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肺癌重要標靶 女高生獲獎

thron wrote:
也不見得啦...大一...(恕刪)


目前台灣的大學生, 能力有問題, 這已是普遍的"共識". 不在此討論範圍.

碩士班更不是討論範圍了.

台灣名校博士班報名的人比錄取名額少... 更不是討論範圍了

凸歸台灣 wrote:
你有沒有想過主角為什麼會選心理系?應該是讓她父母逼著做實驗,做到想吐,所以才選一個永遠不必做實驗的科系。


應該是更簡單的理由

台大每個系都申請了

只有心理系過

AES wrote:
目前台灣的大學生, ...(恕刪)


這個案例表示醫科真的沒落了
凸歸台灣 wrote:
我不是她肚裏的蛔蟲,...(恕刪)

我知道我不是,所以我不妄加臆測,你呢?

此外,你的想法接近大眾,那是因為這些是金字塔頂端菁英級學生的生活,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

你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


AES wrote:
以下猜測不一定對, 但是對的機率很高:
"做科展的學生, 幾乎花很多時間在特定領域的知識, 他們很可能基礎知識不夠廣也不夠扎實. 他們太早專注特定領域, 換一句話說, 他們已經定型了, 不是白紙一張. 揠苗助長, 基礎其實不穩."
各位前輩, 可以自行觀察, 以長時間來評估, 少年科展的小孩, 未來成就不一定好.
看看大陸所謂的少年班, 幾十年看來.....
變相的少年科展 = 揠苗助長
華人的父母思維應改, 不然只是徒具虛表.


我連猜都懶得猜,你自己去看看美國歷屆的西屋科學獎與現在的Intel STS得獎者,許多人在他們在長大後,得到什麼樣的殊榮。 <--- 連結在此。

然後去查查看,西屋科學獎與Intel STS的暱稱。



至於基礎穩不穩,等你有機會指導一個有本事拿Intel STS前幾名的學生再來說吧。

我知道,因為我親自指導過。

你呢?




至於『太早專注於特定領域』。

也請不要自打嘴巴。

請問今天台灣這位女生,「有沒有專注於特定領域」?

人家現在轉行讀心理系,有沒有跳脫「特定領域」?

那你看看,這樓還不是罵到狗血淋頭,一個個見不得別人好?

換言之,

留在實驗室也要被罵。

離開實驗室也要被罵。



JWPW wrote:
應該是更簡單的理由
台大每個系都申請了
只有心理系過...(恕刪)


這真的有可能,台大的人可能也不相信實驗真的她自己做的吧!

如果高一就能做出這種實驗,問問她高二、高三又做了什麼,就有個底了!
如果回答說高二、高三就開始專注於課業,而課業也沒多靈光,那更八九不離十了!


你會不會是她的家人或和她相關的人?
都幾年的事了,就別再費唇舌了

她最終有沒有上醫科和她(或她家)當初有沒有那個企圖是兩碼子事
你怎麼知道她上台大心理和得這獎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我是她家人,我會鼓勵她以後不管在任何領域都要以更出色的表現
哪怕是10年,20年,30年,40年後,讓眾人知道當初的確是誤會了她

但在這之前,她要背瓜田李下的嫌疑,
沒辦法,那是當初拿那個獎相對的代價
Molonlabe wrote:
我知道我不是,所以我不妄加臆測,你呢?...(恕刪)
Molonlabe wrote:
西屋科學獎與Intel STS的暱稱...(恕刪)


不否認西屋科學獎與Intel STS 的名氣, 早有耳聞. 得獎者畢竟非常極少數高中生. 知名度高, 很多人也都知道, 但不是每個高中生科展都有如此的知名度.

要進入大學名校, 真的也不必要在高中時, 先得過西屋科學獎與Intel STS 的獎. 這只是申請的條件之一. 還有很多的方法證實自己的實力.

科展這種方式, 也是要有機緣, 興趣, 能力, 甚至財力. 沒有這些外在條件, 高中生自己按部就班, 還是很多機會進入名校.



華人太重視學歷了. 這也是教改失敗的原因, 立意良善, 但是到了台灣或華人世界, 一切都變調.

不少所謂的的科展, 其實參加的人不多, 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接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參加國際數理學科
奧林匹亞競賽及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申請保送升學實施辦法

-----

看一看台大醫數理科幾乎都有相同制度

教改後這才是最便捷的升學管道
初看這篇新聞標頭...實在覺得很唬爛,高中生除了正常課業,到底有多少時間研究這種這麼專精的題目,把一堆醫學系,醫生打趴了吧!我看這女生可以直接跳念博班好了!
TheNewIpad wrote:
發現肺癌重要標靶 女...(恕刪)
b108463 wrote:
初看這篇新聞標頭...實在覺得很唬爛.....(恕刪)


印象中好像有人指出︰
這個女生的父親剛好也是這方面的研究權威
她得獎的研究,
家長應該"幫助"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