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I01 wrote:
你引我的言時, 我談的就是風險,
我在#82引你的發言時,你說的是:"這種反應爐很少, 還能製造核武"。你在這裡指的風險是核武擴散的風險,我回文指出,快中子滋生爐在核武擴散的風險上,並未高於熱中子爐,因為現有的武器級鈽,都是熱中子爐生產出來的。所以用核武擴散來反對快中子滋生爐,理由不夠充分。
打個比方好了。有一個人發明了一台核能車,結果有人說核能車會撞死人,所以反對他上路。
但其他的車也會撞死人,所以用"會撞死人"這個理由來反核能車,理由不夠充分。
事實上,快中子滋生爐生產核武原料並沒有比較有效率。因為他雖然生產的快,但也燒得比熱中子爐快,而且240Pu的比例過高,不適合拿來做核武。
至於你說我輕輕帶過的,是後來你在#97提到的快速滋生爐的技術風險。這是你自個兒突然提的,跟我們之前的討論無關,怎麼能怪我輕輕帶過?
KJI01 wrote:
這一份是 irena 的資料
http://www.irena.org/DocumentDownloads/events/2015/Bioenergy%20Statistics%20Presentations/Administrative%20and%20other%20data%20sources/Turkey_Energy%20Policy%20and%20Biomass%20Energy%20Potential.pdf
第四頁寫著:
GEOTHERMAL; 427.4 MW;
這是土耳其的官方資料,那就信這個,但我的論點還是一樣,"比五年前多500MW"和"現在有427.4MW"這兩個是不一樣的事。
土耳其從1970年就開始探勘地熱,而且持續不斷。2010年開始有大幅增長也是歸功於過去努力的累積,台灣的地熱團隊剛開始起步,探勘資料遠遠不足,就拿土耳其來類比,暗示投資者,台灣也可以在幾年內有類似的突破。人家土地比我們大二十倍,累積四十年的資料,才有超過400MWe的成績。我們光憑一句地質條件類似(其實也沒有類似),就要有200MWe,這個餅不會畫太大嗎?
chlorite wrote:
"比五年前多500MW"和"現在有427.4MW"這兩個是不一樣的事。
其他的東西懶得再跟你迴圈了。
就回覆你這個事。
你沒注意我把時間也列出了嗎?
31/03/2015
這到年底了嗎?
整理資料時間可能還更早於此。
397MW或427.4MW或500MW,
我還可以找到土耳其大學一份報告是400MW的,
這都不一定真的故意扭曲,
實情就是數據很亂。
參考資料有沒有一樣?
計量的東西有沒有一樣?
時間點有沒有一樣?
或者是筆誤?
我們都不能確定,
我就不想直接放大絕說人扭曲。
說人家土耳其可以(不管有沒有500MW),
我也沒說,他也沒說台灣一定可以逹到200MW,
但有沒有潛力逹到到200MW呢?
你可以找台大地質教授宋聖榮辯論去,
他說:
台大地質宋聖榮教授代表已故的楊燦堯教授發表台灣的地熱資源(Tsanyao Frank Yang et al.,2015),說明科技部能源主軸計劃的成果,推估宜蘭平原、大屯火山群、花東地熱區、廬山地熱區等四大潛力區域可發展159.6 GWE(吉瓦)地熱發電潛能,台北市及新北市轄區內的大屯火山群可以開發 2.88 GWe;比照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以類似方法估算地熱發電潛力評估 (Williams et al, 2008),已探勘加上未探勘地熱區及低滲透率地熱區共有 556.9 GWe 發電潛能。美國面積約是台灣的 269.3 倍,但小小台灣的地熱潛力卻可達美國的 28.6%。
http://technews.tw/2015/10/05/the-potential-of-geothermal-in-taiwan/
你是專家,你可以跟他說:你在話胡亂。
KJI01 wrote:
你沒注意我把時間也列出了嗎?
31/03/2015
這到年底了嗎?
整理資料時間可能還更早於此。
397MW或427.4MW或500MW...(恕刪)

這種事情當然是要根據事實數據,這張圖是從這個文件中擷取的,上面明白寫著,在2009年底時,土耳其的地熱發電裝置容量至少有81.61MWe,如果"土耳其在2010~2015年便增加了500MW"這句話要成立,那2015年底時,土耳其的地熱發電裝置容量要有581.6MW以上,但目前看到的發表數據,沒有一個到這個數字的8成。
KJI01 wrote:
推估宜蘭平原、大屯火山群、花東地熱區、廬山地熱區等四大潛力區域可發展159.6 GWE(吉瓦)地熱發電潛能...(恕刪)
這就跟把台灣鋪滿太陽能光電板,發電裝置容量可以有4800GW一樣,數字好看,但未必吃得到。地熱預估潛能雖高,要並非真的都能利用到,楊燦堯老師的報告中,在159.6GWe的數字還有一段話:"可開發容量有33.6GW"。況且,這個潛能預估還很粗略,要能有效利用,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我並不是說地熱沒有潛能,而是我們到底做了多少工作,足以說服大眾,地熱要開花結果了。就像我空有一塊田,不翻土也不播種,卻到處跟人家說我快要收穫,要賺大錢了,快來投資我,讓我買收割工具。
KJI01 wrote:
比照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以類似方法估算地熱發電潛力評估 (Williams et al, 2008),已探勘加上未探勘地熱區及低滲透率地熱區共有 556.9 GWe 發電潛能。美國面積約是台灣的 269.3 倍,但小小台灣的地熱潛力卻可達美國的 28.6%。...(恕刪)
這段話不是楊燦堯老師說的,也不是宋聖榮老師說的,是該文作者自己論述的。首先,美國跟台灣一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人家火環帶的長度是我們的十倍以上,連中洋脊都隱沒到陸地底下了;其次,美國有一百多座火山,最大的黃石火山,光火山口的面積就有台灣整個地熱潛能區的6成,黃石地熱區間歇噴泉就有上千個,溫泉更不用提。在這樣的條件下,台灣的地熱潛能會有美國的1/4?這代表台灣的平均熱流量是美國的77倍,實在太驚人了。原因在於USGS和我們的評估基礎天差地遠,他們是有大量的探勘數據和地熱發電數據可以來評估,我們的資料少得可憐。兩者數據拿來直接對比很商業,但不科學,在能源議題上,我寧可科學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