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jong wrote:
我在乎的是要有“程序正義”,不管是社會上一般生活或是政府行政加諸於一般民眾,更何況立法院是直接代表民意,更應該要徵詢且合乎程序來讓多數人心服口服的執行。
至於您提到“恐中的憂慮”...如果真的一切按照程序來走,我相信不會有這麼多人有意見,就像洪仲秋事件,就是軍方不符合程序,讓我們看不下去啊。
我提出我的觀點是:台灣的立法院長久這60年來從來沒有輪替過,造就既得利益者盤根錯節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廣,而讓過半數的政黨為所欲為,無視其他民意,他們只要想強行表決的法案都可以通過,甚至完全背離民意。
您在乎程序正義是值得尊敬的,不過後面您說"讓過半數的政黨為所欲為,無視其他民意..."則似乎又暗示所謂的程序正義不是重點,重點是您對目前台灣代議政治的不信任。所以,或許您心中應該釐清一下,到底您是反對30秒付委院會備查的程序正義問題,還是因為不信任國民黨,所以認為即便多數人民選他們作民意代表,也不能代表民意? 台灣的代議制度,對您而言,到底出了甚麼毛病?
我之前已經說過了,恐中或仇中的觀點是被尊重的。只不過,個人的意見與問題是:
1. 對於很多爭議的事件(核四、大埔、文林苑、洪仲秋案...),是否無法由人民所選出來的代議士(無論多數黨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所代為決定,而一定要由類似全民公投的方式來決定? 而雖說主權在民,但是全民公投所需要的台灣公民素質是否值得信任?
2. 強大的中國,與目前中國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是不容逃避事實。而基於貿易互惠的原則,台灣若極為嚴格審理對中國的貿易協定,基本上就是代表不想積極與中國發展廣泛的經貿關係。說白話一點,用政治來領導經濟政策,是否是台灣該走的路? 或許,我們人民應該找出一個至少是多數人能夠接受的中國原則,而不要每次碰到中國議題就造成嚴重的內鬨與內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