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中央研究院的可能性?

KCLin0423 wrote:
我們不能因為台灣小,那就甚麼都不做吧(根據wiki, 甚至以色列也在做)

這個領域,比起一些所謂天馬行空,做爽的更有經濟價值吧

如果要學術界在解決能源問題上,尋找一個題目
個人認為,釷反應器是一個適合學術界的題目。...(恕刪)


倒不是說台灣甚麼都不做,要發展哪類科技,我想是經過很多人很多方面的考量,當然可能也有一些利益上的糾葛。是對是錯,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如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台灣如果要發展釷反應爐,要克服哪些困難,要投入多少資源。

首先,就是您所提到的材料來源,台灣西南沿海的獨居石礦砂的確可以提供釷的來源。即使沒有這些礦砂,目前釷大都被當成是提煉稀土元素後的廢料,要跟國外買釷也不是大問題。

其次,需要有個反應爐,台灣如果要自造大型反應爐可能力有未逮,但小型實驗爐可能還是有機會的,但我不是很確定,可能得請在核工領域上學有專精的網友說明。

再來,釷反應爐實際參與分裂反應的是233U,所以需要先把232Th轉化成233U,這個初始的中子源從何而來?加入235U或239Pu?抗議聲浪肯定不小。

還有,如果使用熔鹽爐,需要應用到線上的放射性核種化學分離,這個可不是便宜的工程。

最後,雖然釷反應爐比較不容易有核武擴散的問題,但還是有辦法用釷反應爐製造核武,買現成商轉的核電廠反應爐是一回事,如果要研發新反應爐,恐怕美國老大會有意見。



chlorite wrote:
倒不是說台灣甚麼都不...(恕刪)


很同意您說的問題
包含美國一定會干預
不過,韓國都外銷 LWR, 印度也要自己做反應器
台灣還怕美國干預核能研究,那就實在太爛了

我只粗略讀了些 LFTR 的報導,事實上我並沒有很熟悉
但是剛好有兩個圖可以更清楚一些表示您所說的過程




這張圖說明了 LFTR 反應器的構造
根據上圖,在 U233 分裂反應時,就會放出中子,持續將釷變成 U233。
當然一開始點火時,可能如您所說要用235U或239Pu。但是,只是用來點火,使用量應該遠比LWR小

而 insuit chemical separation 可能的確是一個困難的關鍵問題
不過,我相信,這種難題會讓真的狂熱於研究的人廢寢忘食
如果能夠發展出來,以後相關的專利與技術輸出利益我相信非常巨大
足以讓台灣成為能源科技大國

另外 LFTR 在學術研究有一個相對好的優勢。
因為低壓操作,不需用水冷卻
所以,其大小遠比 LWR 小。
不用像 LWR 一樣有大的壓力容器
或許,可以做初步的小型研究,逐步突破瓶頸,在將其放大
''教改''是中研院的發明嗎?
sobekmax wrote:
又一個只看績效的人了...(恕刪)
是!
教改最初的案子由李遠哲的實驗室搞出來的!
由李遠哲領導的教改會消耗預算六千萬元。

luan66 wrote:
''教改''是中研院...(恕刪)
政府養那麼多無所事是的退休人員都不講話了

區區那幾個研究員又何必那麼緊張呢?

至少人家還會做些事啊,
這些研究員現在已經在無所事事, 以後退休就不會無所事事?

不懂車的騎車狂 wrote:
這應該是技術轉移.....(恕刪)


在還沒轉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我同學去年才離職,雖然是中科院的外包商但是,嘿嘿很多東西心照不宣
chiang:01上嘴砲太多了
目前新聞說

台大併中研院
學者提議「強強合併」 台大併中研院拚世界百大

台大行政副校長張慶瑞卻證實,雙方主管已就合併可能有過多次洽談,但光是薪水和退撫制度即很難一致

..

中研院不是一次都聘 24年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