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閒閒 wrote:
只能說老天爺地震要...(恕刪)
再補上水利署電子報的一份文章
這作者是支持八田的人,但他也認為八田的施工法問題很大
http://epaper.wra.gov.tw/Article_Detail.aspx?s=D614DF0B6E7BF6B5
烏山頭水庫大壩最特殊的是採用「半水力淤填」方式來構築,就是利用高壓水流分撿不同粒徑材料,讓細顆粒材料沖至壩心形成不透水層,粗顆粒在外圍形成保護層,這種施工方式不同於以往的碾壓夯實,有更大的風險,當時總督府的技師當然會反對,換是本人也會反對;而此種水庫全台僅此一座,全世界亦不多見,本水庫在完工後半年有部分即遭地震所損,世界上其他類似水庫亦皆已毀損,可見此種施工方式並不好,八田與一也許是為了驗證學理,或考慮築壩材料的取得,或甚至只是想開風氣之先而採用了不同以往的方法,後人不該以「後見之明」而苛責,何況該大壩屹立官田溪上已超過八十年,後續如何維護此罕見的水庫大壩安全,才是我們更該關切的課題。
再來水路沒有上水泥
水都漏光光,這就是所謂的施工品質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22000504-260109
最後,戰後農復會修護時發現,水路工程沒有敷設水泥,每年漏水量達整個烏山頭水量;至今還困擾水庫當局的維護費,當時是由日警威壓進行的義務勞動,是以台灣人的生命來維護的,雖台灣當時的產業發達,但先民平均死亡年齡廿四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