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achung wrote:
補充新資料李紀珠:離...(恕刪)
積極開放 港台經貿雙贏
中時電子報作者: 黃台中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2月12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黃台中】
亞太地區經濟實力崛起,香港、台灣自然不能缺席,「2014港台經貿合作論壇」周三(12月10日)在台北登場,針對兩地如何開拓離岸人民幣商機,與證券市場發展等議題,邀請港、台兩地財經產官學專家演講、交流,探討創造雙贏的機會。
「2014港台經貿合作論壇」由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和《商業周刊》主辦,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及臺北市香港商業協會協辦,香港經貿文辦主任梁志仁致歡迎詞時表示,港台不同產業有優勢互補、互相合作的地方,例如滬港通、人民幣離岸發展等,都是大家所關心的課題,舉辦港台經貿合作論壇可找到兩地彼此的亮點,進而創造更大的效益。
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說,商合會成立至今已經是第5年,從物流、人流、資金流方面,促進雙方交流,期待雙方政府能盡早開展更緊密的經貿合作協議。「市場一定要流通,才能做得更大。」李大壯指出。
「港、台之間『人』的交流,也代表『金』的交流。」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香港一直是金融重鎮,台灣在大陸的投資、金融調度等,都透過香港進行,台灣目前已有逾3,000億人民幣存款,該如何運用?他認為,也許滬港通可以成為台、陸、港之間的資金交流管道。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在專題演講中以「台港金融合作前景」中,從中國大陸的金融背景,探討台、港的產業優勢。她分析,從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商品價格已市場化、自由化,然而,生產要素如水、電、油、資金(利率、匯率)的價格,仍由國家控制,尚未市場化。劉憶如指出,大陸放款利率已鬆綁、民營銀行漸成立、存保制度明年也即將上路,利率正往市場化的路上走,而人民幣也要國際化,才能讓國際投資人參與、決定匯率價格。
劉憶如認為,身處自由市場的台灣與香港都很習慣「波動」這件事,這是大陸企業所不習慣的(其實個人認為,台灣只比大陸好些),波動會帶來機會與風險,如何掌握機會、規避風險,是港台雙方可以合作的部分。她指出,發展兩岸三地ETF,或者發行人民幣債券,都是合作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