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4112 wrote:四月份的歷史用電紀錄並不高, 預計有機會像二月份一樣, 以較大的幅度刷新紀錄不過由於燃煤機組解封加上慢慢離開機組歲修的高峰期因此只要沒發生303類似的重大失誤, 四月份的供電應該能夠維持平穩 不是有"謠傳"說「班班有冷氣」在四月下旬要運轉測試
爬行的香菇 wrote:不是有"謠傳"說「班班有冷氣」在四月下旬要運轉測試 那個對缺電與否不會有太大影響原因是學校開冷氣的時間點屬於太陽能發威的時間而目前台灣的太陽能是過剩的(這也是為何303事故發生時的備轉率有24%,可是當日的預估最低備轉率只有10%左右的原因)現在無論季節, 台灣備轉率最低的時候, 都是出現在夜間尖峰的時間點這也是為何我說, 未來太陽能建置已經對台灣缺電沒有幫助的主因因此班班有冷氣頂多只是衝高每月的尖峰用電量,對於每天的最低備轉率幾乎沒有影響
economic wrote:抽蓄水力之類的阿 台灣目前能做的抽蓄水力沒有便宜到哪裡去加上工期長,功率不夠高,不會比電池儲能來得佔優勢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27614第3座抽蓄水力電廠 台電擬砸260億重啟國內綠能逐年提升,需抽蓄水力做為大型儲能設施,二十四年前推動不成的「光明計畫」將捲土重來,但考量環境生態,內容限縮不少,台電擬耗資約二六○億元興建「光明抽蓄水力電廠」,總裝置量達三十五萬瓩,預計今年可望提報經濟部,但後續還有環評考驗,估計二○三四年六月完工商轉。
economic wrote:抽蓄水力之類的阿(恕刪) 我也認為抽蓄水力吃地理環境,而且破壞環境,台灣已經找不到像日月潭那麼好的地點蓋抽蓄水力這個光明計劃難度比日月潭的兩個抽蓄水力難度高施工成本更高但效益是低到不行----------------------能源儲存方案中,為何抽蓄水力發電輸給電池?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1/11/pumped-storage-hydroelectricity/但抽蓄水力發電的痛點,在於能夠建造水壩的地點不多,而且對當地環境的影響重大。燃氣發電的優勢,就是建設地點的選擇較多,對當地環境的影響較小,而且建設的速度較快。隔24年 台電重啟光明抽蓄電廠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124000375-260102?chdtv因應綠電占比走高,台灣要再建大型「天然電池」!台電近日重啟停擺24年的「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預計斥資263億,在大甲溪建置350MW的抽蓄電廠,年可發電4.5億。內部已通過評估,今年將提送經濟部核定,目標2034年完工,屆時可發揮「儲能」特色,補綠電不穩定缺點。這將是國內第3座抽蓄水力電廠,距離上一座完工時隔26年。接下來,台電還打算建第4座-「石門水庫抽蓄水力」,但容量比光明小很多,只有40MW。近日可行性評估也會完成,最快明年提報。對於可能的生態衝擊,張廷抒強調,新的光明計畫規模比之前縮小一半以上,是利用現有水壩做上下池,並不是另建新水壩,對水文以及環境衝擊已採最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