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倫敦大學有313本論文至今仍未送達圖書館一事之考證與修正

turtlins wrote:
本篇文長且較為專技,...(恕刪)

至今Not yet received(圖書館尚未收到),用以佐證蔡英文並不是倫敦大學圖書館搞丟的唯一一本論文。




既然尚未收到,又怎麼可能搞丟呢?你將 Not yet received 講成搞丟,分明是不懂英文或是故意誤導網友!

圖書館藏書遺失,應該標示missing而非Not yet received。
turtlins wrote:
有2005年6月底到2009年12月底已獲頒學位的313本論文,至今Not yet received(圖書館尚未收到),用以佐證蔡英文並不是倫敦大學圖書館搞丟的唯一一本論文。

所以倫敦大學
容許論文不公開嘛?!

要是可以的話,
當初凹成這樣,
不就可以
讓疑英派目瞪口呆的耶?!
yurue wrote:
既然尚未收到,又怎麼可能搞丟呢?你將 Not yet received 講成搞丟,分明是不懂英文或是故意誤導網友!

圖書館藏書遺失,應該標示missing而非Not yet received。


哈哈哈,

你這種問法,在前面已經不知多少人被我打過了啦,

你沒看我的標題嗎?

我這篇是續篇啦,

前篇早就有一堆人用你這種說法來辯過了,

我這一篇續篇就是用直接用SHL主管的回覆,

加上我拿這313本論文的題目,

一本一本輸入倫敦大學各學院圖書館館藏系統、大英圖書館EThOS館藏系統、英國學術圖書網Jisc,

最後確認還是有131本論文不知去向。

請問:

所有圖書館都找不到的論文,

不叫遺失,不然要叫什麼?

SHL之所標示為not yet received,而不標示為missing,

那是因為2009年2月之後,倫敦大學改變政策,SHL不再負責館藏各學院論文,

而在這之前,各圖書館在實務上已經開始進行這種新的館藏作法,

所以,SHL已經不再去清點這些論文的狀態、去向,

甚至因為這期間的混亂狀態,

SHL自己都沒發覺館藏系統中還有這313本論文的not yet received紀錄,

我一開始詢問時,第一線館員還搞不清楚我在講什麼,

直到他們的資深主管接手回覆,才給了我那篇詳盡的說明,

那位主管最後表示,他們會開始清理這些館藏紀錄。

以上這些說明,在這棟樓裡都已經詳盡且一再重複地解釋過了,

你連爬文的耐性都沒有喔。

我還是那句老話,

你先去做好基本查證、弄清楚基本資料再來啦。
sunhm wrote:
所以倫敦大學
容許論文不公開嘛?!

要是可以的話,
當初凹成這樣,
不就可以
讓疑英派目瞪口呆的耶?!


完全看不懂你這句話是從哪來的,

你裝呆到這種程度,

我也是滿目瞪口呆的耶。
turtlins wrote:


哈哈哈,

你這...(恕刪)

所有圖書館都找不到的論文,

不叫遺失,不然要叫什麼?


圖書館內找不到這本藏書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圖書館不曾收到這本書,那會標記Not Yet Received。若是收到但是後來遺失,會標記missing。

引用你在第一樓的提到英國方面回信的一段話

「因此,總是有可能論文在口試委員報告送達後獲頒學位,而實體複本還沒收回到高階學位辦公室——以及之後的圖書館。結果,Passed – Not Yet Received的註記就被加進了館藏紀錄,以顯示儘管學位已由大學頒授,所要保存的實體複本還沒收到。」

很明顯的英國方面的回信中,沒有提到Not Yet Received是「遺失」,是你自己曲解館藏找不到就是「遺失」!

蔡英文的論文是標記「Passed – Not Yet Received」或是「Not Yet Received」,差一個Passed,意思差很多喔!
sunhm wrote:
所以倫敦大學容許論文...(恕刪)

有可能都是賣出去的學位
沒辦法
學校很缺錢
中外都一樣
yurue wrote:
圖書館內找不到這本藏書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圖書館不曾收到這本書,那會標記Not Yet Received。若是收到但是後來遺失,會標記missing。

引用你在第一樓的提到英國方面回信的一段話

「因此,總是有可能論文在口試委員報告送達後獲頒學位,而實體複本還沒收回到高階學位辦公室——以及之後的圖書館。結果,Passed – Not Yet Received的註記就被加進了館藏紀錄,以顯示儘管學位已由大學頒授,所要保存的實體複本還沒收到。」

很明顯的英國方面的回信中,沒有提到Not Yet Received是「遺失」,是你自己曲解館藏找不到就是「遺失」!

蔡英文的論文是標記「Passed – Not Yet Received」或是「Not Yet Received」,差一個Passed,意思差很多喔!


你先把SHL主管的回信看完整一點再來吧。

第一,

他已經講得很清楚,

會有not yet received這種紀錄,是2000年到2005年電腦化+2009年館藏政策改變過渡期的產物啦,

蔡英文的博論是1984年的事,

哪來你說的「蔡英文的論文是標記Passed – Not Yet Received或是Not Yet Received,差一個Passed,意思差很多喔!」這種東東啦。

第二,

1984年沒有按月傳電腦檔案給圖書館這回事啦,

那種檔案資料都是做成一張張紙本,直接附在紙本論文上,一起送到圖書館,

所以一旦論文在送達圖書館前遺失,或是送達但還沒製作館藏條目前遺失,

那張紙也就跟著沒了,

圖書館那邊什麼紀錄都不會有,根本連有沒有這本論文都不會知道啦。

第三,

2009年之後,各學院論文不歸SHL管,

SHL根本不會去查這些not yet received論文到底哪去了,

當然不會去確認到底是不是遺失了,

他們連not yet received這種紀錄都沒去更新,

怎麼還會去加註什麼missing啦。

我拿這313本論文的題目,一本一本輸入倫敦大學各學院、各研究機構圖書館館藏系統去查,

最後還是有131本論文查不到去處,

你說,這不是遺失,不然是什麼?

2009年到現在都幾年了,

如果在某圖書館館內,會擺10年還沒上架、建立館藏條目嗎?

第四,

而且,哪來的「有not yet received而沒有pass」這種紀錄啦,

這313本not yet received論文的館藏條目,每一則都是Pass 日-月-年, Not yet received啦。

你不懂又不查證,

連爬文都懶,

偏偏還要憑空想像來裝懂,

每次都在鬧笑話。

上次把LSE論文網條目當成LSE圖書館館藏條目,

現在又來,

你到底要鬧幾次笑話才夠啊?
turtlins wrote:


你先把SHL主管...(恕刪)

第四,

而且,哪來的「有not yet received而沒有pass」這種紀錄啦,

這313本not yet received論文的館藏條目,每一則都是Pass 日-月-年, Not yet received啦。


請問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有在這313本論文內嗎?

答案是沒有,因為那313本論文是從2005年6月底到2009年12月底之間完成,而蔡英文宣稱的論文完成日期不在這段時間內。既然蔡英文的論文沒有在這313本論文內,那我問蔡英文的論文的情況,你提這313本論文,又能說明證明什麼?

turtlins wrote:
本篇文長且較為專技,...(恕刪)

2005年6月底到2009年12月底已獲頒學位的313本論文,至今Not yet received(圖書館尚未收到),用以佐證蔡英文並不是倫敦大學圖書館搞丟的唯一一本論文。
.......

2009年2月,倫敦大學決定SHL未來不用再負責保存各學院論文,所以學生也不用再呈交兩份論文複本,......

但在這之前,有些論文已經開始走流程,所以論文資料檔案已經傳輸到SHL,但之後實體論文卻不再送到SHL,結果就是那313本Not yet received的論文條目。
.......

但這位主管解釋,這並不表示這313本論文不見了,而是直接送到各學院圖書館去了,SHL根本沒收到,或是送到了SHL,但SHL不做任何處理就轉送各學院圖書館。



樓主想用313本論文至今Not yet received,來說明佐證蔡英文並不是倫敦大學圖書館搞丟的唯一一本論文。

但是明明倫敦大學圖書館的回信是說,這313本論文是被送往各學院圖書館!

樓主根本是把對方回答的「送到各圖書館」曲解為「搞丟」來為蔡英文狡辯!
yurue wrote:
那我問蔡英文的論文的情況,你提這313本論文,又能說明證明什麼?


還是老話一句,

麻煩你去把我那篇發文看清楚再來。

那篇發文連同其前篇,

就是要證明一件事:

倫敦大學圖書館確實會把論文搞丟,

313本not yet received論文中,有131本至今在各學院館藏系統中找不到任何紙本館藏的紀錄,就是例證。

2005年到2009年會把論文搞丟,

難道1984年就不會嗎?

如今倫敦大學也正式向ICO證實,

蔡英文博論確實是他們弄丟了,

就這麼簡單。

2005年到2009年因為電腦化之故,有高階學位辦公室傳送的電腦檔案,圖書館還能留下not yet received的紀錄,

1984年還沒有電腦化,沒有高階學位辦公室傳送的電腦檔案,論文弄丟了,圖書館連一條紀錄都不會留下來,

但幸好高階學位辦公室的檔案還留著,還能證明蔡英文有論文、有通過口試、有獲頒學位。

你不願正視此一事實,偏要東拉西扯,就請便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