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台灣仍屬依美國盟軍一般命令第一號授予蔣介石的台灣軍事佔領權。
依聯合國憲章第77條規定:一、託管制度適用於依託管協定所置於該制度下之下列各種類之領土:(子)現在委任統治下之領土。(丑)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或將自敵國割離之領土。(寅)負管理責任之國家自願置於該制度下之領土。二、關於上列種類中之何種領土將置於託管制度之下,及其條件,為此後協定所當規定之事項。
所以,台灣適用於聯合國託管制度,卻沒有被美國提出託管統治。是可以由聯合國託管委員會重新運作的。
聯合國2758號決議並未確立臺灣係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省;並未提及中國主張對臺灣擁有主權。臺灣地位仍未解決。
百年風華 wrote: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這個也有問題.麥帥所謂盟軍最高統帥應該是在韓戰
二戰美軍太平洋戰區指揮官是尼米茲.而且亞洲分為好幾個戰區沒有最高統帥這個位置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英語: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是一位美國陸軍和菲律賓陸軍將領,最高軍階分別為五星上將和陸軍元帥,曾於1930年代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擔任重要角色。麥克阿瑟是美國陸軍僅有的五位「五星上將」受銜者之一,同時也是僅有兩名被授予菲律賓陸軍元帥軍銜的軍人之一、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三場戰爭皆參與過的美國將軍[3]。
麥克阿瑟出身自美國舊西部軍人家庭,13歲時就讀西德克薩斯州軍事中學,因成績優秀而被選為畢業生代表。1899年,麥克阿瑟就讀西點軍校,1903年畢業時平均分數為98.14分,打破該校25年來的紀錄。1914年,麥克阿瑟隨軍參與佔領墨西哥維拉克魯茲的行動,執行偵查任務,也因此被提名獲得美國最高軍事榮譽的榮譽勳章。1917年,麥克阿瑟自少校晉升為上校,並擔任赴歐作戰的第42步兵師(彩虹師)的參謀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作戰使麥克阿瑟晉升為准將,並再度被得到榮譽勳章的提名以及被授予兩枚傑出服役十字勳章和七枚銀星勳章。1919年至1922年期間,麥克阿瑟出任西點軍校校長,並進行一系列校務改革,之後他被派至菲律賓服役,於1924年還曾平定「菲律賓偵查軍」的叛亂。1925年,麥克阿瑟晉升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少將;1930年,再出任陸軍參謀長,同樣是美國陸軍史上就任該職務最年輕者[3]。任職期間,麥克阿瑟於1932年「酬恤金進軍事件」中指揮軍隊暴力驅逐抗議者,事後又參與建立和組織「平民保育團」、協助紓困失業者。1935年,麥克阿瑟前往菲律賓擔任聯邦政府的軍事顧問。1937年,麥克阿瑟退役。
1941年7月,因日美關係惡化,麥克阿瑟被召回現役,擔任美國遠東陸軍司令。同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菲律賓的美軍先是12月8日空中武力被毀,之後日軍大舉登陸菲律賓,麥克阿瑟只得撤至巴丹半島堅守。1942年3月,麥克阿瑟與其家人和幕僚搭乘科雷希多島的PT艇逃到澳洲,於當地被任命為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同時對外宣誓「我會回來」,自己將重回菲律賓。兩年多後,麥克阿瑟領兵收復菲律賓,實踐這一承諾,也因此被授予榮譽勳章。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作為美軍代表於停泊在日本東京灣「密蘇里號」戰艦上接受日本代表的投降。之後在1945年至1951年期間,麥克阿瑟負責對日本的佔領和社會改造工作,其職權範圍包括監督其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1950年,韓戰爆發,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戰中取得重大勝利。然而,在其指揮下,聯合國軍跨越38度線攻入北韓引發中國武力介入,在歷經一系列軍事失敗後,麥克阿瑟公然反對華盛頓方面的決策,企圖將戰爭全面升級,使其最終於1951年4月11日被哈里·S·杜魯門總統解除職務,結束57年的軍事生涯。卸任回國後的麥克阿瑟曾試圖從政,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但在初選以壓倒性差距敗給德懷特·艾森豪和勞勃·A·塔夫脫。從政失敗後,麥克阿瑟轉往商界,於雷明頓蘭德公司擔任董事會主席。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因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去世,享壽84歲。
麥帥也只是作為美軍代表接受日本投降.那來的最高統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