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hobo wrote:
解決長榮罷工的最好...(恕刪)


關於勞工董事正式訴求條文應為

"開放勞工參與公司治理,提供經營必要資訊。例如:工會參與推派獨立董事或增設勞工董事"

所以我想這點雙方應該是有機會可以達成協議的。

至於禁搭便車就比較複雜了,看起來目前雙方是就這點僵持不下。
e30_892232 wrote:
其實一件事情本來大家就各有看法,
你認為長榮空姐罷工合理,
我覺得不合理,大家各抒己見,
但奇怪的是,都是航空公司的罷工鬧上新聞版面,是陰謀論?有人要搞航空業?還是航空業普遍比較敢爭取合理權益?


第三點比較可能
因為大企業人多集中與其員工背景屬性相當
自然容易有"共識"與較高機率會選擇集體行動
相對社會就是不是寅吃卯糧居多
社會中堅有較多自主能力這類
陰謀亂搞不是不可能
只是沒有明顯跡象顯示
若直接推論假設對該公會不公平
對象不喜自主易被操控其機率才會較高
國外早期就比較多這類型
因為跟政治體系與資訊傳播不佳有關
沒公開資訊無法對比讓少數人掌握話語及解釋權

另外記得以前都是國營企業這類
中鋼中油中華航空這種
遠些國外航空業也是如此
其中關聯特性很容易看的出來

e30_892232 wrote:
既然這麼合理,就多搞幾次吧,反正合法又合理,過半年華航維修技工上街罷工,過半年長榮維修技工罷工,再過半年華航空服員罷工,再過半年長榮空服員罷工,再過半年華航機師罷工,再過半年長榮機師罷工,反正合理合法爭取權益,不要白不要。哪些旅客被搞了就自認倒楣,保險業也可以多個險種給搭機民眾投保。
反正航空業不算是民生及重大公益相關產業。


前言若有冒犯之處尚請見諒
個人就事論事針對的是你言論中"理由"的討論與反駁
並不是立場與結論
你本來就有因為xxx支持或反對自由
個人只是認為某些主觀理由情感說法尚不足以支持
出發點是基於"社會"需不需要而不是單論誰想不想要
若論想要這樣社會不會聚焦也不會有共識
影響"我"-不准
不妨礙"我"-隨便
數人頭兩分法是將重點搞錯推入死胡同
因人性自私使然會流於"立場"之爭不能解決問題

至於企業與勞權在未有制衡情況下
本就容易發生不安定這類情事
當然背景因素有個前提就是相互"不信任"或單方"強勢"
就如遠如歐洲近如南韓之前也有此等不穩定時期
這無法光單已社會只要穩定說就能下定論
得出限制個人自由就不能跟企業主抗爭保障權益
如此會過於鄉愿偷懶也才真的是不當綁架畫上等號
我可以隨意扁你
但為了社會和諧你不能吵不能鬧只能乖乖坐下來說
不對等不通不通~

另外你對罷工設想有過於簡化可能
要重談團體契約還要沒有共識之後經政府強制協商
公會還要投票過半取得全體共識
在法律上排除限制了罷工事項與職業屬性
最重要是不能個人罷工只有工會才可以
在前面程序最少要過五關下
最後罷工決定還須承受無薪水無止盡自費抗爭
若有結果還要面臨秋後算帳無法升遷加薪
轉業轉行也要面對被貼標籤導致出路受限
若無結果甚麼都沒有更可能被針對逼退沒頭路
這些都是個人應負風險是要怎麼輕易輪流呢?

而公司針對故意差別性作法不就顯示了企業主反制優勢
聽話給糖不聽話就打死你
若沒人不聽話沒人有意見呢?
之前若有給過糖說不定這部分不聽話不就可能沒有?
再者若某企業或職業類別重複發生勞資糾紛抗爭機率高
除了開頭所言員工之人為因素
公司或該職業本身是不是也有不為人知問題存在導致呢?
一體都是兩面的只看片面容易見樹不見林
錢是重大因素這很正常但不見得是唯一原因
公司就是操所以要給高薪跟就給不起高薪但相對輕鬆
這些都會有人去做的
最簡單例子就是製造業很多都要員工常態8+4加班
公司就是要圖省錢不要多請人分攤勞務
從來就不是要員工多賺

最後有關法律面限制問題
老話一句有多數共識就可以入法
可"只"憑個人怕被影響就要主張別人從根本放棄權益
就跟我怕吵睡不著別人就不能說話是無限上綱極端解釋
拿大砲打小鳥兩者並不相對
miamivice wrote:
第三點比較可能因為大...(恕刪)


南山內勤也有罷工,只是沒人理。
南山罷工時,業務也罵內勤自私......

台塑工會頂多年終抗議就解決。
davish wrote:
林佳龍都講航空業應該要訂罷工預告期了,所以你這邊講的邏輯看來有很大的盲點,基本就有點不考慮程度,無限上綱的味道。


文中其他部分有提及要有相關配套喔並非不考慮
而是不要只看單一問題就腳痛醫腳頭痛鋸頭
政府是直接負責人也最常幹這種便宜事了
總要等到可預知後遺症變大才要再次修改
面對當時問題就是用混的
等出問題就推說是當時民意如此與己無關
可是明明當時修法就可預知後果

至於你引言這段沒提
自然是因為對方主述就只有陳述如此
當然針對所言只提出對於其無理邏輯之說明
你這有斷章解釋意味
goodversion wrote:
南山內勤也有罷工,...(恕刪)


要罷工要離職那都是個人合法合理合情自由
沒有什麼不同與差別
但是離職可以罷工卻不行接受
這說明了有些人是將私心目的用藉口包裝當成公益理由了
依據的是最常見的選擇性利己做片面與武斷解釋

這本是可以拿來當成個人支持於否理由
但並不適用來說服眾人他人不為需限制藉口
因為出發立場就有問題
對於個人決定事項可以主觀
但對於社會那就不是只有你個人喜好問題
要多面向從消費者跟維持勞工權益以及社會安定等做綜合考量
客觀討論求平衡又不是自己在跟土地公許願討拍

有得必有失
你若有得他人就必有失
你可以有提出個人主張權力
他人自然也有自主行為權利
而華人就是一盤散沙
其背後原因就是短視近利自私還自以為聰明
從來就沒考量對於社會發展長遠正反面影響
看完回文發現大家都很專業理性的表達各自不同意見然後相互尊重,這才是台灣價值。
蔡總統不是說勞工是心裏最軟的那一塊,請總統貫策理念,趕快聲援罷工的空姐。
沒空的話,至少也排十個八個立委來支持一下。
現在執政黨總統、立委都沒來是怎樣,是風向改變了嗎?偉大執政黨的理念呢?!!!!
大哥~~

可以PO法條來看看嗎?

Ste100 wrote:
只要公司超過30個員...(恕刪)

01mark10 wrote:
加油,華航體質差,...(恕刪)


華航客運本來就是常年損益平衡遊走 , 運量 放到全世界只算中段班

貨運得利 台灣半導體業 世界排得上 前10

稍微多了解的人知道 , 基本上華航是拿貨運賺的錢 去貼補空服多要的補貼


長榮 , 工會則是有點故意誤導 長榮全世界第六

那只是飛行品質與服務的排名 ,


真算起來 長榮 / 華航的客運量 放到全世界 算中段班
可能連前20名都擠不上

長榮航太 ( 代工修飛機 )
每年挹注 母公司長榮航空 30%的賬面上淨利

2家都賺飽飽 ?


那EVA著才15塊股價~華航10塊......


當初拿國泰薪資來比

國泰運客量在亞洲算是一哥 ( 洲際航空 ) 五大洲直飛 ( 這個長榮 /華航 都是挖鼻孔比不上 運量差很多 )

國泰有過很賺錢的時候 , 當初華航工會就是拿 國泰福利最好時候的條件去談判

後來也是虧損 緊縮薪資福利 這2年也是競爭太多 獲利堪慮

Ste100 wrote:
從上次華航空服罷工...(恕刪)


可以去參考 德國/美國近年來的做法 禁搭便車可以 但需有事後給非會員繳手續費 獲得團體協約相等薪資
避免同工不同酬

這點是因為 人人生而平權 , 又不讓資方抑制該工會發展

長榮同意喔 , 是桃機工會不願意~ 禁搭便車不行有排外條款

擺明 桃機工會帶頭那幾個 很想搞組織搞權利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