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話說這次臺北市長選舉真的有許多疑點...
首先投票前已有許多平面及電子媒體的民調結果,顯示丁守中都略贏柯P
而且許多政論節目裡的名嘴及政治評論員也預估丁守中當選臺北市長的機率極大
結果投票當天亂象叢生,甚至於還有邊開票邊投票的情形,臺北市開票結果時間之慢,更是全國倒數第一
未料最後等待近十個多小時的開票結果,丁守中竟小輸柯P三千多票,挑戰失敗,痛失臺北市長寶座
個人支持丁守中訴訟,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都應該還所有臺北市民及臺北市長候選人一個清白或公道
無論是否真的疑似有作票或任何奧步,導致選舉結果翻盤,司法都要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因為民主過程中,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倘若「贏」要正大光明;即使「輸」也要乾淨磊落
因為只有這樣,新當選的臺北市長候選人才能服眾,才是真正具有民意基礎
否則以任何不當手段竊取選票當選的市長,面對民意的監督和嚴格檢驗,未來都必定施政不力,為民所唾棄
青康藏 wrote:
那要不要算一下使用公款的比率是多少阿
老年福利這麼豐厚,算下來應該很可觀 大笑大笑大笑
=============================================================
越年輕繳的稅是比較少沒錯,可是他們分配到的更少,所以有剩的進國庫,
年紀越大,分配到的越多,反而是把自已繳的用完了,還從國庫裡搬錢出來,...(恕刪)
你確定?
你先算算育兒津貼、生育補助、租屋補助......多少錢?
你千萬不要告訴我目前年輕人有房比例比目前50、60歲的人高
也千萬不要告訴我目前年輕人生育比例比目前50、60歲的人低

你怎麼會有錯覺敢說他們分配得更少?


20~22歲的人,除了少部分有繳一些些些稅
其他人都是在享受福利,幾乎沒繳稅
就算沒當兵直接工作,大學畢業到30歲也才繳了8年稅
記得幾年前,不少人都說大學生起薪22K
那就以22K為標準
若是獨自申報,採標準扣除額
106所得未高於30萬6000元,且沒有扶養親屬的薪資所得都不用繳所得稅
22K*14=30.8 萬
2000*0.05=10


有不少人還沒2個月獎金,免繳所得稅
就算你平均30K
(3.0*14-30.6)*0.05=0.57萬
很久沒用手算繳稅額,希望沒算錯
你以為捷運、馬路、公園......都是天上掉下來的?
年輕人都沒使用?
你不知道一年教育經費有多少嗎
你該不會以為繳的那些學費就夠維持不少大學的運作
>預算中心引台大統計年報指出,一百年度我國大學平均每一學生經常支出,
>台大四十一萬七千元、清大卅六萬八千元、交大和成大卅一萬二千元、中正大學廿萬九千元、
除了很少部分50、60歲的人還會回學校念書
其他都是花在年輕人身上,因為這是必要的投資
結果教出的學生還以為這些都不用錢
說這些沒什麼意思,因為社會本來就如此運作
有錢有能力的多出一點
等將來換人多出一點錢
只是有人竟然乞丐趕廟公
出錢少的人對公款大放厥詞
以為自己出得少,用得更少
想要用世代鬥爭的方法
那就簡單算給你看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