信專業,讓專家去判斷,每年專家提出的新技術多如牛毛,但要實際去應用卻不是一時半刻可以達成的。研發和商轉是兩回事,也不互相衝突,如果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現階段商轉還不可行,台電自然就不會把地熱列入未來主要供電主力之一,這方面我相信台電的專業,至少他讓台灣在惡劣的條件下,長期提供了很穩定的電力。
L.A.1113 wrote:
台電不想做再生能源 這是全台灣都知道的事情 即便今天手上有5000億
台電不想做再生能源,也投資了一大堆風力、太陽能,即使現階段這些對台電而言都是宣示大於實際,都是虧本生意。如果我爸爸負債數百萬,每個月入不敷出,還是盡力擠出預算帶我出去玩,買玩具給我,我會很感激,而不是抱怨他不帶我出國,不買iPAD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