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來審查一下,哪些文言文是必學的經典?


saredira wrote:
同樣的話英文在台灣...(恕刪)


其實,每個字,每門學問
一開始入門都是片段的
字+字 才能變成詞
詞+詞 成 段
段加段 成文
文加文 成書
一系列的書 成為學說,學派

用片段來說不要學文言文
根本只是藉口!

saredira wrote:
好的翻譯一定有好的文學修養

正解~~
最近蠻怕看翻譯小說的 ,有的就像翻譯機一樣,
按照字意直接翻成中文, 完全沒有文學素養可言,
奉勸有意走翻譯路線的人 ,不管英文多好,
中文一定要顧好 多讀古文可事半功倍.....

語言的學習在於能聽懂、讀懂別人的意思,能說、能寫自己的意思,不論中文或英文或其他語文,要能好好溝通也就在這聽說讀寫上。

能溝通後,就在追求使用文字的簡潔、精準、優雅,但不是說只能先追求溝通,後追求簡潔、精準、優雅,因為,追求簡潔、精準、優雅的同時,也對於溝通上的使用的文字有更多的幫助。

英國人不是學文學的才念莎士比亞,美國人不是念歷史的才念獨立宣言,而是簡潔、精準、優雅的文字能幫助學習基本的語文學養。

中文的文言文也是一樣的道理,經典的文言文與經典的白話文都對語文學養有幫助,但是白話文才多久的歷史,文言文又有多久的歷史,文言文會出現經典的比重自然高得多,更何況,越晚近的文言文跟白話文的差距非常的小,甚至比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與白話文的差距更小,重點應該是什麼樣的文章與內容能幫助學生對於國文更為了解且能運用。

至於為了政治上或意識型態上的理由,硬要貶低累積幾千年才出現的中文經典價值比晚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文章價值低,這種心態與發言是更等而下之了。

以下是清末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其中幾小段,所寫的文言文與白話文有很大的差異嗎? 但是其表達出的感情,會比白話文更不濃厚與真摯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挽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間,吾之逃家複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見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為苦也。
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思。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能獨善其身!嗟夫!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類比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abcpanadol wrote:
英文歌詞翻成詩經體, 似乎也不錯

詩經版 真是翻得好~~
這得要多好的中文素養啊!!
開臺進士鄭用錫的勸和論,百餘年後對象更換,卻依舊適用現下臺灣

甚矣,人心之變也,自分類始!其禍倡於匪徒,後遂燎原莫遏,玉石俱焚。雖正人君子,亦受其牽制而或朋從之也。夫人與禽各為一類、邪與正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乃同此血氣、同此官骸、同為國家之良民、同為鄉閭之善人,無分士、無分民,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也,況當共處一隅?揆諸出入相友之義,古聖賢所謂同鄉共井者也。在字義,友從兩手、朋從兩肉。是朋友如一身左右手,即吾身之肉也。今試執塗人而語之曰:「爾其自戕爾手、爾其自噬爾肉!」鮮不拂然而怒!何今分類至於此極耶?

顧分類之害,甚於臺灣。臺屬尤甚於淡之新艋。臺為五方雜處,自林逆倡亂以來,有分為閩、粵焉,有分為漳、泉焉。閩、粵以其異省也,漳、泉以其異府也。然同自內府播遷而來,則同為臺人而已。今以異省、異府苦分畛域,王法在所必誅。矧更同為一府,而亦有秦、越之異,是變本加厲,非奇而又奇者哉?夫人未有不親其所親而能親其所疏。同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至親也。乃以同室而操戈,更安能由親及疏,而親隔府之漳人、親隔省之粵人乎?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遊斯土者,嘖嘖稱羨。自分類興,元氣剝削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問為漳、泉而至此乎?無有也。問為閩、粵而至此乎?無有也。蓋孽由自作,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粵間耳。

自來物窮必變,慘極知悔。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予生長是邦,自念士為四民之首,不能與在事諸公竭誠化導,力挽而更張之,滋愧實甚。願今以後,父誡其子、兄告其弟,各革面、各洗心,勿懷夙忿、勿蹈前愆。既親其所親、亦親其所疏,一體同仁,斯內患不生、外禍不至。漳、泉、閩、粵之氣習,默消於無形。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
Youshouldreborn wrote:
台灣教育給您們這麼玩的啊!?(恕刪)


這句話應該是送給那些玩教改玩這次課綱修正的人吧
畢竟我們版上沒一個有權力修課綱,而且都已經受過教育了
又不是隨便就被玩弄於股掌的傻瓜
如果你不喜歡,這麼痛恨文言文,以後把你孩子講到文言文的課本撕了就是
英文講到古典的部分也一併焚書總行了吧
又管別人想怎麼玩?每個人對文學的需求本來就不同
一個基本的入門都不允許了,我們是專制國家嗎?
不,肯定不是,一個屁孩都能隨便想改課就改課
不照你想法玩還不行了
中文稿不好還想玩到英文去了,有人想讀古典是礙著誰
你又是哪位?!
HAHAfox wrote:
這...有點偏頗。...

真的要循序漸進,不是所有學生都對文言文有興趣,先把現今通用溝通的白話文學好才是重中之重。。。

通用先學好,與時俱進。。。(恕刪

這樣講其實只是在騙多數年幼沒經驗的學子而已吧?
因為有經驗的人差不多都已經體悟了,人生學習的精華時期在20歲以前,之後多著重在應用表現成果。像文言文這種的更需要先廣泛閲讀作品開拓視野,不太懂也沒差,慢慢經時間內化感悟。年少沒這些文學作品的底子,以後很難硬學了,尤其人生忙碌也不太有時間去讀了。

又白話文大家都會了,一般報章網路路小說每天看,都上高中了是誰還需要老師課堂特別教什麼?



saredira wrote:

Youshouldreborn wrote:
台灣教育給您們這麼玩的啊!?(恕刪)


這句話應該是送給那些玩教改玩這次課綱修正的人吧
畢竟我們版上沒一個有權力修課綱,而且都已經受過教育了
如果你不喜歡,這麼痛恨文言文,以後把你孩子講到文言文的課本撕了就是
英文講到古典的部分也一併焚書總行了吧
又管別人想怎麼玩?每個人對文學的需求本來就不同
不照你想法玩還不行了
你又是哪位?!

這句話應該是送給那...(恕刪)


又再帶風向球?

我有痛恨文言文?

被抓包就扣帽子?

Youshouldreborn wrote:
我一直說中文,但是...(恕刪)

請回頭看看你在本篇的發言,便會了解我在說什麼,在這篇發言的大大們國文程度應該都不差(包含你)
討論所用的文字不該如此強硬,畢竟文字是沒有抑揚頓挫的,稍有用詞不慎,就會導致他人的誤解,就如你這篇說的:要讓您們積非成是,這樣的用詞妥當嗎?積非成是是正向的用詞嗎?若是,那就如同陳水扁當年的罄竹難書了,你本篇最後的收尾:怎樣?看不下去,這樣的用字只會讓人聯想到亂嗆聲的小屁孩而已,對於事情不會有任何正向的幫助,只會越來越糟而已,況且討論至此早已偏離樓主開版的主題了

--------------------------------------------------------------------分隔線
拉回來,若是高中生要讀,小弟認為正氣歌,出師表,陳情表,祭十二郎文都不錯

a0955999 wrote:


請回頭看看你在本篇的發言,便會了解我在說什麼,在這篇發言的大大們國文程度應該都不差(包含你)
討論所用的文字不該如此強硬,畢竟文字是沒有抑揚頓挫的,稍有用詞不慎,就會導致他人的誤解,況且討論至此早已偏離樓主開版的主題了
..(恕刪)


我並沒有再戰的意思,若不是,偷換概念。

說到我自己,謝謝,若是中文還可以,但這是吃足苦頭,都是自學的,所以無論是自己或是經歷,特別能感受出社會的基本技能。

我已經沒差,看的是未來的人。

其他就不說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