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ins wrote:
喔,現在「不可能在星期天來口試」的,從口試委員偷換成學生囉?
你錯亂了。這是兩個不同的邏輯。先前說不太可能讓口試委員星期天來口試,是因為星期天不是工作日,而且很多人星期天要上教會。從來沒說學生不能星期天來面試。而這間大學如果真的是線上課程,學生也是有工作的,那當然就只能挑週末來口試。所以就可以理解這間大學是例外。
就好像就算你找到英國有禮拜天進行口試,也一定有特殊的理由。
三十年前不是不可能英國口試在禮拜天舉行,而是因為這是違背常理的安排。就算你可以找到2014年的美國有這案例,而且可以推測那是因為學生週間有工作,所以本來就只能安排週末口試的情況,那也不代表三十年前的英國週日口試是很正常的情況。
三十年前每週日上教會的人口只有11%,並沒有如你以為的,推翻我和其他網友的說法。就好像現在國慶日大概也只有很少數的人真的會看電視觀禮,但你不會看到有學校在國慶日安排博士論文口試。因為再怎麼樣,你還是要尊重大家可能想觀禮,或想放假(實際上那確實也是假日)放鬆的安排。所以如果真的有人在國慶日口試,那必定是有特殊的理由。就好像你唯一找到的英語系國家有週日口試的,就是空中大學。而且你那麼會找資料,現在也找不到英國有週日進行口試的例子。那不就是代表這安排真的很罕見嗎?而且你自己也必須承認,就算真的找到,那也必定有特殊理由。
LSE是空中大學嗎?是給在職生修學位的學校嗎?既然不是,你就不能拿Walden大學來當例子。
這種大學的口試委員就可以星期天來口試,其他大學的口試委員就不能星期天來口試?
給在職生就讀的學校,本來就必須配合學生的作息。就好像老師通常不會在夜間教課,但如果是專門給在職生進修的學校呢?反而教授晚上教課是正常。同樣的,空中大學的學生通常都是在職生,所以教授也只能配合學生,在週末口試,不是嗎?難不成教授還要硬逼學生請一天假來在週間口試?這樣會被學生罵好嗎。教授應徵空中大學的工作,本來就要有心理準備要配合在職生的時間口試。
其實大家都在講的,是機率的問題。如果蔡英文所有的資料都沒疑慮,就只有口試日期很奇怪,那大家也不會沒事去懷疑。就好像你開一間公司,有員工遲到,他說因為捷運/公車拋錨,所以遲到,你也不會懷疑他說的。但是蔡英文的學位/論文,偏偏就是有一大堆可以質疑的地方。這才引起大家的重視。當諸多不合理、不尋常、很少發生的事情同時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會引起懷疑是很正常的。當一個人一個月內10天遲到,每次都說是捷運拋錨,不然就是公車拋錨,不然就是說遇到遊行、繞街,所以被困在路中間。難道不會讓老闆懷疑,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嗎?當老闆懷疑,員工如果說:「可是真的有人因為公車拋錨遲到,也另外有人因為捷運拋錨而遲到,還有人因為媽祖繞境被困住,所以遲到。既然這樣,你怎麼可以懷疑我?」你覺得這管用?
所以你可以就一個一個單獨的疑點提出例外的情況,但是那只能解釋確實有可能1%或5%的機率會發生,但是大家考量的不是一個點而已,而是十幾二十個點。
但討論了半年,大概能講的都講完了。剩下的就是看開庭吧。就看蔡英文提告三博士的案子,檢察官什麼時候要開庭(等好久)。
andrewtsai7777 wrote:
所以你可以就一個一個單獨的疑點提出例外的情況,但是那只能解釋確實有可能1%或5%的機率會發生,但是大家考量的不是一個點而已,而是十幾二十個點。
你講了一大堆,全都是你自己的憑空想像,以及拿憑空想像當依據的再憑空想像,只有上面這句話還值得回一下。
你們到處找出來的十幾二十個點,全都是你們的選擇性解讀,故意忽視還有很多例子和你們講的不一樣。
比方說,你們說1980年代沒有電腦排版,不可能有雙邊對齊,偏偏LSE圖書館裡就收了一堆雙邊對齊的論文。
比方說,你們說圖書館不可能把論文搞丟,偏偏倫敦大學、LSE及其他學院的圖書館就有一堆論文不知去向,甚至連張善政的母校康乃爾大學圖書館也沒有張善政1981年的原版紙本論文,只有微縮膠卷。
然後就瞎扯什麼機率不機率,妄想以機率取代確證。
連那些所謂1%、5%的機率,也只是你自己憑空想像出來,你什麼時候做過統計了?你哪裡查到過真實的統計資料?
沒有,一個真實統計也沒有,只有你自己的空口嚼舌。
機率再低,一旦發生了就是事實,不能以機率低就否認事實,這是最基本的科學態度。
你連最基本的態度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