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小銘 wrote:
80公頓黑心胡椒粉已下肚?真的很誇張,食用換成工業用利潤有差這麼多嗎?良心真不值錢。
原物料出問題,下面的商家、攤販等,又要倒楣了。
利潤差很多,
主要是在於原料純度問題,
越純的原料製作過程越嚴格,成本也越高,
品管成本也會差很多,
所以很多原料會分成工業用、食品用和醫療用等級。
很多食品用的化學添加物本來就該用食品級的原料,
如果用工業級的話成本可以省很多....
舉例來說食用色素就比同色的一般工業用色素貴,
(天然提煉的更貴),
但加到食物裡,消費者用吃的是吃不出差異的....
有品牌的加工食品或餐廳都屢次出問題,
沒品牌的攤商問題其實更多(只是數量太多 根本抓不完)
宜蘭小銘 wrote:
現在政府是每月一爆,很快元素週期就會湊滿了。
就算每週一爆,10年也查不完,
因為台灣食品業的平均職業道德就是如此。
cowboytwn wrote:
商標還用佛祖的名號。
吃多就可以提早去見佛祖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