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加坡還有韓國 同事問我, 同受華文化影響, 為何我們沒有變得更好???(可能文長)


止兀の優 wrote:
人民行動黨得票率只有60%左右,
居然可以拿超過90%議員席次,
反對黨只有寥寥數席,
根本無法反制執政黨,
怎麼看這樣都是不合理的選區劃分,
況且也沒有不分區的議員席次,
這種選制只是方便一黨專政而已。

當然台灣的選區劃分也有問題,
以後也是要調整。


顯然錯誤的想法, 使用這種選制的國家大多最後會成為兩大黨競爭的情況. 美國, 英國都是這樣的選舉制度.
chiashin wrote:


如果你有看我剛剛建議你看的學術文章(應該是你鬼打牆,搞錯對象了)
你應該了解研究顯示
一黨獨大並不表示政績一定好(不需要看什麼研究顯示,這是常識)
你在此又說新加坡一黨獨大主要原因是政績好
這不就代表只要政績好就能一黨獨大持續執政(錯!不必然!)
那又何必設計一個容易一黨獨大的政體(從李光耀一生的言行來看,他的出發點是為了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所以設計了這種制度,事實證明新加坡的發展很成功,而且到目前為止,也得到新加坡人民的認同)
或許會讓幹不好的政黨很難下臺(沒有完美的制度,你注重的制衡,在野黨也可能扯後腿,讓執政黨沒有政績)



一黨獨大的國家中
並不是每一個都像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那麼成功
很顯然的
新加坡的成功
其實與李光耀個人特質有絕大的關係
所以只移植新加坡的制度
沒有移植李光耀有用嗎
如果牌位有用
那我不會反對

在此感謝網友
chiashin,浪漫狂狠亦仁亦,kantinger,haoxinzuo……...
不吝善意指正
在脣槍舌劍過程中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多多包涵
嘴砲一整天
天色也暗了,該泡妞去了

kf211434 wrote:
s927471 wrote:
回到同事的問題 我覺得台灣需要 思想革新, 真的需要一個強人 來領導革新運動嗎?


只是這不也是一樣是信服於權威之下嗎?...(恕刪)


如果, 台灣有個總統領導人, 能反省 能分析台灣自我弱點 能提出願景 能改革弱點 能落實法治

如果有這樣的領導人 我不認為只是單純的 "老派權威"而已

而是一個改變的動力跟新的信念

s927471 wrote:
如果, 台灣有個總...(恕刪)


那管的動 立法 司法 財團 黑道 那些嗎?
西方國家最推崇的古羅馬

為何之後不搞元老院跟民主了?

就在他們的人民厭倦權貴不斷內鬥了對嗎?

止兀の優 wrote:
我當然看過這段影片,
整段影片8分多鐘,
講到基督教的部分不過幾秒,
而且他只是用來比喻,
主題重點根本不是批評基督教,
而是評論李光耀以及其施政,
影片請看整段好嗎?
不要斷章取義,
所謂批評基督教云云,
不過是新加坡政府的藉口罷了,
否則這件事情也不會引發國際人權團體的抗議。


事實就是有罵到基督教徒
而判刑的原因也是如此

所以 你還有什麼問題?

不然第二次的影片怎麼沒讓他被關?
另外如果新加坡真的會在意什麼國際人權團體的話早就取消鞭刑了好嗎

Candle in the Wind wrote:
我們落後因為屏除中華文襪阿~~

現在年輕人被洗腦 常常 "汝思華 吾思台"的...(恕刪)


台灣 的確是受華文化為主體的民族 新加坡跟韓國也是 甚至 日本

但我的主軸是 華文化 有本身的優缺點 (請看我原貼的連結)

而 我們是不是有反思過, 所謂 "華文化" 的"弱點"是甚麼?

如果 能"反思", 那才能算是"面對", 面對後 才能"分析"我們該如何 "修正"這些弱點

"修正" 不代表 "去除".

當然 如果 我們的領導人 都沒有 "願景", 像 新加坡的 李光耀 就是能有 "願景" 很重要的例子, 那我們就很難知道該如何 "修正" 跟"方向"

一個民族定有其文化, 但這個文化也理當可以透過 領導人 的 "新願景", 進而達到 "群體" 反思, 然後一起改變

我們常說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一切, 像韓國人的不服輸態度, 日本人的專注細節與精益求精的態度, 新加坡人的精英主義與國際化態度...etc.

台灣人的長期態度到底是甚麼呢? 而這些態度 又如何 讓台灣成為有獨樹一格的新競爭力呢?
s927471 wrote:
台灣 的確是受華文化為主體的民族 新加坡跟韓國也是 甚至 日本

但我的主軸是 華文化 有本身的優缺點 (請看我原貼的連結)

而 我們是不是有反思過, 所謂 "華文化" 的"弱點"是甚麼?

如果 能"反思", 那才能算是"面對", 面對後 才能"分析"我們該如何 "修正"這些弱點

"修正" 不代表 "去除".

當然 如果 我們的領導人 都沒有 "願景", 像 新加坡的 李光耀 就是能有 "願景" 很重要的例子, 那我們就很難知道該如何 "修正" 跟"方向"

一個民族定有其文化, 但這個文化也理當可以透過 領導人 的 "新願景", 進而達到 "群體" 反思, 然後一起改變

我們常說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一切, 像韓國人的不服輸態度, 日本人的專注細節與精益求精的態度, 新加坡人的精英主義與國際化態度...etc.

台灣人的長期態度到底是甚麼呢? 而這些態度 又如何 讓台灣成為有獨樹一格的新競爭力呢?...(恕刪)





台灣如果拿掉中華文化,不就剩個皇民文化???

皇民文化基本上就是日本的殖民地文化,請問這樣的文化有甚麼可以值得誇耀之處???

後藤新平提出了有名的 “治台三策”:第一,台灣人怕死,要用高壓的手段威嚇;第二,台灣人愛錢,可以用小錢利誘;第三,台灣人愛面子,可以用虛名籠絡。

總結去中國化後台灣人的文化就只剩下怕死,貪財,愛面子

tankfu wrote:
我是老師
版主說的很多現象
我們有一些基層老師非常在乎也很有危機感,想要透過教育改變些甚麼
但公家機關各種陋習(文章中說的權威、不鼓勵獨立思考、從眾...在學校體制中處處可見)
以及家長對教育的傳統印象(學生的本分就是要讀書並考上好學校,"獨立思考"不是多數人關心的事)
也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我大學畢業至今任教十幾年,必須有點難過的說,我覺得十幾年來許多僵化的校園陋習一點都沒有改變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台灣一直沒進步的感覺,在學校中就感受的到

許多陋習可用一句話概括:"只追求表面形式,不在乎實質效果"
延伸到教學上就是:"只在乎成績、不在乎學習"

我和一些基層教師其實都有透過不同方式在反映這些質疑,但我發現,最需要改的,是在上位者的"腦袋",有些官員根深蒂固的思維實在太難被改變了

不過,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教學,十幾年來我不斷要求自己要吸收新知持續進步,努力地朝引導學生探索自我獨立思考的方向前進,這大概是我們這些有危機感的老師,目前最能做的事情了吧!...(恕刪)


許多陋習可用一句話概括:"只追求表面形式,不在乎實質效果"
延伸到教學上就是:"只在乎成績、不在乎學習"=> 您說的實在真好!!!

仔細想想, 每個公務員都是透過單純"筆試"的測驗,再者,許多公務人員在報考的"動機與初衷"上, 都是期待過個安穩的日子, 那我們又怎麼能夠期待這些背景下的公務人員, 能夠進展為 "獨立思考", "創新改變", 與"反省根深蒂固的思維" 呢?

所以, 我們的公務人員 從 "篩選能力與動機" 到 "任用" 與 "績效/淘汰" 上, 都需要 反思 我們該如何 改變.






haoxinzuo wrote:
台灣如果拿掉中華文...(恕刪)


"反省" 思考 "弱點修正" 絕對不等同於 "去除"文化.


這麼說吧! 如果 我們文化裡 有 "1000個" 項目, 然而 我們反思 其中 "150個"造成我們 退步 或 阻止進步 的弱點, 接著進而修正這些150個項目讓我們可以再進步, 這樣的過程, 怎麼可以稱之為 "去除文化"呢?

修正 不代表 完全去除

比方說,舉個小例子: 華人的不思考特色. 那我們是否可以試著從課程中, 開始鼓勵學習不同的"思想家" 並 進而分析其優缺點等等, 讓台灣孩子從小可以有反思的機會. 這就是"修正" 而非 "去除文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