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兀の優 wrote:
人民行動黨得票率只有60%左右,
居然可以拿超過90%議員席次,
反對黨只有寥寥數席,
根本無法反制執政黨,
怎麼看這樣都是不合理的選區劃分,
況且也沒有不分區的議員席次,
這種選制只是方便一黨專政而已。
當然台灣的選區劃分也有問題,
以後也是要調整。
顯然錯誤的想法, 使用這種選制的國家大多最後會成為兩大黨競爭的情況. 美國, 英國都是這樣的選舉制度.
chiashin wrote:
如果你有看我剛剛建議你看的學術文章(應該是你鬼打牆,搞錯對象了)
你應該了解研究顯示
一黨獨大並不表示政績一定好(不需要看什麼研究顯示,這是常識)
你在此又說新加坡一黨獨大主要原因是政績好
這不就代表只要政績好就能一黨獨大持續執政(錯!不必然!)
那又何必設計一個容易一黨獨大的政體(從李光耀一生的言行來看,他的出發點是為了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所以設計了這種制度,事實證明新加坡的發展很成功,而且到目前為止,也得到新加坡人民的認同)
或許會讓幹不好的政黨很難下臺(沒有完美的制度,你注重的制衡,在野黨也可能扯後腿,讓執政黨沒有政績)
Candle in the Wind wrote:
我們落後因為屏除中華文襪阿~~
現在年輕人被洗腦 常常 "汝思華 吾思台"的...(恕刪)
s927471 wrote:
台灣 的確是受華文化為主體的民族 新加坡跟韓國也是 甚至 日本
但我的主軸是 華文化 有本身的優缺點 (請看我原貼的連結)
而 我們是不是有反思過, 所謂 "華文化" 的"弱點"是甚麼?
如果 能"反思", 那才能算是"面對", 面對後 才能"分析"我們該如何 "修正"這些弱點
"修正" 不代表 "去除".
當然 如果 我們的領導人 都沒有 "願景", 像 新加坡的 李光耀 就是能有 "願景" 很重要的例子, 那我們就很難知道該如何 "修正" 跟"方向"
一個民族定有其文化, 但這個文化也理當可以透過 領導人 的 "新願景", 進而達到 "群體" 反思, 然後一起改變
我們常說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一切, 像韓國人的不服輸態度, 日本人的專注細節與精益求精的態度, 新加坡人的精英主義與國際化態度...etc.
台灣人的長期態度到底是甚麼呢? 而這些態度 又如何 讓台灣成為有獨樹一格的新競爭力呢?...(恕刪)

tankfu wrote:
我是老師
版主說的很多現象
我們有一些基層老師非常在乎也很有危機感,想要透過教育改變些甚麼
但公家機關各種陋習(文章中說的權威、不鼓勵獨立思考、從眾...在學校體制中處處可見)
以及家長對教育的傳統印象(學生的本分就是要讀書並考上好學校,"獨立思考"不是多數人關心的事)
也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我大學畢業至今任教十幾年,必須有點難過的說,我覺得十幾年來許多僵化的校園陋習一點都沒有改變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台灣一直沒進步的感覺,在學校中就感受的到
許多陋習可用一句話概括:"只追求表面形式,不在乎實質效果"
延伸到教學上就是:"只在乎成績、不在乎學習"
我和一些基層教師其實都有透過不同方式在反映這些質疑,但我發現,最需要改的,是在上位者的"腦袋",有些官員根深蒂固的思維實在太難被改變了
不過,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教學,十幾年來我不斷要求自己要吸收新知持續進步,努力地朝引導學生探索自我獨立思考的方向前進,這大概是我們這些有危機感的老師,目前最能做的事情了吧!...(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