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 wrote:狼0226 wrote:
你連為什麼要四萬換一元的事都不懂.還要講什麼呢
幫忙補助一下
因為日本人二戰尾到撤退前. 卯起來印了很多錢把台灣的物資大部分都運走了
它必然是個爛攤爛在那裡
只是KMT來負責收拾而已
不講政治,來聊聊歷史吧。
你這講法就是引領時尚流行,走在時代尖端的「這都是大環境的影響」。
二戰結束KMT接管初期,日幣以1:1兌換舊台幣。
台灣人跟香港被接收回去一樣,馬照跑舞照跳,當時酒家新開幕都還可以登報廣告。
但是接管半年以後本來是日本超級糧倉的台灣開始糧食不足陷入嚴重危機,
1946年4月美國 Pittsburgh Times 報導,

The Tragedy of Taiwan (台灣的悲劇)
Formosa - OUT OF THE FRYING PAN (每況愈下的台灣)
內容為接管的國府施政不當造成物價飆漲,糧食缺乏工業停擺。
當年是收成沒有以往好沒錯,但是並未影響太久之後稻作就上升了,卻仍然慘況持續下去。
之後一路失控,到隔年2月,在民怨積壓到極點下爆發了大家所熟知的228
四萬換一元只是其中一環施政不當通貨膨脹的結果,只是阻礙的聲音都殺光了才這麼順水推舟,鷹犬順便還可以換換法幣賺個匯差。
黃煌煇廣場洗地板中,市長選完前請勿進入。
clarin wrote:
The Tragedy of Taiwan (台灣的悲劇)
Formosa - OUT OF THE FRYING PAN (每況愈下的台灣)
內容為接管的國府施政不當造成物價飆漲,糧食缺乏工業停擺。
當年是收成沒有以往好沒錯,但是並未影響太久之後稻作就上升了,卻仍然慘況持續下去。
之後一路失控,到隔年2月,在民怨積壓到極點下爆發了大家所熟知的228
四萬換一元只是其中一環施政不當通貨膨脹的結果,只是阻礙的聲音都殺光了才這麼順水推舟,鷹犬順便還可以換換法幣賺個匯差
在1945年出現這種為國民政府反宣傳的新聞,可說是一點都不希奇
這類宣傳從1937年,紅軍在延安站穩腳步起,就沒有中斷過
當時,絕大部分知識分子也都相信延安這種宣傳,認為物價飆漲、糧食缺乏、工業停擺跟抗戰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大家一起致力於推翻國府(隔年的228也是其中的一個,只不過失敗了),想要迎接新中國的來臨
1949年9月以後,這些知識份子果然如願以償,迎接了新中國的來臨
至於這些相信延安宣傳的知識份子,過幾年後是甚麼下場,就不用我多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