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輕軌 165億元,台中 BRT 20億元,不知那一條坐的人比較多?

steve0608 wrote:
但電容呢!在怎麼保養,以高雄的嚴苛氣候(高溫/潮濕/空氣鹽份很多會腐蝕) ,能撐幾年?
油電混合車的領導廠商TOYOTA,也只能保固3~5年,而且大部分時間是汽油引擎運轉


超級電容 其實相當耐用 大概有10萬次到百萬次充放電。

電容東西雖然基本上設計就是算一種電池的概念。
除非是設計有問題,
便宜的商用鋁殼電容的設計都是耐用4千小時 工作溫度在85度
每降低10度壽命延長一倍

現在電腦主機板的那種固態電容 是耐用85度 有一萬小時壽命
但是每降低20度工作溫度可延長壽命到10倍

電腦用的電容充放電時間幾微秒, 一秒鐘可充放電幾千到幾萬次
壽命還有幾萬小時。

所以不能拿鋰電池或充放電 幾百次的東西來比較。

給你一個網路資訊

超級電容- 特點
(1)充電速度快,充電10秒~10分鐘可達到其額定容量的95%以上;
(2)循環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使用次數可達1~50萬次,沒有“記憶效應” ;
(3)大電流放電能力超強,能量轉換效率高,過程損失小,大電流能量循環效率≥90%;
(4)功率密度高,可達300W/KG~5000W/KG,相當於電池的5~10倍;
(5)產品原材料構成、生產、使用、儲存以及拆解過程均沒有污染,是理想的綠色環保電源;
(6)充放電線路簡單,無需充電電池那樣的充電電路,安全係數高,長期使用免維護;
(7)超低溫特性好,溫度範圍寬-40℃~+70℃;
(8)檢測方便,剩餘電量可直接讀出;
(9)容量範圍通常0.1F--1000F 。


超級電容與電池比較,有如下特性:   
a.超低串聯等效電阻(LOW ESR),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是鋰離子電池的數十倍以上,適合大電流放電,(一枚4.7F電容能釋放瞬間電流18A以上)。   
b. 超長壽命,充放電大於50萬次,是Li-Ion電池的500倍,是Ni-MH和Ni-Cd電池的1000倍,如果對超級電容每天充放電20次,連續使用可達68年。   
c.可以大電流充電,充放電時間短,對充電電路要求簡單,無記憶效應。   
d. 免維護,可密封。   
e.溫度範圍寬-40℃~+70℃,一般電池是-20℃~60℃。



*
>>特斯拉保固8年,這是特斯拉為了搶市占,犧牲利潤
全電動車更耐用、馬達也是封閉性、這樣廠商敢保固8年。
對比燃油公車與純電力的軌道車當然是耐用。



而高雄lrt是獨佔市場,技術全在原廠手裡,以後維修就只能是原廠工程師維修
所有的零組件以可預知是天價,而這些零件中最貴的的就是超級電容


評估LRT廠商這些耗材也是在評估成本之內。 台灣電聯車幾乎都是台灣自己修。
這種電動車輛基本上檢查如同高鐵、捷運、台鐵這種電聯車系統一樣。
差異就是電容問題,電容就是一個電池,這種電池特性可以反覆用數十到數百萬次。
其實電容這種東台灣自己本地就有生產,以前沒人把這個裝在軌道車輛過。

電容不能如電池、可以1-2個月不充電都保持有有9成電力狀態。
電容可能沒有使用幾小時就沒電力就需要充電。
繼續罵吧! 反正我可以比以前還快到達秋紅谷, 我就很滿意了!

管它是BRT, LRT還是MRT? 不就是個工具罷了.

還有, 羨慕台北, 新北和高雄有MRT到底有何意義?

老子我以前住台北都移居台中了, 我還會去羨慕台北有MRT嗎?

MRT讓台北變得更方便, 卻也讓台北變得更多人, 更擁擠, 房子變得更貴!

羨慕台北有MRT的朋友啊, 你們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你們做好未來台中的MRT, BRT路線更完善了以後, 台中會變得更多人, 更擁擠, 房子變得更貴的心理準備了嗎?還是說, 到時候再轉話題罵呢?

這麼多不滿, 是政府的問題? 還是自己的問題呀?
伯爵紅茶 wrote:
耐用數據這個你去爬文...(恕刪)


JasonQ 的回文

提供您一個新聞片段: 新聞連結

"每節車廂造價高達6600萬元"


以公車系統來說, 由於需要顧及大眾運輸系統的安全性, 所以有個8年條款, 儘量把車輛年限限制在8年內...
(參考資料)


若以單節電聯車車廂費用6600萬來計算, 大約是普通公車造價的10~15倍(普通公車約450萬資料來源)

所以, 相同的費用, 約可以讓公車汰換10次.....


你沒回??耐用數據很專業....哈哈換新的都可以換10次耐不耐用重要嗎??



LRT 與軌道車保養好通常用50年很常見,看看日本、香港、中國的列車、LRT都多久了。

公車你看過幾台可以跑那麼久.


我都說了人流量出來brt就功成身退..沒有人流量你花大錢蓋又花大錢賠,像高捷那樣都賠5年多

還月賠2億..今年也才"小賺" 問題是人流會穩定又持續下去嗎??

BRT上路前,大眾運輸日運量約5萬人,現在加上BRT提高到6.5萬人,載運量提高30%,顯然原本

不搭公車的民眾,因為BRT成為大眾運輸族。 請問貴鬆鬆的高捷日運量是多少呢?? 台中人又沒比

高雄多是吧!!


台中目前就是中科??

如果你不懂台中不如不要評論brt算啦!你知道光中科就幾期了嗎?? 你知道台中原來有工業園區嗎??

你知道台中還有"機構精密創新園區"嗎?? 一天到晚叫人查,自己也應該要先google一下吧!!

台灣早就是服務業導向了, 勞力密集早就走了,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另外你以為我說的是工業投資嗎?? 我不會這樣吃你豆腐啊!! 工業投資我連提都不想提

說的就是商業投資啊~~大哥....你知道台中港現在是台灣自由貿易港區貿易值排名第一嗎??


現在台中 BRT 靜宜大學到火車站18KM
自己開車約 40分鐘
搭BRT 要1小時20分鐘 約80分鐘



舉例可以但要給對數據不然就是誤導

http://news.tvbs.com.tw/entry/540842

人家7月30號剛開始去測就是1小時了,當時專屬車道和站體都還未完成完成,車道brt有智慧號誌

控制系統,遇到紅燈有控制燈號的優先權,另外BRT占用台灣大道一線車道,但行車速率反而提高,

以台灣大道從忠明南路到黎明路段,原本慢車道機車時速16.3公里、小汽車16.5公里,現在分別

提升到機車20.3公里 (成長24.5%)、小汽車18.3公里(10.9%)。

快車道部分成長較慢,原本時速20.6公里,微幅增加到20.7公里,成長0.5%。


你一直說brt 就是公車,那輕軌跟電聯車有啥差別呢?? 難道因為是高雄蓋得就比較高級嗎??


BRT 短期支出感覺不多,一年也要花30多億的話其實30年後也花費900億。

不知道您的30億是打哪來的??

我只知道在負債上來說老胡一直控制的比陳菊好太多了,陳菊都當幾年了負債年年增,老胡沒縣市

合併前台中市幾乎沒負債了,八公里免費都施實幾年了也沒造成台中財務負擔,所以就實論來說你

擔心brt還不如去擔心高雄輕軌比較實在。
高捷小賺?
那個搭車人次和高捷的結構不太可能吧,有啥巧門?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jamiechang33 wrote:
現在台中 BRT 靜宜大學到火車站18KM
自己開車約 40分鐘
搭BRT 要1小時20分鐘 約80分鐘


剛剛打了一堆不見了!懶得重做打...

你看台中市103年的總預算 已經說了補貼20億公車 另外花接近14億搞目前藍線系統。

更不用說3年已經花了40億都可以搞一套LRT系統了。

車輛速度現在就是慢,因為你7/30號測試時還有很多站沒有完工所以就跳過了
7月29日:啟用BRT秋紅谷站與BRT福安站附近3處廣兼停用地(福順、協和及朝馬停車場)做為國道自有車與BRT間的停轉乘(Park and Ride, P&R)旅客之配套停車場站。[26]
8月8日:原訂8月10日開放的與A11新光/遠百站提早於8月8日19:00開放搭乘。[27]
8月10日:啟用A06中正國小(東行站)、A07科博館、A08忠明國小、A09頂何厝、A11新光/遠百站開放搭乘。[28][24]
8月17日:藍線優先路段除A02彰化銀行、A03仁愛醫院站外,所有車站皆啟用開放搭乘。[29]
9月1日:彰化銀行站的設置已通過都市計畫審議,近期會進行發包作業。[30]
9月30日:A03仁愛醫院站啟用。
10月1日:藍線優先號誌系統啟用。[31]


*************
台中BRT因為車大 上次有報過1KM要一公升汽油。
車輛大、加減速對輪胎磨損更多,一台車有很多個胎,天天跑 一年要換一次胎吧。
大巴士胎一個胎要價3萬。

1年油費相對LRT或電能車。
有興趣看看
http://iphone4.tw/forums/showthread.php?t=211824
電動車1KM要0.5元電費。相同的汽油車輛1KM要4元

大眾運輸還是用電力系統相對環保一些。

你也可以改用無軌道電動巴士系統,只是需要架空線很醜.

你說人流的問題,高捷免錢時期人流還不少。
台中現在BRT就是不用錢。當然有人,等收錢之後會如何?
你總不能一直燒錢下去。

單單用102年就是20億起跳的支出。今年搞大眾運輸花了20+14億
明年又要編多少還不知道。單單BRT全線一年不收錢就要多少錢。

想花錢培養人口、但是收了錢大家會發現我騎機車比較省。速度還比較快一倍.
使用人口還是固定那些人

或者你花了10-15年建立的使用人口,但是你經花了數百億支出。
最後還不是要蓋一條LRT類似系統.因為可以省固定支出。

高捷今年也是透過補助才獲利。 幾乎全世界的捷運都是靠補助的只是給多少的差異。

我的重點大眾運輸要有效率。

我之前有說過,當年台南公車為何會倒,就是我走路都比等公車快到。 騎單車或機車比公車還省錢。

有幾個人會想用速度慢又貴的系統?


-----------

市政府負債我根本不關心,因為都是算到國債去了,一個人平均就是23萬!
我記得高雄一年給中央政府營業稅是1100億吧。台中應該也不少才對。
要做應該做好一點才對。至少搞電力公車,油錢可以省一堆.

伯爵紅茶 wrote:
剛剛打了一堆不見了!...(恕刪)


我贊成以後有機會要升級為電力系統 --> 空氣汙染與噪音問題可以透過置換為電力系統大為改善


但是....

BRT使用了電動車馬達, 也不見得就是LRT.....


再者, BUS的輪胎一組以30000預估, 捷運膠輪一個卻大約50000起跳(一組8輪, 47萬)....
而鋼輪雖然耐用度較高, 但是卻有噪音, 加減速慢等缺點

所以....我個人認為台中BRT現有的作法是比較務實, 能在技術與資金上取得平衡點的做法!


至於, 改為電動馬達系統, 動力來源要採用何種方式? 以超級電容來說, 造價約60萬左右(1KWh), 未來有可能會降低到30 ~ 40萬(1KWh), 屆時再導入"合理"與"可以負擔"的超級電容系統, 也還不遲 ~

畢竟台中BRT系統的土建成本較低, 目前也只有站體方面的土建成本, 將來要改為自走電動車(自帶電源), 或是接電系統(LRT/MRT), 也都還有升級改善的空間 ~

台中BRT讓原本走中港路的公車,
開始走到旁邊的路了,例如西屯路,
光這點,老家在西屯路多了3線公車,
讓我老媽去中港路不用再老是等不到公車而改走路過去,
光這點我就大力贊成BRT的規劃!

其實台中公車有針對BRT開始營運配套的改線路,要實際去了解才知道好用的地方!

路小飛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
台中...(恕刪)




綠線是扁政府為了"高鐵"才會讓台中蓋的,
而且還以經費不足,把以前省府規劃的地下化硬是改成高架。
這些資料網路都查的到。


nameherald wrote:
既然有緣同住台中,就...(恕刪)



藍線BRT有啥浪費問題?
請問藍線捷運蓋好要到民國幾年?
藍線捷運地下化,總經費要多少你知道嗎?
等到藍線捷運蓋好,才來解決台灣大道的交通壅塞問題,
就像老胡講的,早就心肌梗塞了~

有些台中人(或反串台中人?)很奇怪,
以為捷運、錢都是鍵盤打一打就可以蓋得出來,
蓋一條地下化捷運的錢,沒有中央支持是說蓋就蓋嗎?
中央核定、規劃、爭預算、編預算、解決土地徵收問題、招標、發包、施工等等程序,
自己去算算要花多久時間~

而在還沒有經費、條件蓋捷運的狀況下,
還是寧可要捷運,其他都不能先做嗎?

市政府又有誰說藍線做BRT,所以以後就不做捷運了?

一直吵著問為何不是蓋捷運,而是蓋BRT,
不是狂跳針嗎?

這幾年先把公車搞好,培養搭乘大眾運輸人口,
隨著城市進步發展,交通量變大,
再推BRT先解決近幾年就會遭遇的塞車問題,
長遠目標完成捷運,
這樣一步一步來有何不對?

高雄捷運是扁執政為了討好選民所做的,
但在沒有配套跟培養搭乘人口的狀況下,
看看現在高捷賠錢的慘況~

臺中人沒有躁進、好大喜功的政客主政,
讓臺中人的錢可以花在該花的地方,創造最高的CP值,
這是臺中人的福氣~

LLBC wrote:
台中BRT讓原本走中...(恕刪)


這就是我所提到的概念: 不同種類的交通工具要能夠互相支援形成路網, 才能發揮作用!

"而對現行的公車業者來說, 並非利空政策....相較於現有業者必須佈建綿密的路網才能吸引乘客搭乘, 如果配合BRT的站體系統, 重新規劃行車路線, 搞不好更適合業者在台中發展...

以台北市的公車體系來看, 也不少短程串接捷運路網的車次, 把乘客送到MRT的入口, 就可以回程進行第二次運輸.... 縮短的路線與時間, 對業者來說不見得是壞事 ~"


對業者來說, 把有限的資源(司機人數, 車輛數量, 行車時間...)做更有效益的運用, 把BRT當成必須經過的站點選擇之一, 就像是以往把火車站當成必要的站點, 搞不好可以獲得更多的毛利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