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鬧一鬧..年底七合一選舉就知道效果了..讓你把事情做好了年底我還選個屁啊....誰管你服貿是甚麼?...現在流行"反"..反表示我有想法..有立場..有魅力...流行嘛......帶種的就不要吹立院的冷氣..不要用公家的資源..連水都請自備...那才叫小賀!!
如果以歷史角度來分析,學潮的爆發,張慶忠的30秒只是近因,遠因是政府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所開始種下,你去想想過去這幾年來政府的重要政策都偏向誰?政治議題,學生應該都相當冷感才對,連我也沒興趣看藍綠爭鬥,更何況是學生?但是在甚麼因素多重累積下,對政治冷感的學生竟然站到第一線,原因就是學生在求學階段就開始被剝削,學生也要生活,你以為每個人都有富爸爸嗎?政府與高等教育單位,也聯手剝削學生,去想想研究生的健保、勞保、時薪、月薪的現行制度,你就知道,學潮的爆發豈是晴天霹靂,無因的嗎?這政府習慣於偏聽,誰有勢就聽誰,事實上,施政很簡單,就是要走到沒發聲的人面前,甚至對政治冷感的人面前,問問對某些政策的態度?而不是就既得利益者的損失來擬定政策(只因為它給你政治獻金)~
stanphill wrote:如果以歷史角度來分析...(恕刪) 如果是要聽沉默的一方的聲音.那就更不該聽這些三不五時就出現在各大抗議現場的「學生」講一些五四三.相較這些學生對政治的「冷感」,如果這樣熱衷政治活動都叫「冷感」.那其他人是早就無視政治了嗎?真正的學生,應該是真的對政治很冷感的.但絕對不是現在帶頭的這一群所謂的「學生」.
stanphill wrote:如果以歷史角度來分析...(恕刪) 總不會當真以為帶頭的這些人是為了國家福祉, 民眾福利吧.哪邊有事哪邊鑽.見縫插針還不是為了個人利益.服貿只是剛好讓他們找到施力點而已.
Pureview920 wrote:http://www.youtube.com/watch?v=5qloNfvO2MQ 對於服貿,我沒什麼意見反或不反,因為我真的也沒那麼多時間去看懂它。嚴格說起來,應該是想去看的動力都沒有,從台灣開始第一次民選總統開始之後,我都參與過了,現在演的什麼戲碼,已經沒有什麼興趣,比較在意的是台灣怎麼走出困境,但是要走出困境,不是服貿這一個政策的藥投或不投就能立馬決定的,如果你也經歷這些歷史,應該不難理解我在說什麼...回到問題,因為很都很久沒看政論節目了,心血來潮看了一下這個連結的影片,大概在1:14:20之後這段紐約時報的廣告,有人能幫我求證一下這個真實性嗎?我覺得這一段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如果檯面上的朋友,所作所為真的是為了這個國家,而這一段竟然是真實的策略,我真的會掉下眼淚...(請真心幫我求證,不要只說別看不良媒體,謝謝您)
國民黨的文宣真的很弱,懶人包流了好幾天才開始消毒,而紐時那份廣告竟也沒做反制,那份沒有完整呈現事實的廣告是很好反駁的,弄個半版,放上吹哨子警察被群眾包圍,以及群眾拿梯攀爬進行政院的照片,寫上群眾預謀入侵最高行政機關,警員寡不敵眾,之後於4點將不聽從驅離命令的群眾趕出行政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