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肺癌重要標靶 女高生獲獎

nanno wrote:
只是為何最後會選擇與生醫距離較遠的心理系!!


「你長得超美/超帥,你超會彈琴/唱歌/跳舞,為什麼不選演藝圈,反而跑去當公務員」?
「你超會煮飯,但是為什麼不選擇當廚師,而跑去當工程師」?
「你家財萬貫,億來億去,為什麼不住帝寶開超跑,反而住在一般小房子裡」?

這是一樣的問題。



答案呢?

一般人的回答就是『我高興』。
對於婉君來說,那理應『你住海邊嗎?』

對我而言,這是人家對於自己未來的規劃,跟她得獎有關係嗎?

此外,她做醫學相關的研究,那跟醫學院有關係嗎?
你反而應該問,為什麼她沒去讀碩士/博士班吧?
Molonlabe wrote:
這有甚麼好罵的?

這本來就是美式菁英教育制度的產物。

當大家成績都差不多的時候,能比的就是"錢與關係"了。

當初台灣要廢掉聯考,要使用美式教育體制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這顆種子了。


此外,在酸人家之前,先去看看美國以前的西屋科學獎與現在的英代爾(Intel)科學獎的前10名發表的是什麼,看看2014前40名做的是什麼東西。
...(恕刪)


記憶所及, 美國的名校研究所, 不太會看這些少年科展, 少年發表論文之類的, 僅供評量參考之一而已. 除非該高中生的研究, 可以延續, 不斷地發表或參加比賽的名, 不然僅供參考. 少年科展不代表天賦.

公平評比的考試: SAT, GRE, 等等, 反而是入學主要考量. 數字說話.

美國大學教授反而喜歡自己的方式, 重新栽培(塑造)學生. 它們喜歡學生是"有潛力的一張白紙".





AES wrote:
公平評比的考試: SAT, GRE, 等等, 反而是入學主要考量. 數字說話.


你說的並沒有錯,但是這些分數大多只適用於一般學生。



但是對於GPA都是接近4.0,SAT成績都是1590起跳的學生來說,這些所謂公平評比的考試已經沒有意義了。

這也是為什麼「課外活動」的比重就會大幅提高,而「課外活動」很多就是看家長荷包深度與家長的關係度了。

此外,以個人經驗告訴你,就連進入Intel STS前40名,Harvard也沒有興趣收,因為Harvard想要的是前面幾名。



AES wrote:
美國大學教授反而喜歡自己的方式, 重新栽培(塑造)學生. 它們喜歡學生是"有潛力的一張白紙".


這與做科展並不相衝。

你可以反過來想,有本事在IntelSTS發光發熱的學生,他們更懂得如何問問題,如何追求答案。

對於老師而言,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學生,栽培這種學生更是愉悅。

而不是號稱碩博士生,但是連最基本的protocol都不會寫,自己的project還需要老師天天盯,甚至還搞不懂自己的研究方向。

TheNewIpad wrote:
發現肺癌重要標靶 女...(恕刪)


再次驗證投對胎人生贏一半....

家裡沒錢的都在打工根本沒空做實驗

Molonlabe wrote:
這與做科展並不相衝。...(恕刪)


這是國外,在國外是美事一樁,到了國內就會面目全非!

你有沒有想過主角為什麼會選心理系?應該是讓她父母逼著做實驗,做到想吐,所以才選一個永遠不必做實驗的科系。

如果沒有這種科展把她的興趣磨耗光,搞不好她以後真的能有成就呢!


凸歸台灣 wrote:
你有沒有想過主角為什麼會選心理系?應該是讓她父母逼著做實驗,做到想吐,所以才選一個永遠不必做實驗的科系。

這個你就想太多了。


此外,我為什麼需要去想這個?

她要讀心理系,數學系,文學系,甚至跑去讀軍校,跟我們這裏任何人有任何關係嗎?

她有她的生涯規劃,她有她現在想要繼續做的事情,這跟我們有任何關係嗎?

你不認識她,我也不認識她,這裏大概也沒幾個人認識她,不是嗎?

但是為什麼大家好像都非常清楚這位女生的生涯規劃? 貌似她肚子裡的蛔蟲?





重點是,你根本沒有任何與這個女生相關的資訊,請你能想出什麼來?

就算真的想出點東西,那好聽一點叫做「憑空臆測」,與事實根本沒有任何關聯,也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囉,想這種東西要幹麻?





話說,誰說心理系不用做實驗?

此外,她做的研究,與讀不讀醫學院又有什麼關係?

就像我先前說的,以她的能力而言,她沒去讀碩士/博士研究所才是可惜,但是沒讀醫學院是正常的。






最後,如同我先前說的,請學習「給予掌聲」,這才是對台灣良好的長久之道。


Molonlabe wrote:
這個你就想太多了。此...(恕刪)


我不是她肚裏的蛔蟲,但你也不是。而我的推想更接近一般人的常識!


重點應該是有沒有獨立設計實驗跟概念,懂不懂自己在做甚麼.華生好像也有篇論文是直接整理各個結論寫下自己的總結....然後還得獎Orz.這種題目除非全職要不然你的生活會被cell cycle釘死,即使是研究生互相cover總是有過吧.只是.....這麼有錢的老闆應該會讓很多人羨慕忌妒恨吧
Molonlabe wrote:
你可以反過來想,有本事在IntelSTS發光發熱的學生,他們更懂得如何問問題,如何追求答案。

對於老師而言,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學生,栽培這種學生更是愉悅。

而不是號稱碩博士生,但是連最基本的protocol都不會寫,自己的project還需要老師天天盯,甚至還搞不懂自己的研究方向。
...(恕刪)


以下猜測不一定對, 但是對的機率很高:
"做科展的學生, 幾乎花很多時間在特定領域的知識, 他們很可能基礎知識不夠廣也不夠扎實. 他們太早專注特定領域, 換一句話說, 他們已經定型了, 不是白紙一張. 揠苗助長, 基礎其實不穩."

各位前輩, 可以自行觀察, 以長時間來評估, 少年科展的小孩, 未來成就不一定好.


看看大陸所謂的少年班, 幾十年看來.....


變相的少年科展 = 揠苗助長

華人的父母思維應改, 不然只是徒具虛表.
AES wrote:
以下猜測不一定對, ...(恕刪)

也不見得啦...大一的課程對高中生而言不見得很難.高中就念完微積分/普化/普物/普生的比比皆是,我在高一就念完campbell了.大學生最缺的反而是動手做的部分,這點有參加過科展的還是有差,實驗課各種實驗讓你run一次你就能了解概念上手真的是高手,我的實驗技巧也是在多次後才比較好...套一具強者我朋友在實驗室的感言....現在回頭看大學做的東西像一坨屎. 況且相較一堆連題目都沒想法就去唸master的人,這些科展生不是很棒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