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ke worker wrote:http://new...(恕刪) 這個影片推翻了建了D一定要建C,否則D成為一灘死水的推測.(dj720c努力想把C與D拉在一起的千言萬語,不敵一段真實影片)C不是D的主要流道,比較像"分洪"的功用(D來不及洩時由通過C由A排走).所以包含"二聖路分洪"的這個河川及排水改善工程越來越讓人好奇,這個是才2009年高達5.5億元的大工程,不會又搞丟施工圖了吧.
124樓那張圖只是畫個大概,最準確的圖請參考高雄市道路門牌查詢系統,把比例尺放大,可以看到相當精確的界線。除武慶里屬舊高雄縣之外,其餘諸里皆屬舊高雄市。再看1985~1989年的建經版第一版地圖,雖然凱旋路以東的二聖路尚未開闢,但也能經由凱旋路以西的二聖路判斷其走向,也能清楚看到縣市界在二聖路以北。
6161 wrote:大家認真談管線,如果要牽拖政治,很少人在乎吳敦義能否脫身,管他去死的,說不定連很多是藍的也是這樣認為.根本是幽靈管線這樣的說法太粗躁,很難令人相信,太多的巧合就絕對不是意外 是的,感謝shiu65大開樓和提供一直修正的圖示也很感謝大家理性認真的追究事實這篇超有參與感,希望不要扯到政治上來。就算稍微涉及政治,也只是因為大家對弊端和推諉的說詞太過痛恨,就讓我們找證據來逼出真相接近事實。我覺得自由的報導這段:「老員工表示,當時水工處了解台鐵高雄機廠下方疑有農田水利會時期留下來的灌溉渠道,且已形成自然排水道,所以才會另外要求廠商往北側廿公尺,先拉出一段箱 涵來銜接,以紓解周邊排水。」應該是客觀中性的事實,這可能也解釋了2008~2009年所謂二聖路或二聖一路分洪箱涵工程的"分洪"的意思。8月6日市府水利局有發布一篇新聞稿http://www.kcg.gov.tw/NewsAgencies_Detail.aspx?n=55FBD506EA78B3AB&ss=9BAD4DCFF5850037說2008年的分洪工程指的是「於二聖一路(107巷-凱旋三路) 興建分洪箱涵長約280公尺,接入凱旋三路雨水下水道主幹線」,但是我看了營建署的圖資,西側二聖一路一帶就只有一條下水道連通凱旋路,這不可能是2008年時為了改善排水才蓋的,這樣太離譜了,幾十年沒下水道連通?又不是如東側有鐵路阻隔!圖資上,二聖一路南北向很長的距離除了其正下方這條,二聖一路路107巷根本沒有多出一條下水道連通凱旋路下水道。所以2008年做的分洪工程不可能是水利局所指西側這邊的工程,這樣根本沒有改善排水的意義。所以水利局回應外界質疑所發的這篇新聞稿沒有很大說服力。再者,西側二聖一路下水道連通凱旋三路雨水下水道主幹線,這叫作匯流,而不是"分洪",分洪是剛好相反,應該是從凱旋路主幹線下水道分流到如上所說的東側台鐵高雄機廠下方農田水利會時期留下來灌溉渠道形成的自然排水道,這才有突破性的排水分洪意義。這就需要打通鐵路東西側的阻隔,而剛好2008年臨港線鐵路停駛提供了最便利的不用妨礙交通在二聖路下方開挖,而在北側20公尺廢鐵軌地帶做連通原台鐵調度場排水線路的最好施工環境和時機。不過這僅是我的推論,給大家參考。
C的施工完工時間是最大關鍵點,偏偏這裡不是資料遺失就是忘記。按照市府提供的資料是C.D一起完工的(81年),從C跟D工法似乎是可以判斷,資料顯示C是預鑄箱涵只有在連接化工管線是採現場板模灌漿。那D??按照市府說法應該也是預鑄箱涵施工,有人知道D是那種工法?81年就有預鑄箱涵工法?...............還有一點平交道貫通(85年),新的路面一定會做排水工程,這個時間點似乎就是將東邊二聖路的D線接到A這邊。
byren wrote:8月6日市府水利局有發布一篇新聞稿http://www.kcg.gov.tw/NewsAgencies_Detail.aspx?n=55FBD506EA78B3AB&ss=9BAD4DCFF5850037 依它的說明這是B,可惜招標規範已撤除看不到了,得標廠商還健在,最近還拿到一個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