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公佈,在天津出現大量死魚的河道抽水化驗,驗出微量氰化物,與陸媒引述天津當局的化驗結果不符。
綠色和平昨日在天津7個地點抽水化驗,包括日前降雨後出現大量白泡的地區、爆炸點外3公里範圍(爆炸核心區)內的三個居民區,以及出現大量死魚的海河水域等地。
據綠色和平的化驗結果,在爆炸核心區兩個居民區,以及海河入海口,驗出0.01-0.02/L的氰化物。綠色和平在漂浮著大量死魚的海河入海口檢測出微量氰化物後,已立刻對該水域進行了水樣本,並送往第三方實驗室進行詳細化驗,結果將在下周公布。
綠色和平呼籲政府部門盡快在居民區展開全面檢測,將爆炸事故的環境危害降到最低,並及時、全面地向周邊居民公開環境檢測結果。同時,綠色和平建議政府部門持續監測本次事故對環境的長期影響,將檢測評估等信息及時向公眾進行披露,並採取措施保護公眾健康。
綠色和平對於出現死魚的海河水質檢驗結果,與官方不符。《新京報》今日報道,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方面表示,昨日下午取該處水樣化驗的結果,「未檢出氰化物」;天津市委宣傳部屬下網站「天津北方網」今午則引農業部位於天津的監測中心稱,抽取該處水樣檢驗後,未驗出氰化物。
自說自話系列之三:中共就是不想人民知道真相,但可以蓋得住嗎?
http://www.storm.mg/article/63220
12日中國大陸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大爆炸造成嚴重傷亡,關於爆炸原因外界有許多猜測,但至今依舊沒有證實,肇事的瑞海國際物流公司中有2名高官,近日在接受大陸官媒採訪時坦誠,公司是透過「關係」取得經營危險化學品倉儲的資格。
2013年瑞海國際物流公司計畫將普通倉庫改造為存放危險化學品的堆場,這項改造項目並未遇到任何阻攔,陸續通過消防鑑定、規劃審批、安全評價、環境評估等程序,在2014年4月取得從事危化品倉儲的資格。
天津大爆炸。(美聯社)
天津官員阻止民眾抗議。(美聯社)
安評報告漏洞多 審查形同虛設
當初對瑞海進行安評報告的公司,全名為「天津中濱海盛衛生安全評價監測有限公司」,負責多家天津大型企業的安全評價,在一次檢查中,被發現許多檢察人員未取得相關合格證書,現場調查表無調查人、陪同人簽名等問題。
而安全評價主要是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但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並沒有對安評進行審核的相關職能和能力,導致港口的安評審核工作在第三方機構提交後,審查過程形同虛設。
天津大爆炸。(美聯社)
天津大爆炸現場的火勢仍未撲滅。(美聯社)
危化品倉庫違規距離住宅小於1000公尺
關於天津港的規劃布局,從爆炸現場周邊的地圖上顯示的距離發現,最近的萬科海港城小區距離該公司僅為600公尺,而輕軌東海站距離該公司也不足1000公尺,危化品倉庫和住宅樓的距離,並不符合《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的第六條「儲運條件」中規定的「大中型危險化學品倉庫應與周圍公共建築物、交通幹線(公路、鐵路、水路)、工礦企業等距離至少保持1000公尺」。
瑞海董事坦承公司與政府的關係
對此瑞海國際物流公司兩名已被警方控制的董事于學偉、董社軒接受《新華社》訪問時,透露了公司與政府各單位的關係,董社軒解釋,他的關係主要在公安、消防方面,而于學偉的關係主要在安監、港口管理局、海關、海事、環保方面。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董社軒的父親是天津港公安局前局長董培軍,于學偉則曾擔任中化天津公司副總經理,兩人的背景靠山很硬,因此儘管公司過去曾多次遭民眾檢舉卻都平安過關。
天津大爆炸。(美聯社)
天津大爆炸現場救援的消防隊員戴上防毒面具。(美聯社)
但天津大爆炸發生至今已造成170多人遇難或失蹤,此事瑞海公司違法違規事實太明顯,因此造成大陸輿論高度質疑,「離居民小區這麼近,怎麼通過環保和安全評估的?藏了那麼多危險品,連隔壁的消防隊都不知道!」
【天津大爆炸】安全評價報告網上重現 倉庫距民居不足千米 稱仍符國家規定 (23:58)
天津大爆炸釀成重大傷亡,涉事的大型危險化學品倉庫與最近的民居相距不足千米。(新華社)天津大爆炸釀成重大傷亡,涉事的大型危險化學品倉庫與最近的民居相距不足千米。(新華社)中濱海盛在官方網站上發放瑞海國際物流司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網站截圖)中濱海盛在官方網站上發放瑞海國際物流司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網站截圖)
天津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危險品倉庫12日發生大爆炸,內地傳媒報道,為瑞海國際提供安全評價報告的天津中濱海盛公司網站,在本月14日下午後無法登入,但近日突恢復正常,並可瀏覽瑞海國際的安全評價報告,而報告上載日期顯示為8月15日,即天津爆炸後的第4天。
報告中列明,天濱公寓、海濱高速公路及津濱輕軌東海路站分別距瑞海倉庫西側970米、310米及420米,結論是相關距離符合國家規定。
報告引用的《危險化學品及管理條例》第19條,並未對距離作明確規定。
根據《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大型危險化學品倉庫應與周邊公共建築物、交通幹線保持至少1000米以上距離,報告卻未有引用此例。
而對於僅距爆炸地點600米、受災嚴重的萬科清水灣居民區,報告亦隻字未提。
新華社早前報道,瑞海國際副董事長董社軒曾說:「當時做安評時,第一家安評公司說距離居民樓太近,不符合規定,安評做不下來。後來(董事長)于學偉說別管了,他來弄,後來又換了家安評公司,結果就弄下來了。」
該報告的專家組組長簽名為「鄭樹國」,據悉,鄭樹國是天津港集團公司安監部專家。
自說自話系列之二補充:自己立的法自己不守,不以身作則何以服眾
09-13 11:18
【文匯網訊】
△上圖:爆炸中損壞的東海路站時鐘
據央視新聞報道,9月12日,距離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隨著裝有危險品的集裝箱一個個被清走,事故核心區的地表危化品清理工作正接近尾聲。但是誰都知道,這並不是結束。空氣、水、土壤的污染情況如何?如何清理危化品?問題還有一大堆。
天津港「8·12」火災爆炸事故過去一個月
核心區地表危化品處理接近尾聲 廢棄物收集剛剛展開
一個月後,當鏡頭再次聚焦這片至少165人殞命於此的土地,曾經的倉庫、大廈、派出所已被全部拆除。最後一塊危化品集裝箱堆放區本周已清理完畢,核心區地表危化品處理接近尾聲。在這2500噸危化品中,最令人生畏的680噸劇毒物質氰化鈉,有近360噸被清理並安全運走,而其餘300噸則散落於核心區及附近地區。工作人員一方面對整個區域進行洗消作業,另一方面密切監測水、土壤、空氣中的氰化物含量。本周,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表示,核心區外圍的空氣質量已經達標。
站在爆炸產生的大坑旁邊,天津市環保局水污染防治處處長賈麗泉對於空氣已不太擔心,而廢水的治理成了這段時間最難啃的骨頭。大坑之中,廢水氰化物的含量一度超標約一千倍。一個月以來,向大坑中連續投藥的方法取得了成效。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坑中水位也在降低,大坑沒有一開始想像地那樣深不可測。
在大坑的附近,一些罐裝運輸車正在進行抽水作業。爆炸發生後,除了情況複雜的大坑,罐裝車抽水是清理核心區積水的最主要方式。到9月3日,在清理十萬立方米污水後,地面積水已基本清理完畢,但連續的降雨又產生了新的積水。
在過去的一個月,低濃度的含氰廢水被運往一些倉庫封存,高濃度廢水則送往天津市合佳威立雅危廢處置中心。此外,部分廢水被運往就近的破氰點進行處理。距離爆炸點僅300米的吉運東路明渠就是其中之一。這條入海渠被封堵後成為臨時蓄水池,工作人員通過投放藥劑降解氰化物。隨後,濃度降低的廢水會通過管道輸送到一台破氰處理裝置之中。經過處理的廢水最終經由一條明渠排海。
△上圖:這是事故現場的五台破氰設備之一。它可以根據水量大小、污水濃度大小調整藥量的大小,從而保證出水達標。為此,每次廢水排海之前,檢測人員會沿水渠設置多個監測點位,必須所有點位達標才能排海。
在核心區污水量大大減少的同時,事故外圍區域的污水量則顯得更大。爆炸之後,由於地下管網破裂,核心區周邊形成了四個大的坑塘,其中,最大的一塊形成於一個地勢低窪的工地之上,蓄水量達到5萬立方米,工作人員必須乘坐小舟才能將藥劑灑遍水面;同時,破氰裝置也已安裝,雙管齊下。
與此同時,對於地下水的檢測已經開始,而本週五,核心區內廢棄物的收集工作也已展開。
待廢棄物完全清理乾淨之後,關於土壤等的全面環境調查才將開始,並根據其未來用途評估是否需要土壤的修復和整治。這片土地要想恢復生機,還需要付出更長的時間的努力。
爆炸點周邊小區居民生活全打亂
是去是留?業主面臨抉擇
離爆炸點最近的只有六七百米的萬科海港城是受損最重的小區;而在爆炸點直徑3公里之內,分佈著15個以上的住宅小區。僅在爆炸點周圍1000米之內,就有超過5600戶住戶。一個月了,他們在等待什麼?
天津「8·12」爆炸事故發生之後,關於受損居民房屋如何處置,一直是附近受波及的上萬戶居民最為關注的。在一個月等待之後,本周,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官網就此問題進行了解答,受損房屋業主可選擇收購、修復賠償和已售未交付住宅處置三種方式。選擇被收購的房屋將按爆炸前一天的市場評估價和購房合同的高值,乘以1.3確定收購價格;而選擇修繕的居民,則可以領到相當於住宅價款16%的賠償款,政府負責免費修復門窗和公共部位。
選擇收購還是修繕,走或者是留,對於在此次爆炸中受波及的每戶居民來說,都是一個不太容易的決定。萬科海港城、啟航家園是此次爆炸中受損最為嚴重的小區,在這裡買房置業的多是年輕白領,很多並非本地人,他們往往通過貸款購得屬於自己的第一套房子。而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們除了要應對租房、還貸、孩子上學等現實壓力,他們還需要對未來的生活重新進行抉擇。
在濱海新區政府官網的相關問題解答中,還明確了「房屋被收購後再次購買房屋,居民可享受首套房相關政策,可以購買保障房」等內容。目前雖然有近萬戶居民和政府簽訂了初步協議,但他們對未來生活依然懷有疑慮和擔憂。
針對爆炸剛發生時部分住戶房門受損家中財物被盜的情況,受損嚴重的小區外如今都搭起圍牆加強了看守。而海港城、啟航嘉園受損住宅修繕工程將在9月14日啟動,以爭取在冬季來臨之前完成修繕工作。
保衛生產安全
治標的同時也要治本
天津的兩聲巨響,讓各地百姓開始緊張周邊的危險化工品生產與存儲情況。就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化工廠事故接二連三。難道化工廠出問題也傳染?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週一,浙江麗水一家化工廠發生爆炸並引發火災。趕到現場的化工、環保專家根據企業提供的物料清單以及環評文件,認定燃燒物為甲醇、異構二甲苯,無劇毒品。在經過8個多小時的撲救,現場明火全部撲滅,沒有出現人員被困與傷亡。而算上山東發生的兩起化工廠爆炸起火事故,在天津「8·12」事故之後的這一個月時間裡,這已經是出現的第三次危情。
在北京化工大學,幾位教授也討論了近期內頻繁出現的化工廠事故,在他們看來,設備老化、缺乏資金,只是事故頻發的客觀原因,但說到底,還是日常的安全管理上出了問題。事實上,在天津港事故發生後,包括山東在內,全國都在進行危化品的安全監察工作。就在8月22日山東淄博這家化工廠發生爆炸事故的前一天,省裡的督查組才剛剛離開。而緊接著,8月31日,山東東營又出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這讓公眾不得不去質疑,這樣的督查到底有什麼用?
顯然,在化工行業的生產、運輸、存儲等流程中,類似於督查這樣的外部監督,只是安全管理的一個環節,而邊生產邊整改,則是企業的常態,如果再加上生產中缺乏安全培訓,面對危情缺乏應急處置手段,事故頻發也就不足為奇。9月初,山東決定在全省範圍內暫停審批新建危險化學品項目,停產1年以上的小型化工企業,一律關閉。這似乎也拉開了全國範圍內針對化工行業的整改帷幕,遼寧17家城區危化品企業已有13家完成搬遷轉產或關閉,上海港則宣佈,原本靠近市區的外高橋地區三大危險品倉庫全部搬遷。
記者在現場看到,被要求搬遷的港城堆場、華英堆場和江海堆場內,的確擺放著標有危險品的大罐,周邊一千米內,社區、學校、地鐵站、加油站也是一應俱全,但這樣的危險,責任或許不該全讓企業背負。因為這三個堆場,均建於上世紀90年代,遠早於附近的居民區和生活設施。
化工企業無序的零散分佈,城市忽略危險的大幅擴張,最終造成的局面,只能以化工企業的搬遷作為解決辦法。8月底,根據工信部給出的數字,各省粗略統計第一批需要搬離密集居民區的化工企業超過1000家,總的搬遷費用約為4000億元。
搬遷所需的資金怎麼解決,搬遷後的污染殘留如何處理,搬遷後又會不會造成新的污染?這場看似由天津港事故引發的化工企業大規模搬遷,需要解決的危情顯然還有很多,但這也是城市和化工行業,在各自未來的發展中必須去面對的。
每次出現重大事故,之後在全國範圍內都會進行拉網式排查及安全大檢查。然而,保衛生產安全不能只靠「一陣風」,治標的同時也要治本。
會治本的就不是共產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