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天才的其實是不會被受限的. 就算他的在學校學業表現不如人, 出生不如人, 出社會後依然還是可以發光發熱. 只有平庸的人需要家世, 貴人, 學歷來讓他拉開與其它平庸的人之間的差距.我是覺得學校應該是先用啟發式的方式把那些有特殊專才的挑出來, 剩下來的庸才用填鴨式的提升到某種水平.人是有分三等的, 先知先覺(天才), 後知後覺(庸才), 不知不覺(蠢才). 先知先覺這種天才是要用來解決未知問題的, 適合啟發式的教學. 後知後覺的庸才是用來解決已知問題的, 適合填鴨式教學. 還那種不知不覺的的笨蛋, 不管是啟發式還是填鴨式, 都無效的.殘酷的一件事是, 這世上是庸才跟蠢才多, 而天才通常都寂寞.
前面有人提到英文是一大主因,我完全贊同,我就是那個被英文搞死的人,同樣東西,中文我看三遍就記下來,英文要十遍。尤其是研究領域以英文為標準,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英美人才出眾(諾貝爾學獎獲獎國第一、二名),非英語系國家諾貝爾獎獲獎國第一名日本(印象中,有錯請糾正),留日的都有注意到一點,他們的教科書全是日文耶!英文爛的反面就是,他們的研究領域以日文為主,或許也能部分解釋英文是培養傑出人才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