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peter wrote:
要講魄力,蔣中正最有魄力。在那個國窮民窮且缺師資的時代,硬是直上九年國教。


這樣比是不公平。

那個年代隨便套個莫需有罪名就可送到綠島關個天長地久,大部分人不太發表意見。而且九年國教還比較不牽扯性向職業分流,大家都升國中,十二年國教我覺得更進一步摧毀技職教育。

以前媒體國家掌握,現在媒體是謠指部掌握,現在難做事的多。


恢復聯考事實上不會更公平,以前聯考時代城鄉差距就在,後門照樣很多,像轉學考跟寄讀,只是資訊封閉大家不知道而已。以前有些私立五專也都關說就可入學, 不管聯考還會考, 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因為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每個人的公平也不一樣。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cotyz1011 wrote:
我理解每個人都會因為...(恕刪)


你家小孩或親戚小孩上學沒考慮學區嗎?

foxpeter wrote:
魄力,各位知道魄力和...(恕刪)

我想是造神不夠徹底

看看最近媒寵柯神就知道

馬:一意孤行
民:獨裁!

柯:一意孤行
民:魄力!

因為要現在家長還是古代八股考試的觀念,學歷大於能力會唸書代表有出息。簡單說名校迷思。
全世界都有名校迷思........美國、日本、英國、中國都有而且根深蒂固。

名校迷思不代表不好..他同樣也代表競爭力..

問題點在於家長的思考模式..台灣的制度是以"考試"來判定競爭力..

這造成一大堆家長認為.只要考試100分..就表示我小孩全都懂了.他就是可以上名校..

而且台灣的考試制度非常有趣.你只要考進去了..只要你不太混.幾乎都能畢業..

毫無淘汰率可言..這又造成接上滿街是大學生...

但是有用的能幾個???????????

我們台灣號稱已開發國家.但是第一流大學跟世界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第一流大學相比..

還早的很...講難聽點就像公務人員一樣啦..只要我考試過了..我就可以放心了..

皆下來的學習.工作.都不重要了...因為我考試過了...

教育的目地是讓人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方向

如果做不到,這種教育就非現代化的教育

只有利用考試分級的制度,能培育的都是螺絲釘

台灣公立的普高佔多數,因為很多人喜歡讓自己的子女就讀高中,但他們忘了現在是專業導向的時代,所以才會產生普大畢業的碩博士流浪教師高達6萬多人,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成立高職的費用太高,高中相對便宜而且可以消化那些流浪教師問題,所以是惡性循環的結果,造成流浪教師不斷增加中.
bobbycomboy wrote:
教育的目地是讓人找到...(恕刪)



首先我要謝謝大家高水準的回應
短短兩頁,已經可見大家對教育這個議題的熱心與分歧

我在台灣的朋友,他們子女的年齡,從嬰兒到大學都有
孩子年齡越小的,似乎也越焦慮,不論貧富,都有五花八門的煩惱

有錢的,除了送孩子進私校,更詢問送出國就學的可能性
普通一點的,也想盡辦法擠進入明星級幼兒園和學區
而且,毫無例外的,都把孩子當超人一樣的送去學十八般武藝


天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兒女的未來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社會像一條大船,需要船長船員,也需要引擎甲板螺絲釘和油料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兒女做高級船員,有誰會自願當零件甚至消耗品

我小學時代,家長是找關係送禮把孩子送進最凶悍的老師班上
家長會的時候,老師是神,家長畢恭畢敬的請老師好好教訓
現在是怎樣,我只有道聽途說,沒有親身經歷,大家比我清楚

只不過,以前老師可以把學生踢到放牛班,勸告家長送孩子去學技術
現在的老師呢?我聽到很多荒謬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舉個例子:某朋友一天到晚說,幼兒園的老師誇她兒子是天才
可是其它朋友都覺得,明明就是個小呆瓜呀,有什麼天才
結論就是:說孩子是天才,才能鼓勵家長送孩子進才藝班

我不是說我們那個年代的教育制度比較好
我只是強調整個社會的結構和風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是民粹掛帥,媒體愚弄操控鄉民的暴民社會
現在蔣介石如果在世,大概連個里長都選不上,有魄力也機會
能當選的領導者,顏色對的被粉絲寵壞,不對就被口水淹死
寵壞的結果請看陳水扁,淹死的實況就是馬英九


送小孩子出國唸書絕對不是個好的選項,我看到太多例子
可是,我自認愚鈍,實在看不見台灣教育有什麼改進的契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誰說應付聯考背的古文沒用啊?這不就...
呵呵呵

冰凝夜 wrote:
新年好,祝萬事順心我...(恕刪)
落魄江湖載酒行,筆箸鍵盤掌中輕。 卅年一覺美州夢,浪得網海薄倖名。
cotyz1011 wrote:
首先我要謝謝大家高水...(恕刪)


高中的教育主要是升大學前站

如中國教育利用考試制度讓人變笨,思考單一化是可以理解

台灣這種自由地區還搞會考試者當螺絲釘的教育制度,個人認為大有問題

明星高中是需要存在的,但人數不要太多,取些會考試的學生,發展法律,醫學,等死板的科系學生是適合的,但多數學生應該建立一套對興趣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

個人認為就讀的科系及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是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我個人經歷來看,跟我同時考上電子的碩士班同學約二十多位,這些人只有少數1~2位是目前企業主,約1/3高考當公務員及大學教師,混最好的目前在行政院當個主管職,但待遇並不是太好

我這年代或許很特殊吧,因為畢業後工作幾年,同學間除公務員外幾乎個個都是年薪數百萬

就業及高薪很容易磨掉一個人的創業心,多數同學靠著專業能力也混到均是企業的中高階主管,這些人基本上是不會冒險去創業的

個人感覺只有混不好的人才會想創業,這種例子在台灣的企業家中應該屬於多數才是,隨便一數我這產業知名的企業創業者幾乎都是如此

然而我那些有電機專長的高職同學,一個班約四十多位,就有十多位自行創業,當然多數是公務員

這些創業者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因為混不好,但有專門的技能

如初起幹水電工,冷凍空調,開工程公司到創立營造建築公司者就有好幾位,而且是互通有無,群聚力量大

當然也有不幹本業,開幾家烘焙店面,從事蕃茄汁製造,開客運公司,開旅行社,從事工程車進出口.....等

所以總的來看,會讀書考試者,多半是自我局限了發展性,比較會從事自己專業的工作,做事也較保守.

另外就算是台清交台科大,混系也很多,發展性較好的科系並不多,

如清大以化工材料聞名,每天玩樂的冷門系所如喜歡摸女性奶的那位政治所,雖然掛著清大外衣,但骨子裡永遠也達不到熱門科系學生的一點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