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專家:精鍊棉籽油無毒 別鬧國際笑話(11/4繼續爆吧...我在這裡跟大統道歉)

cckfoday wrote:
公司始向世界四大油商之一美國Cargill(嘉吉)公司澳洲廠購買棉籽油精煉後出口。



查了一下Cargill的產品,這家公司似乎是食品原料大廠。而其出口的油應該都是食用油。
其中的棉籽油為Preference® 100 Cottonseed Oil (also available with additives)
是屬於適合油炸的油(因為其富含飽和脂肪)。

所以如果富味鄉真是從Cargill進口棉籽油,那麼應該就是食用等級的。雖然說我也不懂

為何富味鄉會說他們會再精煉後使用,不過只要政府查它進口的源頭,就可以了解進口的

棉籽油是哪一等級的,至少就可以稍為安定民心。而對於詐欺的不良公司,沒有人會想幫

他們說話,也應該沒有人想繼續購買他們的產品。只不過還是希望對食品的正確認知和無

良廠商的責難能不要混在一起會是最好(指一樓原樓主的發言)。

mikexiangkimo wrote:
查了一下Cargil...(恕刪)


這件事.前幾頁就有人回答了.台灣所進的棉籽油

國外廠商在提煉時就己去除了棉酚.基本上都是可食用的油品

而在國內精煉基本上只是提高油品賣相而已
sly-1 wrote:
所謂的第三大約占5-6%而已
...(恕刪)

以美國三億多人口,有5,6%的市占率已經很大了
加上食品工廠用棉子油生產的衍生食品
起碼美國有1/3人口食用過棉子油

狼0226 wrote:
這件事.前幾頁就有人回答了.台灣所進的棉籽油

國外廠商在提煉時就己去除了棉酚.基本上都是可食用的油品

而在國內精煉基本上只是提高油品賣相而已


前面也有人說了 信者恆信
就算美國提出證明出口無棉酚的食用油
還是會有人不信
還是會有人說 啊 棉酚就是有毒 可以出現嗎 檢驗可靠嗎 有檢驗標準嗎

大家繼續買自己相信的油好了
自己的身體 自己負責
選我選我選我選我選我選我
美國人吃棉子油?
那美國人吃瘦肉精
台灣人就該吃?

棉子油要精練!
廠商說要精練!
沒精練過的也沒棉芬!
那精練要做什麼? 食衛署怎沒說?

精練的過程為何?
要加入什麼東西去精練?
又要怎麼把加入精練的東西移除?
加入的東西對油會造成什麼反應?
然後加入裡面的東西, 有100%的去除嗎?
一大堆??????????????????????????????
怎教人安心...?

sun911 wrote:
以美國三億多人口,有...(恕刪)



棉籽油在美國國內油脂市場占5%至6%,有56%做沙拉或烹飪用,36%焙烤或油炸,8%用在人造奶油或其他用途。
.............在台灣用在調配為調合油產品...........跟其他的油混再一起加溫...........不知道安不安全......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富味鄉聲明發現棉籽油性質也適合調和油使用...........

狼0226 wrote:
這件事.前幾頁就有人...(恕刪)



可是大統跟富味鄉又不賣棉籽油.............還是我又會錯意了...........

nothing_f wrote:
美國人吃棉子油?那美...(恕刪)



GOOGLE 沒這麼難吧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028/287814.htm

關於民眾質疑為何日前公布之粗煉棉籽油檢驗結果並未檢出棉籽酚?係因粗煉棉籽油非粗榨產品,在廠商自國外進口時已於國外經過加熱、加鹼等半精煉處理,棉籽酚即已被去除。又,民眾質疑既然粗煉棉籽油已去除棉籽酚,為何廠商還需要再精煉?係因食用油精煉之主要目的是藉由脫膠、脫酸、脫色、脫臘及脫臭等過程,讓油品的外觀、品質及氣味等變得更好,利於油品之賣相及保存。
-------------



這篇討論就出現好幾次了.




加入棉仔油就是貪他吃不死人,價錢便宜,無色無味嘛!
"精煉"不表示要花很多錢,
而且與"純00油"比起來,精煉棉仔油如果成本夠低,
一樣有利可圖.


衛福部次長許銘能上午坦承,這次出問題的大統油品,連同去年的學者專家研究案前後總共抽驗四次,但仍無法發現油品實際成分;也形同國內實施已久的GMP制度破功。
許銘能上午受訪時表示,隨著調合技術精進,業者已能研發出與百分之百純橄欖油一樣脂肪酸比率的調合油。他進一步解釋,去年8月調合油研究專家會議,最後的結論是現有資料無法證明大統調合油和與標示不符。隨後稽查人員連續篩檢三次,仍無法證明有混油事實,最後啟動檢調清查配方,才查出這起混油惡劣事件。



有關食品藥物管理署食用油中棉籽酚檢驗方法,係參考國際文獻資料並依照國際規範,方法通過確效試驗之評估後,才會據以進行檢體之分析。方法確效試驗則包括濃度與檢測值之線性關係、重複性、回收率等試驗。而檢驗結果除經多次檢驗確認,並有數據品質管制措施,確認無誤後,才會對外公開,並非一次檢驗之結果。本檢驗方法之定量極限為1ppm,與國際方法一致。
食品藥物管理署研擬之檢驗方法皆以嚴格之標準反覆確認,並與國際接軌。而檢驗技術及設備亦持續精進,在國際會議及論文發表場合上,展現我國優異之檢驗研究水準,與歐、美、日等國相較毫不遜色。

保潔........你怎麼看?............
ru282006 wrote:
這位油品專家,你可以對於衛生署一再強調,順丁烯二酸屬於致命低毒性,請消費者不用擔心,林杰樑相當不以為。他認為,此化學添加物雖然吃不死人,卻是致病高毒性,尤其對於腎臟具有高毒性。

以60公斤成人為例,如果一天攝取0.03公克馬來酸,長期下來,就可影響腎臟功能,最恐怖的是,國內許多民眾將板條、肉圓等澱粉加工食品當成主食,隨便吃一碗,大概就超標,如果經常食用,腎臟功能就會變差。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則認為,馬來酸雖然屬「修飾」澱粉,但在部分天然食物中也含有此成分,沒有嚴重的毒性,消費者不用過於緊張。

不過,馬來酸含有甚毒性,對於原本腎臟功能就不好的人來說,長期食用含有馬來酸的澱粉類食品,確實可能損及腎臟功能,還是應該謹慎食用。...(恕刪)



孫璐西教授顯然搞錯,部分天然食物中有含反丁烯二酸,也是合法食品添加物,不是她説的順丁烯二酸(馬來酸)。

反丁烯二酸無毒性,被常用作飲料添加酸味及保存用。
順丁烯二酸則對人肝、腎具毒性,不能添加到食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