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ri wrote:
我非常的感動
竟然有這麼文明的廟
做這種決定
以生意人的角度來看
廟也是一種事業
不燒紙錢
會不會造成香油錢變少了
唉..
兩難
前幾天我還在想
也許我也可以去開一間廟
自己來賺錢好了
但是如果要聞這些有毒物質
我一定受不了了
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
為什麼全台灣不少民宅改建成廟
一切都是為了生活啊
先不要開一間
先去 打工 試試

不過,不必聞這些有毒物質的話
不知道 應徵打工的競爭 會不會 更激烈 了?
david9766 wrote:
贊成,
這種燒金行為背後的思想就是賄賂鬼神...(恕刪)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佛教是沒有燒金紙~《法華經卷四法師功德品》:
「受持、讀誦,或解說、書寫法華經者,當受種種供養,
如供養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十種供養)等。」...(恕刪)
KCLin0423 wrote:
釋迦摩尼初始的思想一直是
空,不住相,不二,一切起於本心
這也是佛家的最中心思想
所以,佛家被稱為空門
所以,基本上
如果很注重廟裡那座佛像,那你就是住相了
但是
佛陀的思想是不二,無分別心
無所謂有佛像,也無所謂無佛像,本心有佛即是佛
當然也無所謂禮佛的制度,重點在,你禮佛時的本心是怎樣
而佛教托缽,也主張隨緣,平等,無分別心
佛怎會去堅持要有那些品的供養?
而法華經所言
受持、讀誦,或解說、書寫法華經者 指的應是所謂的傳教者
(不是死去的佛陀,他已經進入涅槃,再把它招喚出來是大不敬呀!!)
而那十種供奉,指的應是印度當時日常用品與娛樂
目的是要使他的傳教者,有相當的生活水準
如果,佛陀出生在北極,是愛斯基摩人
那十樣供養,可能是,海豹皮,鯨魚油,等等之類的
所以,依據佛陀的思想而因地制宜
在地球暖化的環境中
佛教,應不主張焚燒任何事物


KCLin0423 wrote:
莊子說,大仁不仁
就是說,如果你做一件事,是出於人善之心
就算這件事是不仁(可能是要殺人還是怎樣)的,那也是大仁
所以心誠,是對於自己的心
從心去為善,為仁
而不是因為信仰
如果做一件事
不是發自於本心
當事與願違時
這件事,就很可能在你的心裡築起一座煉獄
所以,佛家的態度是
1.你要認識你的本心,要發自本心去做事
2.事來則應,事過則靜,不要在你的心裡有太大的漣漪
如此,才不會困於自己所造的煉獄
而道家也主張清靜無為,道理也是相同
佛道的初始,並不是神通與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