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只有台灣與韓國

cckm wrote:
不是富裕人數,而是...(恕刪)



不用列那麼多標準,就直接按照對岸行政區域等級比較

上海是直轄市,是可以直接參與省份評比戰爭

要跟台灣比也是互有勝負

拿廣東、浙江、江蘇跟台灣比也是互有勝負

剩下的省份輸台灣居多,我的論述從頭到尾就是這樣

你一定要拿土地面積跟台灣差不多的比那就只能拿海南了

我拿出來你又要說人口數量不是一個級別不能比

就是要土地面積一樣、人口數量一樣才能比就對了?那台灣比了那麼多年的韓國是在比辛酸的嗎?

(光首爾首都圈的人口就超越2000萬了)

那全世界能跟台灣比的只有台灣,難怪當年郝市長的口號是讓台北超越台北

反正胡志明、馬尼拉、雅加達、曼谷啥的如果超越台北都不能算不能比較,大家土地資源、人口資源不同不能比

台北只能跟台北比,2019年的台北絕對是勝過2012年的台北,代表台灣有在進步

大家應該開心

你爽了沒?


根據主計處資料台灣平均年所得超過兩萬美元,我不知道這一萬五美金是哪來得,不過討論請引用正式資料。
gallant224 wrote:
個人感覺如果常規薪資只在1萬5上下,也只能是稱作"勉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台灣就是這樣。
gallant224 wrote:
那台灣比了那麼多年的韓國是在比辛酸的嗎?

那得看要比什麼東西,
南韓在工業技術/娛樂事業方面的發展有目共堵,
但是比高鐵鋪設公里數就毫無意義........

davish wrote:
根據主計處資料台灣...(恕刪)

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只看帳上人均收入......
根據定義,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主要看帳上人均收入.
如果你不看帳上人均收入,那你講的是另外的概念跟中等收入陷阱不一樣,這請分清楚。

cckm wrote:
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只看帳上人均收入......
davish wrote:
根據定義,中等收入...(恕刪)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經濟發展到某個階段中所遭遇到的困境,
帳面上人均所得數字只是說明大多數國家會在這個階段發生,
別倒果為因......

gallant224 wrote:
不用列那麼多標準,就直接按照對岸行政區域等級比較
上海是直轄市,是可以直接參與省份評比戰爭
要跟台灣比也是互有勝負


反正一堆細節永遠比不完,直接看看大整體

人口是台灣的65倍,經濟只有台灣的22倍

就是這麼簡單



兩軍對峙今若何,戰聲恰似迅雷過,奉天城外三更雪,百萬精兵渡大河
看看今年綜所稅,再看看明年你就知道,政府瞬間短收會很恐怖,因為物價一直上,收入永遠在課稅線下,現在連一堆單身的也課不到,中等收入快偏向貧窮線下.
davish wrote:
根據主計處資料台灣...(恕刪)



我最前面的論述就有提到,你可以再看一下。沒錯,如果按照帳面數字與各術語的名詞解釋定義,台灣就是你所講的一個人均GDP超過兩萬五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但我們可以再研究深入一些。

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他們的姿態並不都是相同的

1. 新加坡、韓國、以色列 輕鬆跨越

2. 台灣、捷克、葡萄牙 跨越後經濟增長大幅度下滑,牛步增長

3. 阿根廷、智利、墨西哥 人均過萬區間掙扎

我們來看一下美國皮爾研究中心對於中等收入的定義,這個定義被各國廣泛應用
Middle-class income is between 67 percent and 200 percent of the median income.-Pew Research Center America

收入中位數的67%-200%都可以被視作中等收入,即中產階級。

我們把整個世界看做一個整體,暫把世界人均GDP視做中位數


來源:世界銀行

2017年世界人均收入10748USD,2018-2019年當做11000USD看好了

7370USD-22000USD 這個區間我個人認為都算是中等收入,當然你可以反駁說是我個人認為。


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總主計處

經常性薪資Regular Earings即你簽署勞動契約時的帳上薪資(不包含加班費、績效獎金、年終分紅),包含農業從業人員算4萬台幣x12/30=16000USD

每月總薪資就是年收入/12(包含了各種額外獎金)的實際平均月收入,加入農業從業人員的話算5萬2台幣X12/30=20800USD

政府帳面給出的2萬5我相信是三角貿易灌水+貧富差距偏差的結果

斯洛文尼亞人均GDP: 23597USD 人均工時:1682H/Y (OECD 2017)
捷克 人均GDP: 20368USD 人均工時:1776H/Y (OECD 2017)
台灣 人均GDP: 20800USD 人均工時:2035H/Y (2016中央社)

台灣人平均要比斯洛文尼亞人多工作44天(1天8小)/比捷克人多工作32天才能取得相近的收入,你覺得台灣、捷克、斯洛文尼亞的薪資質量是相同的嗎?我不這麼認為。

在沒有加班,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台灣人的收入與波蘭、斯洛伐克類似,但是如果我們要取得2萬USD的收入,所付出的精力要高過收入相仿的歐洲國家。

從近20年的台灣經濟發展軌跡(懶得丟圖)來看,台灣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後增長牛步,所以我才說是勉強跨越。

The middle income trap is a theoret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which a country that attains a certain income (due to given advantages) gets stuck at that level.[1] The World Bank defines as the 'middle-income range' countries with gross national product that has remained between $1,000 to $12,000 at constant (2011) prices.

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區間已經是2011的設定,相隔8年之後推升至13000-14000我認為都算正常,經常性薪資16000+爆肝後過2萬真的叫勉強跨越而已。

還是說你覺得台灣人均真的有2萬5USD那麼多?或許我跟你生活的不是在同一時空的台灣吧。









cckm wrote:
那得看要比什麼東西...(恕刪)



到底誰跟誰可以比,誰跟誰不能比

你的標準就是很模糊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