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現在是失智老人了嗎? 3+11非破口?

魯拉拉拉 wrote: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恕刪)

你說錯了,不是他失智,是他當台灣人民失智!

他可能以為經過疫苗採購、授權的許多風波,經過東澳的爭議與榮耀,還有進來熱烈討論的振興券,等等、等等的事件後,台灣人民會遺忘之前發生的事,於是再次利用「官大學問大」的權力迷思,厚著臉皮說3+11不是破口,以為台灣人民就會被洗腦,飯云還當作「防疫指揮中心認證」的一種權威,就拿著出來為自己開脫,希望能為自己解封!

他們當作台灣人民是金魚腦,是常態性失智,所以毫無忌憚,幹話滿天!

自以為是神的鬼
chinshentw wrote:
我在18樓不是已經說(恕刪)


我不就順著你18樓的回覆整理出兩個重點來確認一下
所以你才發現原來你自己的回覆很像單細胞生物的回應?
還沒見過有人喜歡自己打自己臉......

不然再精準一點好了,

1. 你肯定萬華初期51人確診有可能是案1424傳染的。
2. 若是案1424傳染,所以表示CDC之前的+0都有可能都是忽悠的,不然案1424應該更早被檢測出來。
3. 為什麼案1424沒有更早被檢測出來是因為沒有執行PCR普篩所造成的。

請不要用流水帳式的迂腐回應,麻煩你簡易回答以上3點對還是不對。
kue_uk wrote:
我不就順著你18樓的回覆整理出兩個重點來確認一下
所以你才發現原來你自己的回覆很像單細胞生物的回應?
還沒見過有人喜歡自己打自己臉......

不然再精準一點好了,

1. 你肯定萬華初期51人確診有可能是案1424傳染的。
2. 若是案1424傳染,所以表示CDC之前的+0都有可能都是忽悠的,不然案1424應該更早被檢測出來。
3. 為什麼案1424沒有更早被檢測出來是因為沒有執行PCR普篩所造成的。

請不要用流水帳式的迂腐回應,麻煩你簡易回答以上3點對還是不對。


連嘴砲都要用鸚鵡學舌的方式, 您老可以有一點創意嗎?

我哪裡肯定萬華初期51人確診有可能是案1424傳染的? 我是不是說社區可能是沒被識別出來的傳染鏈? 您看文章跟欄主一樣草率, 我沒講的您老在替我下甚麼結論? 這個算哪門子的精準?

至於您老後面兩點的疑問也一樣脫線, 我不是在108樓就已經說過了:

chinshentw wrote:
我的回覆很單純, 依據目前公開在檯面上的證據, 至少4月底的華航群聚事件就跟可能早在今年三月就已經在社區醞釀的病毒(一樣是文章中某位醫生的推估)無關, 這個您同意嗎? 同意我們再討論下去

1424是誰感染的, 不是像欄主那般單細胞生物的想法那麼簡單, 不是病毒基因定序相同就能篤定是哪個傳哪個, 那之前CDC的+0都是呼巄的是您的解讀


病毒基因定序相同只代表有關, 可能A傳B, 可能B傳A, 也可能A和B都是從同一個或是不同人(但這不同人回溯回去還是會有個源頭就是)傳染過來的, 這樣寫您還看不懂

然後我在56樓就說過了, 我是在對牛彈琴嗎?

chinshentw wrote:
之前陳時中在向國人報告時, 他沒有說過國內不存在零星感染源, 事實上一直都有沒發病卻已經有抗體的案例出現, 這就代表國內不是零病毒的環境, 不然大家出來戴口罩跟保持社交距離是做心酸的? 然而的確在萬華的群聚感染爆發前, 國內的確沒有大規模社區感染的紀錄



至於您老念念不忘的PCR普篩執行, 您知不知道一次PCR多少錢? 您知不知道柯文哲一開始在北農不進行全面的PCR的原因? 價格貴是一個問題, 要做批次的PCR也沒有想像中容易,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169

PCR核酸檢測主要為檢測檢體有無病毒基因及多寡, 病毒量少也能測得, 方法會先採集鼻腔黏膜從中萃取出病毒基因, 進入機器檢測得知Ct值, 所謂的Ct值, 簡單而言就是儀器偵測病毒的次數. 標準流程為40次, 數值越小代表越早偵測到病毒, 意味著病毒量越高, 因流程複雜,前置採集作業往往就需約2個小時,後續儀器偵測也需約2小時,前前後後就需約4小時的時間, 要拿PCR來做普篩, 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而且PCR確定的只是當下的狀況, 那可不比量體溫這麼好做, 您是打算早中晚各做一次嗎? 不然即便像您老執行PCR普篩, 稍有不徹底就一樣不可能滴水不漏地被檢驗出來啊, 早上驗過沒問題, 下午跟其他人有接觸(自己出門或同住者有其他接觸外界管道都算)就可能染疫, 您到現在還是普篩求心安啊?

還有, 即便您打算打篩檢能量集中在所謂熱區, 我也問過欄主他在病例有限的時候怎麼決定順序, 結果他老兄那種單細胞生物的思維不是就耍賴說要去問陳時中? 我相信您跟他應該是半斤八兩就是.
5/13: 陳時中說宜蘭遊藝場,萬華茶室的病毒序列與諾富特群聚事件相同

你就是民進黨的衛生紙,民進黨拉什麼,你就努力擦是吧?

沒有辦法思考的衛生紙就是你這種的


chinshentw wrote:
PCR核酸檢測主要為檢測檢體有無病毒基因及多寡, 病毒量少也能測得, 方法會先採集鼻腔黏膜從中萃取出病毒基因, 進入機器檢測得知Ct值, 所謂的Ct值, 簡單而言就是儀器偵測病毒的次數. 標準流程為40次, 數值越小代表越早偵測到病毒, 意味著病毒量越高, 因流程複雜,前置採集作業往往就需約2個小時,後續儀器偵測也需約2小時,前前後後就需約4小時的時間, 要拿PCR來做普篩, 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而且PCR確定的只是當下的狀況, 那可不比量體溫這麼好做, 您是打算早中晚各做一次嗎? 不然即便像您老執行PCR普篩, 稍有不徹底就一樣不可能滴水不漏地被檢驗出來啊, 早上驗過沒問題, 下午跟其他人有接觸(自己出門或同住者有其他接觸外界管道都算)就可能染疫, 您到現在還是普篩求心安啊?

還有, 即便您打算打篩檢能量集中在所謂熱區, 我也問過欄主他在病例有限的時候怎麼決定順序, 結果他老兄那種單細胞生物的思維不是就耍賴說要去問陳時中? 我相信您跟他應該是半斤八兩就是.
你的論點只成立在陳時中先前說的0確診都是騙人的
趕快大聲喊陳時中唬爛王吧?

等你喊了,或許大家還會可憐你被騙了
摳聯阿你

chinshentw wrote:
連嘴砲都要用鸚鵡學舌(恕刪)
魯拉拉拉 wrote:
5/13: 陳時中說宜蘭遊藝場,萬華茶室的病毒序列與諾富特群聚事件相同

你就是民進黨的衛生紙,民進黨拉什麼,你就努力擦是吧?

沒有辦法思考的衛生紙就是你這種的


不愧是欄主, 我真的一點也沒冤枉您

我就在129樓寫的

chinshentw wrote:
病毒基因定序相同只代表有關, 可能A傳B, 可能B傳A, 也可能A和B都是從同一個或是不同人(但這不同人回溯回去還是會有個源頭就是)傳染過來的,


我已經儘量配合kue_uk寫的淺顯, 不過還是有像欄主這樣的活寶出來現自己有多狀況外, 隨便一張面紙都比您懂得思考
我正等你大聲幹譙陳時中0確診都是唬爛的
快點吧?

不然我看不起你了
你這麼可憐嗎?沒辦法罵民進黨?
你是1450嗎?

chinshentw wrote:
不愧是欄主, 我真的(恕刪)
chinshentw wrote:
我的回覆很單純, 依據目前公開在檯面上的證據, 至少4月底的華航群聚事件就跟可能早在今年三月就已經在社區醞釀的病毒(一樣是文章中某位醫生的推估)無關, 這個您同意嗎? 同意我們再討論下去


我當然同意什麼事都有可能,所以比照這個邏輯CDC公布的+0是自欺欺人,你應該也同意吧?

chinshentw wrote:
至於您老念念不忘的PCR普篩執行, 您知不知道一次PCR多少錢? 您知不知道柯文哲一開始在北農不進行全面的PCR的原因? 價格貴是一個問題, 要做批次的PCR也沒有想像中容易


不用講什麼複雜、怎樣怎樣。沒做就是沒做,哪有那麼多廢話。
台灣本來就是醫療先進國家,要是做個PCR普篩就破產,那這個執政團隊可以下台一鞠躬了。
假設不考慮什麼價格、資源,台灣盡早做了PCR普篩也就不會有案1424到底什麼時候確診的問題了,這你也應該同意吧?


綜合上述,在下整理得很精準阿。

1. 你肯定萬華初期51人確診有可能是案1424傳染的。
2. 若是案1424傳染,所以表示CDC之前的+0都有可能都是忽悠的,不然案1424應該更早被檢測出來。
3. 為什麼案1424沒有更早被檢測出來是因為沒有執行PCR普篩所造成的。
kue_uk wrote:
肯定萬華初期51人確診有可能是案1424傳染的


請教一下您老的中文是誰教的? 既然說可能就是不能肯定, 應該是用不排除萬華初期51人確診有可能是案1424傳染吧? 您不只是對文字的敏感度不及格, 還有真的說過很多次了, 不懂我的意思要問, 不要自己亂下結論

kue_uk wrote:
為什麼案1424沒有更早被檢測出來是因為沒有執行PCR普篩所造成的。


是啦是啦, 如果台灣早就用PCR去做普篩, 案1424就有可能被事先抓到, 只是有幾個前提:

1. 快篩的偽陰性及偽陽性的根本問題您還是選擇性忽視
2. 用PCR做普篩? 您跟欄主一樣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吧? 這個不能稱作殺雞用牛刀, 根本叫做拿大砲打小鳥

講過很多次了, 檢測僅能確定當下的狀況, 姑且不論快篩的偽陰性及偽陽性, 就算經費無上限大家都用PCR來檢測好了, 三天前的上午驗沒問題不代表下午不會遇到新的感染源, 所以請教一下您老, 您打算篩檢的週期是甚麼? 兩天一次? 一周一次? 還是乾脆上午下午各一次? 您是不是以為PCR像是量體溫一樣方便簡單? 柯文哲連針對北農作PCR都有預算上的考量, 您老竟然這麼豪氣打算用PCR來普篩? 再一次, 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不管是CDC或是衛服部, 從來沒有因為公布當日確診案例為零就打包票說社區很安全, 每天記者會一樣告訴國人社區不排除有沒被抓到的感染鏈, 然而用普篩的方式去抓是亂槍打鳥, 與其用這種精準度有疑慮(快篩)或是處理相較難以負擔(包含預算, 執行時間及資料處理能量的考量)的方式去執行, 何況確認的也不過是當下的狀況(當下沒有發病甚至不代表是否已經感染, 因為還有潛伏期), 事實上要求大家出們戴口罩及人潮分流與保持社交距離是不是實際多了?

只是這樣講想來對您跟欄主都太深了, 我只能盡力解釋地淺顯一些, 是說我相信您跟欄主這對活寶還是會對我的回應作出鬼打牆般的反應就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