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提供 10 億美元貸款,助印度發展太陽能
作者 EnergyTrend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14 日
致力於改善民眾生活條件的世界銀行於 6 月 30 日宣布,將為「國際太陽能協會」(International Solar Alliance,ISA)提供 10 億美元的貸款資金,協助於印度發展太陽能發電。這是世界銀行至今最大筆的太陽能投資。
ISA 由印度總理莫迪於 2015 年巴黎氣候高峰會期間結合 121 個國家所成立,目的是在全球各地推廣太陽能發電,目標在 2030 年時爭取到 1 兆美元的投資。世界銀行宣布正式成為 ISA 的金融夥伴,並提供 10 億美元貸款,協助印度在 2017 年間發展太陽能之用。而在 2015 至 2016 年間,世界銀行已為印度提供了 48 億美元的各項資金。
印度政府計劃在 2022 年時提高國內太陽能安裝量到 100GW,並使再生能源發電量提高到全國發電量 40%。印度平均每年有 300 天陽光普照,年日照數超過 1,500 小時,且日照輻射量高,陽光資源相當豐沛。世界銀行總裁 Jim Yong Kim 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除了氣候變遷的議題外,人們將因太陽能更加便宜而選用太陽能;而安裝太陽能板,也比建設燃煤電廠快多了。」說明世界銀行投資 ISA 的理由。
事實上,印度早已展開全球規模最龐大的太陽能電廠建設──位於卡納塔克邦、裝置量 2GW 的超大型電站,發電量足供 100 萬個家庭使用。
世界銀行的 10 億美元投資將用於發展屋頂型太陽能、大型太陽能園區、太陽能與其應用結合的混和式用途、電網傳輸等技術。世界銀行也將開始研究建立太陽能融資機制,推廣太陽能發電設備的開發與使用。
同時,世界銀行與印度政府簽署了 6.25 億美元的「屋頂型太陽能併網專案」,為印度全境至少 400MW 的屋頂型太陽能系統提供安裝所需的融資資金。而世界銀行的旗下的國際金融機構(IFC)也將協助中央邦在 Rewa 開發 750MW 的大型電站,預計將吸引 7.5 億美元投資。
簽約儀式於新德里舉行,由 Jim Yong Kim、印度能源局長 Piyush Goyal、金融局長 Arun Jaitley 以及印度總理莫迪共同出席。
---------------------------------------------------------------------------
台灣不知道能不能也比照辦理一下,找世界銀行貸款,來建一下台灣的再生能源。
荷蘭離岸風力發電標案創下新低價,每度電僅約 3 元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13 日
離岸風能成本下降速度超乎預期,專精風能的丹麥電力公司──丹風能源(Dong Energy),以每度電 0.0727 歐元的價格標下荷蘭兩座 350 百萬瓦(megawatt)規模的離岸風機陣列,得標價不含輸電成本,輸電成本估計約為每度電 0.014 歐元,相加後合計為每度電 0.0867 歐元,約新台幣 3 元。
荷蘭計劃在 2020 年之前簽約興建 700 百萬瓦離岸風能發電容量,丹風能源此次得標,將於博爾瑟勒(Borssele)1 號與 2 號場址興建共 700 百萬瓦的離岸風機陣列,風場水深 14~38 公尺,平均風速為每秒 9.5 公尺。
產業界原本預期要在 2020 年時將離岸風力發電成本降至每度電 0.1 歐元的目標,但實際發展比預期更快,2015 年,瑞典國營電力公司瀑布電力(Vattenfall)在丹麥的離岸發電計畫創下每度電 0.103 歐元,已經逼近原本 2020 年才要達成的目標,如今丹風能源更一舉直接打破 0.1 歐元目標。
歐洲風能協會表示,丹風能源創下的每度電 0.0867 歐元成果超出所有人的預期。離岸風能發電成本原本高於陸上風能,原本是可再生能源中成本較高的一環,但如今產業技術進步壓低成本,使得這種過去相對較貴的能源如今更能與傳統發電方式競爭。
丹風能源指出,不會有人賠錢標案,暗示此次標售價必有獲利,並認為這次的價格,反映的是離岸風能產業所經歷的快速發展,以丹風能源本身來說,自 2012 年以來,從供應鏈管理、改善設計與施工流程上,已經節省了 40% 成本。
除了技術進步以外,大環境也對離岸風能降低成本十分有利,鋼價下跌使得主要原物料成本大減,而國際油價下跌,不僅使得離岸風能安裝時工作船燃料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許多外海工作船,原本都被租用為海上鑽油平台服務,如今在低油價下這些海上鑽油平台都停工了,離岸風能開發商可用更便宜價格租用到工作船。
產業界正在研發漂浮式離岸風力發電機,並研發更大規模風機扇葉,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在每度電 0.1 歐元的目標以被打破後,下一個價格目標是原本預期在 2025 年才達到的每度電 0.08 歐元。雖然丹風能源表示每個風場狀況不同不可相提並論,但從此次價格已經來到 0.0867 歐元來看,2025 年的目標可能也是很快就會提前達成。
-----------------------------------------------------------------------
再生能源在價格下降的速度及裝置量的成長速度,都一直是超過一般的預估速度。
屏東縣政府攜手光電大老 傳愛勝利不遺餘力
-由地方政府企業帶頭參與綠能公益行動,從屏東勝利之家開始-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719 16:57:30)屏東縣首創政府部門帶動「綠能結合公益」行動,今天於屏東勝利之家舉行「綠能公益領航 屏東勝利出發宣誓暨啟動儀式」,屏東縣長潘孟安、向陽優能電力公司董事長陳貴光、綠點能創共同創辦人陳惠萍、勝利之家院長劉侃等重要行動推手,皆到場支持首次地方政府、企業共同參與的綠能公益行動。
活動開場由勝利之家遲緩兒童帶來可愛的舞蹈表演,屏東縣長潘孟安致詞時感性表示,這群特別的孩子雖然在肢體上無法整齊劃一,但他們賣力的演出,以及醫師、復健師一路陪伴的辛勞令人內心悸動,也是縣府期盼在有限資源中與企業合作,透過綠能公益模式創造加倍的社會價值。
潘縣長指出,屏東縣政府今年4月成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積極推動多元綠能發展,包括縣內醫療院所、衛生單位等辦公廳舍綠能建設,並由勝利之家啟航,縣府、綠點能創與向陽公司共築平台,一起擘劃愛心,發揚綠能公益理念。
向陽優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陳貴光董事長表示,榮幸成為投身綠能公益的第一企業,為勝利之家建置全套太陽能光電系統,系統設計將以架高的方式進行建置,不因設置太陽能系統而占用既有空間。並有機會提前教育孩子們乾淨能源與節能環保,除了將太陽能系統落實於農業傳產,現更應擴至社會公益,未來亦繼續響應縣府綠能推動,為屏東產業和社福盡一己之力。
綠能公益的發想團隊-綠點能創,創辦人代表陳惠萍表示,綠能公益是一項創新的嘗試,不僅有助綠能發展,也讓一般民眾及弱勢團體都能參與綠電行動,放大愛心,創造「100%再生能源•200%再生價值」。
勝利之家為屏東縣績優身心障礙服務機構之一,提供3-6歲發展遲緩的孩童的教育與復健,也提供成人身心障礙者庇護性就業、日間照顧及住宿等服務,近年經營成本提高,營運上需尋求社會資助。在屏東縣政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跨部門的共同協力下,勝利之家成為屏東綠能公益的示範起點。
向陽優能後續將為勝利之家完成建置6kw左右的太陽光電系統,並全面負責系統的運作與維護,搭配政府再生能源政策及售電機制,可創造近兩倍的售電獲益。此外這套太陽光電系統還可為地球減少約7萬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種植約300棵樹的減碳效果,對於環境永續亦有極大助益。
縣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將2016年訂定為屏東再生能源發展元年,預計短期目標再生能源設置容量達58MW,並在2030年邁向100%的再生能源之路。
未來屏東縣政府希望能從勝利之家出發,號召更多民眾及企業共襄盛舉,為地方綠能發展帶來耳目一新之氣象。
訊息來源:屏東縣政府
------------------------------------------------------------------------
政府結合業者幫助弱勢團體,不錯的一種方法。
http://eip.iner.gov.tw/index.php?option=com_flexicontent&view=item&cid=44:%E5%A4%AA%E9%99%BD%E8%83%BD%E7%99%BC%E9%9B%BB&id=1476:%E5%8F%B0%E7%81%A3%E5%A4%AA%E9%99%BD%E8%83%BD%E8%98%8A%E8%97%8F%E9%87%8F%E4%B9%8B%E8%A8%88%E7%AE%97%E8%88%87%E8%A9%95%E4%BC%B0%E5%8F%B0%E7%81%A3%E5%A4%AA%E9%99%BD%E8%83%BD%E8%98%8A%E8%97%8F%E9%87%8F%E4%B9%8B%E8%A8%88%E7%AE%97%E8%88%87%E8%A9%95%E4%BC%B0
http://udn.com/news/story/6/1828616
中鋼內部盤點一次,中鋼的廠房的屋頂一共有80公頃這麼大,光光只是中鋼的廠房的屋頂,就相當一座地面型的太陽能電廠。
http://idbpark.moeaidb.gov.tw/Report/Show?id=655
工業區開發管理103年度年報
本節主要以工業區開發體系來統計各工業區之面積;在工業區開發體系中,產業園區面 積30,620.00 公頃、加工出口區面積515.76 公頃、科學園區面積4,704.37 公頃以及環保暨農 業生技園區面積是438.00 公頃。在各縣市工業用地整體供給面積方面,面積最大者為雲林縣, 乃因其內有占地廣大的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所致,而最少為澎湖縣、新竹市與嘉義市。
http://www.taiwangreenenergy.org.tw/News/news-more.aspx?id=B891C3CD345A00BA
為推動太陽能發電政策,繼開放地層下陷農地設太陽能專區後,行政院擬加碼釋出1,300公頃受工業汙染農地,主要分布桃園和彰化,供民間開發為太陽能專區。
農委會去年8月已公告彰化、雲林、嘉義三縣1,253公頃不適合耕種、地層下陷農地,可開發為太陽能專區;若加計正在規畫受汙染農地約1,300公頃面積,合計逾2,500公頃農地將開放設地面型太陽能面板。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1830019-%E6%94%BF%E9%99%A2%E4%B8%8B%E4%BB%A4-%E4%B8%AD%E5%A4%AE%E6%A9%9F%E9%97%9C%E8%A8%AD%E5%A4%AA%E9%99%BD%E8%83%BD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日前下令各中央機關、國營事業、學校等盤點屋頂可架設太陽光電板的面積,據了解,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下周將召開跨部會會議報告盤點結果,能源局初估,第一年、第二年分別約有30MW(百萬瓦)的裝置容量。
官員表示,實際裝置容量要看實際盤點結果,但這波裝設重點放在國營事業、公股事業的廠房屋頂,各公立學校屋頂。內政部也擬推動修法,建築法規會增納新建築必須設太陽光電,剛推動的社會住宅也要設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
http://e-info.org.tw/node/116659
為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經濟部能源局力推水面式太陽光電。經盤點,台灣可裝設浮動式太陽能的水庫、滯洪池總面積約2700公頃,裝置容量初估可達1.8GW。可望在一~五年內陸續裝設完成。
再生能源己經開始在推動,土地已經慢慢被規劃出來。
邱太三創舉 監所裝太陽能板有賺又能降溫
2016-07-20 17:14 聯合報 記者蘇位榮╱即時報導
夏季電費高漲,監所超收嚴重,電費省不得,法務部為讓監所有效開源節流,善用台灣的日照資源,決定從桃園以南的監所聯合招標,在牢房屋頂廣設太陽能板,收集太陽能資源,轉為電力,再轉賣給台電,除可獲得回饋金外,亦可有效低牢房溫度及改善牢房漏水問題,近期先從屏東監獄做起,預估屏監每年可獲40萬元回饋金。
法務部長邱太三表示,各地監所人滿為患,超收嚴重,夏天天氣炎熱,受刑人擠在牢房裡,為了要穩定囚情及改善受刑人人權問題,除了讓受刑人「一人一床」外,考量降低牢房室溫,認為在屋頂架設太陽能板可解決牢房長期來漏水、太熱及有效利用南台灣日照資源,於是招募廠商,先從屏東監獄架設太陽能板做起,屏東監獄將為首座綠能監獄。
由於效果不錯,法務部目前盤點全國監所,初步決定從桃園以南監所,以聯合招標方式,讓太陽能光電廠商在各監屋頂架設太陽能板。
矯正署署長巫滿盈說,廠商在屏東監獄架設太陽能板,一年給獄方的回饋金占收益的百分之八點一,約40萬元,這些錢不用繳庫,可作為改善獄方設施及受刑人生活之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69568
台南永華市政中心 屋頂有「發光巨龍」
2016-07-20 21:30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永華市政中心是6都市政大樓唯一有「種電」屋頂,迴廊長長太陽光電板,在炎炎烈日下宛如「發光巨龍」,1年發電24萬度。
秘書處表示,永華市政中心是目前全市公家種電計劃,量體最大的1處,而且採全日照式設計,發電營運情況出乎業者預期,甚至以往下午3、4點時,民眾走在迴廊仍感暑熱,現在多了1層晶片板兼遮陽散熱,讓人「涼快有感 」。
秘書處表示,市政大樓種電計畫由金亞洲光電公司出資建置太陽光電系統,年發電量約24萬度,去年底建置完成,今年開始營運售電,市府則依售電收入的15%回饋比例收取權利金,上半年第1筆約9萬元已入帳,可望為市庫帶來每年約19萬元收入。
秘書處表示,雖然19萬元收入不算多,但市府以身作則,推動市府大樓種電計畫,宣導無污染能源,不僅開源節能,市府亦不花1毛錢,創造「陽光屋頂」的再生能源運用雙贏策略。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842636-%E6%B0%B4%E8%A9%A6%E6%89%80%E7%84%A1%E5%84%9F%E4%BE%9B%E5%9C%B0-%E6%8E%A8%E7%B6%A0%E8%83%BD%E9%A4%8A%E6%AE%96%E5%B0%88%E5%8D%80
水試所無償供地 推綠能養殖專區
2016-07-21 06:09 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雲林報導
台西工業區最快明年底可望解編,縣府擬推動「綠能養殖專區」,農委會水試所台西繁養殖中心同意無償提供2公頃土地做實驗魚塭,測試太陽能光電與養殖文蛤魚塭共生關係,創造光電、養殖雙贏。
台西工業區25年前編入離島工業區,原由縣府主導開發,但受限國內工業環境改變,至今仍未實質開發,工業區內公共建設因年久失修,早已殘破不堪,猶如荒廢之地。
縣府建設處副處長林俊明表示,縣府爭取台西工業區解編已獲經濟部同意,最快明年底可望完成解編程序,縣府將在該地推動綠能養殖專區,估計每年可發電9億度,年產值超過30億元。
建設處長蘇孔志說,水試所台西繁養殖中心有18公頃實驗性養殖魚塭,日前已同意無償提供2公頃,將打造成光電文蛤養殖先期試驗專區,並由經濟部能源局推薦光電業者,及提供免競標容量進行養殖試驗。
蘇孔志指出,水試所人員提供許多寶貴意見,包括台西地區在冬季時東北季風強勁,太陽能光電設備的穩定性、基樁固定等問題,都必須透過實驗區實作後才能有數據參考,另光電發展是否需調整養殖模式,都需試驗才會知道。
蘇孔志表示,目前相關試驗計畫正著手進行,期許未來透過光電養殖專區設立,改造當地文蛤養殖經營模式,並有效發展光電產業雙贏局面,大步朝綠能養殖農業目標邁進。
---------------------------------------------------------------
能發電的地方都慢慢被拿來發電了。
viccheng1925 wrote:
太陽能發展那麼多年了,有可能不知道什麼是颱風嗎?颱風過後一定會有招牌、鉄皮屋受損,但是招牌及鉄皮屋有因此而減少嗎?相同的太陽能的推動不會因為颱風而停止。
既然知道有颱風,水面式的你覺得要怎麼樣固定才不會中強颱一來全部吹爛? 有鐵架焊接螺絲固定的陸基式太陽能板都會被刮走了,水面式的可能只能靠台北市政府的隱形結界把他固定在原地了。而且某些太陽能面板會用到有毒的重金屬,損毀沉到水裡不知道有無汙染水源的疑慮。
一般的招牌跟鐵皮屋的價錢比同面積的太陽能整組設備便宜太多了,而且正常施做的話都會正確固定,不會每吹必垮,真的垮重建沒那麼痛。你去架個水上招牌或鐵皮屋看你會不會每一兩年都要重買一次。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