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lee2010 wrote:繁體字是中國得傳統...(恕刪) 传统就没有繁体字这是西方人给起的 大学历史系都要求必须学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九种字体还抱着这个老学究的思想 都学吧不吃亏 看看大清朝手抄本红楼梦 内务府的腰牌 唐朝人字迹、大陆公园里的大爷大妈写的字应该比你写的漂亮吧
blackwind00746 wrote:照理說,台灣能發展...(恕刪) 学谁不好非得学韩国人 别给自己脸上贴金 先搞清楚注音是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 共计39个字母 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 增加一个字母 共计40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 1935年,中国国语推动委员会制定新国音为中国的统一语言规范 土共官方新华字典 也有注音标识看看维基百科上 中華民國國語是怎么定义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9C%8B%E8%AA%9E 你说的标准吗中国有这么多南腔北调方言 在发音上从来就没统一过《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不搞罗马拼音 你会用现在的标准键盘输入中文吗 现在输入法用的最多还是注音 汉语拼音 我玩模拟飞行 飞机上标识全是英文缩写 单位是英制 管制说icao专业英语 这是西方人发明的要想玩就必须得学 以前中国飞行员英语不好 差点撞山 一直被老美atc嘲笑我文化是不好也在努力学习中 去youtube上看看有多少老外在追中国动漫 电视剧 评论里留言求英文翻译 陆剧单集点播量也能破千万你们号称台湾是中华文明继承者 为了名族复兴都做出了什么?日本动漫《黑塔利亚》有一段很有意思王耀:麒麟,你是来带我走的吗?麒麟:尚不是你归去的时候。你有天命在身,自当千秋万代。你会活得跟这世界一样长久。王耀:被背叛!被伤害!千秋万代? 被夺走,无数东西…… 不,我活得够久了…… 眼下我还能做什么? 这满是战争的世界,我放弃了……麒麟:不行!你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拔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王耀:你的愿望?愿我有生之日,得见您君临天下。
一品老百姓 wrote:您知道貴地區現在還...(恕刪) 现在官方都是首选用英文26个字母 汉语拼音字典里有标注 注音 索引 只是现在年轻不用 除非对这个感兴趣才会去自学我只知道 铁路站牌 标识 车票 都是汉语拼音 注音我是没见过
大陸的有些字簡體簡化過頭了,不接上下文一個字看不出什麼意思的比比皆是。這變成要從用字習慣上更改,不是只是單純換成簡體字這麼簡單。繁體有些是過於繁雜,像體換成体我是贊成,但"谷"跟"后"這種就太過了。P.s我知道古文有后天這種用法,但當初就是一字多義的問題太嚴重,現在為什麼要走回頭路?
键盘飞行大虾 wrote:现在官方都是首选用...(恕刪) 注意一下車頭大燈下方那是什麼符號從貴地區建政起,從沒改變過之所以知道是去年在臺灣某飯店巧遇貴地區新華社東北某分社退休副社長他家裡是貴地區鐵道部大院子裡的在跟他聊到貴地區使用羅馬拼音時意外得知貴地區鐵道部車輛調度仍在使用注音作為縮寫符號貴地區鐵道相關院校注音仍是必修老頭在大學時為了把中文系某妹紙特地選修了聲韻學與訓詁學因此了解其實羅馬拼音對於某些中文當中的發音是無法正確發音的例如兒化韻羅馬拼音就辦不到
一品老百姓 wrote:注意一下車頭大燈下...(恕刪) 是说的这个吗 电网 有电 禁止 攀登猴年马月的事 49年土共建立政权 国书还是用繁体字 盖大印现在火车调度全是电子化 不可能注音 您老该更新了时代变化太大儿话音只是在北方少数部分在用 土共推广的普通话是河北滦平话 不一样
被我自己帶歪了您提出一些圖片說明簡體字古已有之但在民國之前並未曾有系統化的官方制定文字標準甚至因為避諱的關係採用缺筆字,或白字,或自創異體字若以行書、草書來替簡體字洗白是行不通的因為書法乃是藝術創作與一般用作書寫傳達意念或聯絡事務之用途不同書法不會有人挑錯字但公文書或考試寫錯字是會被糾錯的老頭一直糾結的是多字併一字因為許多合併字原本的造字原則已經不同或為象形或為假借字義更是天南地北各自相異如何併作一字如以古文當中某些文句來洗白更是說不過去文字的演進是字數因為實際使用所需本就會因需要而增字古時的通用字在今天因為都有官方的標準字已無古時借用同音字的需要了因此多字併一字只能說必須趕緊改正以下舉例卜 ← 卜(bǔ, 占卜)蔔(bo, 蘿蔔)几 ← 几(jī 茶几)幾(jǐ 幾個)了 ← 了(了結)瞭(瞭解)干 ← 干(gān 干涉)乾(gān 乾燥)幹(gàn 幹部)才 ← 才(多才多藝)纔(僅僅:工廠總共纔四百人。)万 ← 万(万俟 mòqí,姓氏)萬(萬一,萬歲)千 ← 千(千萬)韆(鞦韆)丰 ← 丰(丰韻,又作風韻)豐(豐收,豐富)云 ← 云(人云亦云)雲(雲彩)历 ← 歷(歷史)曆(日曆)仆 ← 仆(pū 前仆後繼)僕(pú 僕人)斗 ← 斗(斗拱,斗篷,容量單位)鬥(鬥爭)术 ← 术(zhú 白术,也作白朮)術(shù 技術)叶 ← 叶(xié 相合)葉(yè 樹葉)只 ← 隻(zhī 隻身)祗衹(zhǐ 祗有,衹有,也作只有)冬 ← 冬(冬季)鼕(鼕鼕響,也作咚咚響)汇 ← 匯(匯集)彙(詞彙)出 ← 出(出發)齣(一齣戲)发 ← 發(發展)髮(頭髮)台 ← 台(兄台,台灣)臺(臺灣)檯(寫字檯)颱(颱風)朴 ← 朴(piáo 姓氏)樸(pǔ 樸素)划 ← 划(划船,划算)劃(劃火柴)当 ← 當(充當,當當響)噹(噹噹響)吁 ← 吁(xū 長吁短嘆)籲(yù 呼籲)曲 ← 曲(曲折)麯(麯酒)团 ← 團(團體)糰(飯糰)回 ← 回(回信)迴(迂迴)伙 ← 伙(伙食)夥(同夥)向 ← 向(向前,風向)嚮(風嚮)后 ← 后(皇后)後(後來)冲 ← 沖(沖突,沖洗)衝(衝突,衝洗)尽 ← 盡(jìn, 盡力)儘(jǐn, 儘早)纤 ← 縴(qiàn 縴夫)纖(xiān 纖細)坛 ← 壇(天壇,祭壇)罎(罎子)折 ← 折(折斷,折疊)摺(摺疊)克 ← 克(克服)剋(攻剋)苏 ← 蘇(蘇州,蘇醒,也作甦醒)囌(嚕囌,方言,表示羅嗦)里 ← 里(鄰里,公里)裏(裏面,也作裡面)困 ← 困(困難)睏(睏了)别 ← 别(分别,也作分別);彆(彆扭)余 ← 余(姓氏)餘(剩餘)谷 ← 谷(山谷)榖(穀子)系 ← 係(關係)繫(繫鞋帶)沈 ← 沈(姓氏)瀋(瀋陽)表 ← 表(表格)錶(手錶)范 ← 范(姓氏)範(規範)板 ← 板(黑板)闆(老闆)松 ← 松(松樹)鬆(輕鬆)郁 ← 郁(馥郁,表示香氣濃厚;姓氏)鬱(鬱鬱蔥蔥,鬱悶)制 ← 制(制度)製(製造)刮 ← 刮(搜刮)颳(颳風)征 ← 征(長征,征討)徵(徵收,象徵)舍 ← 舍(校舍)捨(捨棄)卷 ← 卷(juàn 試卷)捲(juǎn 捲入)帘 ← 帘(酒帘,一種用布做成的望子)簾(竹簾,窗簾)胡 ← 胡(胡亂)鬍(鬍鬚)咸 ← 咸(老少咸宜)鹹(鹹菜)面 ← 面(方面)麵(麵條)钟 ← 鐘(鐘錶)鍾(鍾愛)秋 ← 秋(秋天)鞦(鞦韆)复 ← 復(恢復)複(重複)须 ← 須(必須)鬚(鬍鬚)姜 ← 姜(姓氏)薑(生薑)获 ← 獲(獲得)穫(收穫)恶 ← 惡(è 罪惡,ě 惡心)噁(ě 噁心)致 ← 致(致敬,興致)緻(精緻)借 ← 借(借用)藉(憑藉)脏 ← 贜(zàng 五臟)髒(zāng 骯髒)症 ← 症(zhèng 症狀)癥(zhēng 癥結,中醫所述一種疾病)家 ← 家(家庭,家具,家伙)傢(傢具,傢伙)据 ← 据(jū 拮据)據(jù 據說)累 ← 累(連累)纍(積纍)旋 ← 旋(旋轉)鏇(鏇子)淀 ← 淀(白洋淀)澱(沉澱,澱粉)筑 ← 筑(古代樂器)築(建築)御 ← 御(御用)禦(防禦)摆 ← 擺(擺放,衣服下擺);襬(衣服下襬)签 ← 簽(簽字,抽簽)籤(抽籤)漓 ← 漓(淋漓)灕(灕江)辟 ← 辟(bì, 復辟)闢(pì, 開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