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nAdward wrote:
大家討論到後來很容易...(恕刪)
所以反核4跟反核電還是要分出來,火力發電廠爆了,可能只會影響不到幾個月,核電廠爆了是要多久之後才能再住人?
去他的溫室效應碳排放量,人都快活不去了,還管他的全球溫室效應,那是有錢人該去關心的...
AmonAdward wrote:
算給你看好了,
百萬瓦=1000瓩(1:1000)
在2009年這份研究中一颱風車發電機組落在600~1000瓩(平均一機組約800瓩),
180萬美元*30=5400萬台幣
5400萬*0.8=4320萬
2009年前已建置大多數機組為600~660瓩
5400萬*0.66=3564萬
...(恕刪)
AmonAdward wrote:
核一至核三廠皆是所謂「標準廠」。
亦即同樣的機型、廠房,國外已經有好幾部的運轉經驗,
台灣只是把整個廠都抄過來。
在國外的安全運轉經驗與測試結果,就是安全的最佳保證。
核四是誰做的?
是台電自行設計,設計出舉世罕見的特殊型核電廠。
位於地下室的數位儀控系統控制室,是唯一開放參觀。
放眼望去,宛若科技電影裡面美國太空總署的主控室,
大大小小的螢幕、不同顏色燈號盤面矗立眼前。
這套系統正是「舉世僅見」的設計。
「這是世界首創的,連負責承包的美商奇異(GE)以前也沒做過,韓國人聽了也覺得不可思議,」林宗堯說。
什麼是儀控系統?
它就像是核電廠的腦神經系統,電流量、溫度、水位、電壓差……一切操作都要透過它控制。
萬一出了問題,核能電廠就會面臨失控。 ...(恕刪)
AmonAdward wrote:
大家討論到後來很容易走在極端上,
其實政府的政策與透明度很重要,
在法國有58座核電廠,
法國自二戰以來便全力推動核電發展
當然法國政府決定採用的過程中,
後來也引發了反對的聲音,
不過法國政府採用的方式是全民監督核能,
任何人通過申請都能進核電廠參觀,
並且民間與政府也成立核能安全監督相關組織,
法前核安署長:核安機構應獨立、透明、受監督
法國核安署是獨立的政府單位,直接向國會報告,
除了檢查核電廠,也會對大眾公開資訊。
核安署每年預算達1.42億歐元,
其中有7650萬歐元是用來評估核電安全,
比率為53.8%,超過一半。
核安署對58座核電廠每年會定期或突擊檢查800次,
每十年還會再次檢查,以確保安全,如果發現問題,
就會在網站揭露資訊,並要求改善,否則就不能繼續運轉。
反觀台灣呢?
核四安全監督小組,
提出核安疑慮時會被剔除名單,
而且只取其部分成立核安檢測小組與專家監督小組,
到後來原能會主委不敢為核四安全背書,
在立法院那些支持核四的立委也不背書(丁守中:押著全黨替核四背書,這是不智的),
擔任核四安全監督委員七年的核電專家林宗堯,
也提出許多安全疑慮,到後來也被迫辭職,
核一至核三廠皆是所謂「標準廠」。
亦即同樣的機型、廠房,國外已經有好幾部的運轉經驗,
台灣只是把整個廠都抄過來。
在國外的安全運轉經驗與測試結果,就是安全的最佳保證。
核四是誰做的?
是台電自行設計,設計出舉世罕見的特殊型核電廠。
位於地下室的數位儀控系統控制室,是唯一開放參觀。
放眼望去,宛若科技電影裡面美國太空總署的主控室,
大大小小的螢幕、不同顏色燈號盤面矗立眼前。
這套系統正是「舉世僅見」的設計。
「這是世界首創的,連負責承包的美商奇異(GE)以前也沒做過,韓國人聽了也覺得不可思議,」林宗堯說。
什麼是儀控系統?
它就像是核電廠的腦神經系統,電流量、溫度、水位、電壓差……一切操作都要透過它控制。
萬一出了問題,核能電廠就會面臨失控。
前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林宗堯說明:「台電有的是運轉的經驗,但不等於有蓋電廠的能力!」
你有看過一個核電廠連外國核安小組也不敢領教的嗎?
這樣運轉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別鬧了政府,
很多事情要公開透明,
多讓民間團體參與監督與討論,
不是黑箱作業你爽就好,
就像服貿一樣,
全天下只有馬卡茸你說簽了會很爽,
香港那份CEPA簽了6年後開始很不爽了,
難道我們還要簽這樣的貨貿協議,
不要只想統一大業馬卡茸。...(恕刪)
coinn wrote:
這才是討論,說話有評...(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