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論文有400多個錯字 蔡英文:傳統打字機在所難免

奸20戰雞 wrote:
所以我很能明白為何蔡英文會打錯字,情有可原。


打錯字情有可原,但是拿打錯字的版本交上去,甚至拿打錯字的版本出來證明自己有拿到學位這就很不可取了~

講得更明白一點,有草稿並不能證明有通過口試;偏偏就是有你們這種人信得跟啥一樣~







你只知其一 ~ 不知其二 ~

我不是早就說過了 ~

口試委員是誰呢 ?

1. LSE (倫敦政經學院) 法律團隊負責人 Kevin Haynes 於 2020年12月18日,提供兩位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 (Michael J. Elliott 和 Leonard H. Leigh) 透過台灣駐英台北代表處轉交給我國法務部。

2. 美國波士頓《觀察家報》前專欄作家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於 2021年11月26日 接獲一封英國獨立機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判決文,LSE (倫敦政經學院) 的最高權力機構校務評議會,「否認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

3. 英國信息審查行政法庭 (Information Review Tribunal) 於 2021年11月26日 做出的判決,LSE (倫敦政經學院) 沒有任何有關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

4. 既然 LSE (倫敦政經學院) 已「否認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那麼 Kevin Haynes 提供兩位口試委員名單是如何無中生有的?

5. 英國信息審查行政法庭 (Information Review Tribunal) 將進一步調查 LSE (倫敦政經學院) 法律團隊負責人 Kevin Haynes!

6. 美國波士頓《觀察家報》前專欄作家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於 2021年12月18日 個人網站理查森報告發布最新資訊 : 英國信息審查行政法庭 (Information Review Tribunal) 的裁決文已否定了「論文遺失」的說法。

那麼蔡英文的「合格的紙本博士論文」在哪裡呢?邏輯告訴我們:根本就不用找,因為這本論文自始就不存在。
tgdlyg wrote:
這都是廢話,
LSE就是有聲明承認,
不是嗎?


證據,讓證據說話,不難吧?~
tgdlyg wrote:
去看ICO的判決報告IC...(恕刪)

倫敦大學沒蔡英文論文編號 ?



一定是彭文正搞錯了 ~

倫敦大學當然沒有蔡英文論文的編號 ~

論文一定是在 LSE ~ 總統府發言人有說~

彭文正沒有在聽 ?



至於 LSE (倫敦政經學院) 的最高權力機構校務評議會,「否認持有」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 ~

委任律師說 :

關於「蔡英文總統博士學位」
蔡總統委任律師聲明如下

二、根據ICO判決,倫敦大學早已清楚表示,「其持有論文考試的報告及論文著作權提交表,以及倫敦大學當年發行的個人及論文合格紀錄」(見判決第35點),並倫敦大學更聲明「其持有蔡總統口試及合格紀錄,可以確認其已授予學位」(見判決第37點),足證蔡總統確實已經通過博士論文考試、繳交博士論文並取得博士學位,部份口試紀錄文件目前由當年頒發學位之「倫敦大學」保存,並非倫敦政經學院(LSE)。

三、倫敦大學與LSE分校治理後,各自保留相關學生資料,至於學生資料由何校管理,係屬其校務規範,而部分有心人士將LSE校方敘明部分文件當年非屬LSE保存,刻意誤導為蔡總統無此相關學位審查紀錄,漠視倫敦大學已向ICO聲明持有文件之事實, 此類言論非但不實,更有明顯惡意。


若我說結論 :

論文在 LSE ~

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在倫敦大學 ~

你會相信嗎 ? 哈哈

莫名其妙的就是

LSE (倫敦政經學院) 的最高權力機構校務評議會,
「否認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

之前 ~

偏偏

LSE (倫敦政經學院) 法律團隊負責人 Kevin Haynes 於 2020年12月18日,提供兩位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 (Michael J. Elliott 和 Leonard H. Leigh) 透過台灣駐英台北代表處轉交給我國法務部。


又回到原點了

口試委員到底是誰呢 ? LSE 到底有沒有口試委員名單 ?

誰在造假 ? 誰在說謊 ? LSE ? 倫大 ? 還是 ICO ?


1. LSE (倫敦政經學院) 法律團隊負責人 Kevin Haynes 於 2020年12月18日,提供兩位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 (Michael J. Elliott 和 Leonard H. Leigh) 透過台灣駐英台北代表處轉交給我國法務部。

2. 美國波士頓《觀察家報》前專欄作家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於 2021年11月26日 接獲一封英國獨立機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判決文,LSE (倫敦政經學院) 的最高權力機構校務評議會,「否認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

3. 英國信息審查行政法庭 (Information Review Tribunal) 於 2021年11月26日 做出的判決,LSE (倫敦政經學院) 沒有任何有關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

4. 既然 LSE (倫敦政經學院) 已「否認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那麼 Kevin Haynes 提供兩位口試委員名單是如何無中生有的?

5. 英國信息審查行政法庭 (Information Review Tribunal) 將進一步調查 LSE (倫敦政經學院) 法律團隊負責人 Kevin Haynes!

6. 美國波士頓《觀察家報》前專欄作家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於 2021年12月18日 個人網站理查森報告發布最新資訊 : 英國信息審查行政法庭 (Information Review Tribunal) 的裁決文已否定了「論文遺失」的說法。

那麼蔡英文的「合格的紙本博士論文」在哪裡呢?邏輯告訴我們:根本就不用找,因為這本論文自始就不存在。
tgdlyg wrote:
我不是貼完整版的,不(恕刪)


LSE 128本博士論文 ~ 沒錯字 ~ 格式沒問題 > 1個博士

就我們國家的蔡總統

400多個錯字 ~ 格式亂七八糟 > 1.5 個博士 ~

請問還護航得下去 ?

格式錯誤 ~ 400多個錯字 ~ 顯然答案不用猜了嘛 ~
dgame
根據哈哈哥講法:LSE收藏的博士論文中,是有論文有錯字的 而1.5 博士是開玩笑的
kleiberwu
如果有錯字也可以拿到博士 ~ 那 LSE 肯定不止 128本了 ~ 哈哈
kleiberwu wrote:
好啦 ~ 彭P 與...(恕刪)




開宗明義,影片中楊承亮博士說得很清楚:

LSE 128 本博士論文沒有這樣的格式!

為什麼還有人能深信不疑呢?

還是 1.5 個博士比較特別?

可以容許錯字400多個,格式和別人完全不同?
kleiberwu wrote:
我不是早就說過了 ~

口試委員是誰呢 ?

1. LSE (倫敦政經學院) 法律團隊負責人 Kevin Haynes 於 2020年12月18日,提供兩位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 (Michael J. Elliott 和 Leonard H. Leigh) 透過台灣駐英台北代表處轉交給我國法務部。

2. 美國波士頓《觀察家報》前專欄作家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於 2021年11月26日 接獲一封英國獨立機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判決文,LSE (倫敦政經學院) 的最高權力機構校務評議會,「否認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

3. 英國信息審查行政法庭 (Information Review Tribunal) 於 2021年11月26日 做出的判決,LSE (倫敦政經學院) 沒有任何有關蔡英文博士口試委員名單及口試報告的相關資料。


你都有中文翻譯了還看不懂嗎?

LSE可以透過台灣駐英台北代表處轉交給我國法務部的兩位口試委員名單,
那明顯是LSE有倫敦大學的提供名單,
而這應該有經過蔡英文本人的同意,
倫敦大學才會給LSE轉交台灣部門.

但關於這一點根本很難查證,
網路上關於"口試委員名單 (Michael J. Elliott 和 Leonard H. Leigh) 透過台灣駐英台北代表處轉交給我國法務部",
所有的報導源頭看到的都是來自林環牆臉書的爆料,
完全沒有來自公務部門的正式聲明.
有誰能證實?

ICO專員或特任官不是也說了,
就算LSE持有相關資料,
一樣可以跟倫敦大學不用揭露的.

而那位記者要跟LSE拿資料,
LSE就說沒有資料,
說倫敦大學才有,
是因為Michael Richardson他不是蔡英文的委託人,
這資料所有權是倫敦大學給的,
LSE沒有權力直接將倫敦大學列為隱私性資料直接給人啊!
而倫敦大學早在之前就以保護個人隱私拒絕過那位記者了,
這位記者想從LSE不經過倫敦大學拿到資料,
當人家是笨蛋嗎?

順序與邏輯有搞懂嗎?

米卡爾·理查生(Michael Richardson)最早是向倫敦大學提出資料申請,
可見Michael Richardson是知道倫敦大學有資料的,
ICO判決ICO專員有確認過倫敦大學有蔡英文的口試資料,
且認為倫敦大學證實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有效即可,
不用向Michael Richardson揭露涉及個人隱私的口試資料.

那Michael Richardson不死心,
就想繞道透過LSE申請拿到資料,
但LSE也表明資料在倫敦大學,
就算有也跟倫敦大學一樣涉及個人隱私也不能給Michael Richardson.

這判決根本不是什麼LSE沒有蔡英文口試資料的證明,
這證明了關於口試資料這屬於個人隱私,
無論倫敦大學或是透過LSE向倫敦大學取得資料,
都必需要經過蔡英文本人同意才行.
必須是蔡英文或是蔡英文的委託人才行.

這跟台灣的大學申請成績單等相關資料不是一樣,
你不是本人不能申請不是同樣意思.
tgdlyg wrote:
你都有中文翻譯了還看(恕刪)


全文翻譯我都 PO 出來了 ~

但判決文根本不是重點 ~

而是判決文之後的疑點 ~

別在判決文打轉 ~

問題點你根本沒看懂 ~

128樓好好看一遍 ~

問題點 PO 給你看 ~

你還是看不懂 ?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