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對尖峰用電的挹注,功勞很大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19000061-260202?chdtv

經部擬重啟抽蓄水力發電



再生能源不穩定,新政府打算重啟抽蓄水力電廠計畫!經濟部本月指示台電啟動評估方案,作為未來太陽能的儲能備用電廠,台電初步將先選出6到7個潛在場址供經濟部核定;目前包括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大甲溪德基水庫與南化水庫等都是可能地點,經費粗估達500億。

台灣目前僅有日月潭的明湖、明潭兩座大型抽蓄式發電廠,明潭興建完成已經是1995年的事。等於是時隔21年,國內再傳出有意發展抽蓄水力計畫。

經濟部是在本月初召集台電、水利署開會,要求進行抽蓄水力發電計畫評估,由台電負責提出報告,水利署負責協助。台電指出,台灣有2個用電尖峰特性,一是下午1到3點,另一個是晚上7到8點左右;但偏偏太陽能夜間無法發電,等於建再多太陽能都無法應付第二個用電高峰,所以「如果要發展太陽光電,就必須思考怎麼把電儲存下來。」

而抽蓄水力電廠具有上池與下池兩個特性,可在有剩餘電力時,將下池的水抽到上池,然後在用電尖峰時把水放下來,利用水位的位能來轉換電能發電,因此被新政府看上可做為夜間太陽能發電不足時的儲能電廠。

新政府能源政策是2025年時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2成,其中太陽能需有2000萬瓩,台電指出,未來新蓋的抽蓄水力電廠,將跟現有明潭夜間放水發電不同,而是利用白天再生能源發電充足時把水抽到上池,夜間用電尖峰的7到8點再放水下來發電,使用時間相反。

台電表示,預計評估出6到7個潛在廠址,進行地質調查、經濟效益評估。初步地點包括北部的翡翠水庫、石門水庫、中部大甲溪德基水庫、南部南化水庫等。完成後會提報給經濟部,再從中決定一個符合經濟效益的地點興建。

至於為何都選擇以現有水庫地點為潛在場址,台電說,因為既有水壩可以當作上池,屆時只要在下方再興建一個大壩當下池即可,工程經費與時間可節省很多。抽蓄水力電廠經費粗估要500億左右,而以地質調查、環評加興建期,預估完工時間要10年左右。

水庫主管單位水利署官員表示,等地點決定後,會配合協調地方與法規問題,由於抽蓄水力不是水庫,過去沒有聽過有人抗爭,應該比較單純。
發電成本 (Cost of electricity by sour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st_of_electricity_by_source



1515151515151515151515
http://medialiteracy.pixnet.net/blog/post/84212978-%E6%A0%B8%E8%83%BD%E8%88%87%E7%B6%93%E6%BF%9F%3A%E6%A0%B8%E9%9B%BB%E7%9C%9F%E7%9A%84%E4%BE%BF%E5%AE%9C%E5%97%8E%3F

從圖一可知,依據台電提供的資料,目前既有核電的發電成本中,以核廢處理及除役費用的提撥費用最高,佔27%,其他人事行政等營運費用次之,而硬體建設的攤提費用僅占12%不到,甚至低於燃料成本的佔比。但此成本結構上面,與國際各國的核能發電成本,有極大的差異。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顯示,就核電的成本結構而言,硬體建設的費用應佔核電發電成本的65%以上,但台灣卻僅佔12%


------------------
老舊機組 以當時造價或許有可能(不用考慮通膨?)
可是除役後 造新的還這麼低嗎?

炒什麼炒 wrote:
發電成本 (Cost...(恕刪)

這是哪國的發電成本,要先搞清楚適合台灣這海島嗎???

別又弄出德國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到這種笑話



在尖峰時段可以挹注 1500MW 以上電力,
看來,
今年夏天滿足「吹飽吹滿」不會有問題。



笨阿樹 wrote:
這是哪國的發電成本...(恕刪)


那就給你一個海島

1515151515

炒什麼炒 wrote:
那就給你一個海島1515151515...(恕刪)

英國位在西歐信風帶,台灣是季風氣候

英國有自產煤跟天然氣(雖然快挖光了),台灣沒有.........

英國有跟歐陸接電網,台灣..............沒有

chlorite wrote:
感謝回應,發電量多了89...(恕刪)


能源局的統計月報有
目前關於能源或電力結構部份的統計資料
我大都是參考能源局的資訊,因為他的資料比較全面




笨阿樹 wrote:
英國位在西歐信風帶...(恕刪)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3562712

日本JERA布局離岸風電 收購台灣、英國風場股權
分享
分享
留言
列印
A-A+
2018-12-28 11:48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即時報導

日本JERA公司周五宣布進軍離岸風電市場,將收購台灣、英國的離岸風場股權。

彭博資訊報導,JERA計劃對台灣和英國的離岸風力發電事業投資200億日圓,降低該公司對火力發電的依賴。另外,JERA也希望把日本的風力發電商業化;該公司也預期,海外風力發電事業的利潤,將超越火力發電。

報導指出,JERA將收購海洋風電(Formosa 1)的32.5%股權。海洋風電的股權原本分別由麥格理(Macquarie)、沃旭(Orsted)和上緯投控(Swancor)各持有50%、35%、15%。JERA將收購麥格理和上緯各半數持股,成為海洋風電第二大股東。

上緯發言人蔡澤明表示,釋股海洋風電後,上緯仍然是海洋風電的主要開發者,繼續負責風場的運轉與維護。

JERA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及中部電力公司在2015年合資成立的火力事業公司,雙方合併旗下火力發電的燃料業務和液化天然氣(LNG)採購及海外發電業務。

炒什麼炒 wrote:
那就給你一個海島
1515151515...(恕刪)


關於電力成本, 其他國家真的都只能看看就好
頂多只能比較出一些趨勢出來

否則就以您找的這個英國資料來說

煤的成本最高, 這個在台灣能適用??
離岸風電的成本3.5元/度, 這個又要引起兩兆口水戰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