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鬧國際笑話了--澳辦:衛福部誤會了 南僑牛油沒問題

別管什麼英文了,
動物油的來源有兩種,
一種是皮下脂肪,
一種是其他部位。

皮下脂肪就是菜市場看到的肥油,
一般家庭或是古時代用來炸豬油的。
這是好的部位。

其他如內臟、血管或是病死豬或牛等,
也可以炸油。但是一般是不會給人吃,
是工業用途或是飼料用途。

真要追查,要往這個方向查。
pingyingtu wrote:
別管什麼英文了,
動...(恕刪)


沒錯
難道以後報關選對英文就證明是人可食用的嗎?
製油我是不懂
但是 如果製造食用油一定要指定哪個部位才能給人食用、還要規定如何製作、還要規定如何報關、還要規定所有的原料都要先經過認證、檢驗,那也可以。
甚至於 也許可以以藥物的標準來檢驗認證
政府也可以規定現在市售的所有食品一律都要經過動物試驗、再加上人體十年的試驗以後,對人體無任何問題與副作用才可以販售。要這樣規定也是無所謂。

但是如果政府要要求企業如何又如何,先把遊戲規則做好,不要訂一堆冠勉堂皇的規定,但是企業做不到,然後在鑽漏洞,然後平時睜一支眼閉一支眼,等到選舉到了被對手攻擊,在雷厲風行的趕盡殺絕。

我現在唯一不信任的就是所謂的媒體
台灣的媒體不是在做報導新聞,而是在編劇
採訪只是收集戲劇原料罷了
加油添醋 只知道一昧的迎合觀眾的喜好
這種新聞品質跟餿水油、回收油唯一的差別在於 我們明明知道這些新聞媒體是餿水
但我們每天都還是會去吃..............
扯什麼英文
重點是貨號
報關看的是貨號品名
南橋用工業用油貨號不需要檢查
南橋用食用油貨號就要存關檢驗
就這麼簡單
誰會管你後面英文或中文寫什麼
後面洋洋灑灑的一堆英文或中文解釋
實務上除非是特殊貨或有問題的貨才會去多看兩眼
畢竟報關不實就是違法 被罰只是剛好
不過某些台灣人見到老外就矮一截 澳洲人說的就是真理

南僑若採食用油貨號,就要有食品輸入證明文件,否則海關不會放行;且如果南僑知道這些油是食用油,何不用食用油貨號報關?甚至被海關當成非食用油放行後,應主動抗議才對,但南僑並沒抗議。此外,許銘能說,日前在立院出示的文件,其中一張中文的報關單,南僑也指這些油非食用油,也突顯現在說明英文解釋不具意義。


如果這些油 還不是食用油,
而是要成為食用油的話 就要再做最後一道精製的製程才能供人食用,
如果不要做成食用油的話 是可以作為食品業中潤滑油(因為有些機器會接觸到食品因此機器的潤滑油不可以使用工業油)使用 就不用再經過精製的製程

請問還沒成為食用油製程之前的原料油
應該稱之為食用油?還是不能食用油?

還是有規定做油的就一定要從頭做到尾 完成所有必須要成為食用油的製程才可以販售?
不能把油做到一半就拿出去賣,讓買的人去決定要做什麼什麼樣的油品嗎?


horizon0001 wrote:
扯什麼
果然被轉移了焦點 讓飛龍逃過一劫

報A商品 結果貨櫃裡是B商品 這應該叫做走私吧

哪以後報進口廢五金的 結果貨櫃裡是純黃金 也只要罰三千萬嗎

看起來飛龍跟政府的關係比較好 或者是生意做得比較小沒有得罪那麼多人 所以有一堆人幫他護航

doc92018 wrote:
果然被轉移了焦點 讓飛龍逃過一劫

報A商品 結果貨櫃裡是B商品 這應該叫做走私吧

哪以後報進口廢五金的 結果貨櫃裡是純黃金 也只要罰三千萬嗎
...(恕刪)


他櫃子裏的東西並沒有A品變成B品...

中和小黃 wrote:
他櫃子裏的東西並沒有...(恕刪)


報工業油 櫃子裡是食用油 回來是食用油 這樣叫走私

報工業油 櫃子裡是工業油 回來是食用油 這樣叫詐欺 可能還有偽造文書

這兩樣應該都不是罰三千萬可以了事的 飛龍是哪一樣??
南僑123項油品 檢驗結果合格、同意恢復上架

2014年 10月 19日 13:55

桃園縣衛生局表示,南僑以工業用途報關自澳洲進口5批牛油與自菲律賓進口22批椰子油、3批棕櫚核仁油,共30批製成123項食用油品一事,經過抽驗原料油,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在今(19)日上午約10時,由衛福部通知其結果:「合格」。

另南僑提出原料油輸出國發布之官方安全證明,經衛生福利部確認南僑公司提具之澳洲及菲律賓官方安全證明皆屬實,其油品經「加工後即可供人類食用」,故本局同意123項油品上架販售。並於今日上午已同步派員解封被封存油槽。
Forester
剛剛政府已經正式宣布南僑的食品通過檢驗可以重新上架
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144666
這下還有什麼好吵的
想吃高級牛油就請到高級餐廳吃

想吃便宜又不會危害健康的油就買南僑生產的食品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