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TT上看到關於孫文的文章....這是真的嗎????

我認為應該多多挖掘出各個面象讓大眾知道

現在正是要脫離一言堂的教育方式了

多多的吸收不同方面的說法吧~不必太驚訝
我蠻驚訝台灣人現在才知道,按說台灣這邊較為民主開放,這類資料早就有才是。
其實這些東西在大陸早就有了,而且個中緣由非常複雜。蘿莉控確有其事。孫文的日本夫人大月薰生下一女名為宮川富美子。其女後來出嫁后生下一子為宮川東一


按照輩分宮川東一是孫文的外孫。



這就是宮川東一。

2010年的時候來過武漢(我住的地方喲)


剛看了PTT,好奇怪台灣的歷史書,不知道是怎麼教的。

顯然好多人不知道當時的情況,也有很多人對大陸政府有誤解,例如說國父這個詞,大陸一般不叫的,大陸政府也從未稱呼任何人為國父,稱呼孫文為“革命先行者”。

孫文當時的情況比較複雜,中日之間的關係最終破裂是由於後來的日本不斷蠶食中國領土,而非孫文時代,而是在蔣中正時代徹底破裂的。源頭在918事變。

貼幾張中國歷史課本對孫文的描述




有機會和大家聊一聊日本當時的情況吧。

日本當時的情況比中國還複雜,PTT那幫網友歷史學的很糟糕啊。畫圈圈上綱上線的比大陸文革還厲害,台灣史都未必弄清楚還要問滿洲史。

我在知乎裡面答過關於這個問題,我自己複製過來給大家看一下。
文章被標示為:後面的話就是當事人的錄音原話。資料由日本NHK電視台提供。




九壹八事變以後,國民政府把事件提交給國聯,1932年12月日內瓦召開國聯總會,日本方面以松岡洋右爲全權委員的代表團,在審理的最後階段,松岡洋右居然以“名譽孤立”爲借口,作出了退出國聯的決定。

問題在于,當初日本政府並不想退出國聯,日本是非常想方設法的留在國聯,按照天皇的意思,只要在滿洲問題上沒有障礙,就壹定要留在國聯,這也是松岡洋右的使命,就算在國聯被指責,也要留在國聯。

國聯在1932年12月就滿洲問題開會的時候,各歐洲小國基本上都成了批判日本的批判會,但是日本指望歐洲大國,尤其是英法能夠站在日本這邊來

用松岡洋右的原話講:就是只能走裝傻政策。

但是日本這時候還沒有完全孤立,完全反對的只有歐洲小國,例如愛爾蘭,瑞士,西班牙之類的,屆時時任英國外相的約翰西蒙對于這個問題采取了妥協,不予制裁,相反對于中國表示不依靠國聯自行交涉,保持距離。

英法采取的這個態度是和英法本身有關的,因爲英法本身有大量的殖民地,本身殖民地的暴動也非常頻繁,列強們在這方面站在日本這邊,有隱含著爲自己維護的意思,尤其是當時1929年爆發的國際性金融危機還沒完全過去,各列強更是需要殖民地來爲自己經濟危機過度,而當時日本之所以有這個思想,就是考慮到各列強國的這個軟勒。

引用當事人的原話

按照關東軍參謀片倉中的說法:
當時的態度,列國都是這樣的,哪個國家都是這樣,這不是什麽大事,大家都這麽幹,
陸軍省幹部鈴木貞壹:
若把出兵這件事只限定在滿洲,在國際上是沒有必要擔心的。國聯那種地方只會用言論譴責,是不會采取有力的行動的

而僅僅在審理的第四天,英國外相約翰西蒙就提出了妥協的政策:與中國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國家成立委員會,越過表面形式直接進行商議。于是有了李頓調查團。李頓調查團的結論就是不承認滿洲國,這點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實際上調查團還有壹個結論,就是讓滿洲受國際共管,並且啓用日本顧問。

實際上這個結論是比較偏向日本的,松岡洋右覺得這個提案較爲符合日本的利益,主張接受,隨後松岡洋右回電日本本國,建議接受建議,但是時任日本外務大臣的內田康哉卻拒絕英國的妥協方案。

原因並非是國際問題,而是國內問題,因爲當時日本的政黨正在失去民衆支持,政府希望在國際上保持強勢來凝聚人心,而當時日本的輿論對滿洲國非常的狂熱,政府爲了解決國內問題,連英國的妥協方案都顧不及了。

正好這時候,關東軍又發來新的作戰許可,要求攻占熱河地區。
據當事人的說法

關東軍參謀:中野良次:
身爲戰場之人,半途而止事關生死,這是事關大軍命運的問題,不得半途而止。就算東京不允許,也不能對我們坐視不理。
在1933年1月13日的政府會議上,政府對關東軍妥協了,關東軍的熱河作戰被批准,但是必須以長城爲邊界,不得越過長城。

其實當時已經有人指出國聯上正在商議問題,現在作戰會不會影響到外交問題,而日本外相內田康哉認爲這只是“治安問題”,在國聯上稍微說明壹下應該列強們能夠理解

日本政府對松岡洋右代表團的指示是:讓國聯繼續靜觀事態,停止幹涉滿洲問題。要求國聯單方面讓步。

松岡洋右了解當時國聯情況,接到日本政府發來的電報,大驚失色,直接發電給日本外相內田康哉:
恕我心憂國家前途,直言不諱,要適可而止,國聯調查此事尚無進展就要求他們停止幹涉,政府應該清楚這 從壹開始就是不可能的!

事情急轉而下

國聯的政策是日本如果繼續采取軍事行動,國聯雖不可能出兵,但是可能進行經濟和外交制裁,然而此事的關東軍已然暴走,關東軍得到了政府首肯後已經展開行動,國聯的決議和日本的軍事行動幾乎同時發生,問題在于,當時的日本也受到了經濟重創,經濟尚未恢複,這時候的經濟制裁是雪上加霜,但是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依然沒有取消關東軍的作戰計劃。

此時,日本外務省已經亂成壹團,日本外務省居然提出了退出國聯以避免經濟制裁的發生,理由是國聯是不會專門針對壹個要退出的國家進行經濟制裁。

松岡洋右極其失望,但是不得不執行,2月24日,比李頓調查團更嚴厲的勸告案提出,松岡洋右在國聯上拒絕勸告,在衆目睽睽之下走出國聯。

日本孤立。

追究此事的源頭,除了政府控制不住軍隊以外,還有政府本身的問題,日本當時首相換個不停,根本沒有壹個連續的戰略政策,政黨的民意不夠,各部門各自爲戰,都有自己的政策和外交思想,各幹各的。

然而最嚴重的事件還有軍隊介入了外交。

實際上當時日本的情報系統非常先進,日本幾乎截獲了利益方所有的情報,包括美國大使發往美國的,法國大使發往法國的,英國大使發往英國的,以及國民政府的內部情報,對國民政府的態度壹清二楚,雖然情報很多,但是情報並沒有形成對于決策的參考,尤其是軍方的情報不與政府共享。

1935年5月,關東軍要求以對蘇防禦爲借口,要求國民政府從北部撤出。

日本政府接到關東軍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雳,首先這是典型的外交越權,而時任外相的廣田弘毅其實是想支持國民政府改善中日關系,避免國際孤立,要避免孤立就必須改善中日關系,然後再從中國其他地方下手。結果同壹個國家卻出現完全背離的外交方針。

本身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外務省的情報都必須到內閣會議上作爲決策的依據,但是陸軍和海軍專制獨行,讓政府的外交幾近癱瘓,外務省成了擦屁股的機關,每次軍隊出事,外務省都要出來想解決辦法。

如何解決外交孤立呢?

所謂的防共協定就是在這麽壹個背景下産生的。這就是所謂的防共外交。

外務大臣有田八郎:
與中國之間的防共問題,在中國北部地區來說,實現防共協定也是壹個不錯的辦法,這是那邊張群(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想法,這與共産黨勢力從西北延伸而來有關,還有那邊蘇聯方面的軍隊逐漸壓迫也是壹個因素。
有田八郎的防共外交得到了波蘭,荷蘭,比利時等國的支持。有田八郎呼籲世界各國來加入對蘇防共體系,哪怕多壹個國家也好。

這時候,曆史轉折出現了。

駐柏林陸軍武官 大田浩,大田浩是與希特勒來往甚密的人物,是日德親近派。

大田浩得到陸軍軍部許可,與德國親近,而當時的德國也想找人壹起對付蘇聯,但是當時德國已經被歐美諸國排斥,親近德國就意味著和歐美諸國決裂,使得更加孤立,外務省並不想這麽做,但是大田浩自己沒有把陸軍方面的許可告訴給外務省,結果外務省和陸軍的外交政策又壹次背離。

由于不清楚德國方面的情況,駐英國大使吉田茂也想拉英國加入防共協定,並且請艾登勸說中國也加入,時任英國外相的是艾登,拒絕了日本的提案。

其實當時裏賓特洛甫關照過大田浩說英國是不可能成爲夥伴的。而大田浩又沒向外務省報告。

吉田茂向英國建議是否有意在中國進行共同經濟開發,而日本政府當時並無這個意向,英國的情報機關監視到德國方面的大田浩的種種舉動,認爲日本兩面三刀,壹方面和德國親近,壹方面和英國親近,壹方面說日英經濟開發,壹方面又說無此意向。

英國政府指示外交部對日本的態度進行敷衍了事。

連同在中國方面,駐中國大使川越茂正在拉攏蔣介石加入防共協定,但是蔣介石對防共協定沒什麽興趣,當時的蔣介石正在和蘇聯密切交往,同時蔣介石也注意到日本不同尋常的外交不統壹
的情況。

大島浩對英國的判斷是既然英國那麽反對赤化問題,壹定會支持防共協定,但是防共協定沒有得到英國等歐洲諸國的支持,不但蘇聯反對,歐美也在反對,但是其實當時的英國更加防範德國。

然後七七事變爆發。

美國采取隔離政策,對日經濟制裁。以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沉默的企鹅 wrote:
顯然好多人不知道當時的情況,也有很多人對大陸政府有誤解,例如說國父這個詞,大陸一般不叫的,
大陸政府也從未稱呼任何人為國父,稱呼孫文為“革命先行者”。
...(恕刪)


努爾哈赤及其接班人會喊朱元璋是明朝國父...嗎
沉默的企鹅 wrote:
我蠻驚訝台灣人現在...(恕刪)



你說的這些的確不是新聞,對歷史有興趣的不管網上、書上資料一查都一大把。

但對新世代而言網路太便利了,致於許多「懶人包」出現。問題是許多整理好的懶人包原先就有既定立場,只看這些別人要你相信的而不思辨,在我看來還不如威權時代,至少你還知道你在被「洗腦」,洗來洗去也不過就戴上一個能符合社會主流的面具罷了,腦袋至少還是自己的。台灣在政經上碰到的轉型困境並不意外,但不求自我提升,只以為左反右反,等新政府上台後就人人有肉吃!?

歷史是最好的鏡子,只是某群人開口閉口426,但卻不自覺自己的行為越來越像自己反的那個模樣…更別提無視人家早就超前的事實以前對韓國是如此,現在對大陸是如此,將來...恐怕連退到要跟東南亞比時也是如此...
azuki21 wrote:
各位放心,歷史教課...(恕刪)
努爾哈赤獨立建國

不知道台灣國那些孬種有什麼資格質疑別人

倒是整天拿中華民國的資源替台灣國宣傳
現在的課本比國編館遠遠不如,慶幸自己唸得是國編本,看現在的課本會吐血,我以前的歷史老師上課沒在用課本,講歷史的和課本不太一樣,看課本是應付考試而已
revive wrote:
無知的人看了多少歷史...(恕刪)

冷靜點嘛
你以前不也是一直說馬英九是僑生上台大的
後來別的網友還貼馬英九錄取榜單有註明不含僑生糾正你
有人說你以前是無知還是被洗腦?
沒有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