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marco2702000 wrote:
問一下你們看診要等...(恕刪)


不同的医院和不同的科室,等待时间都不一。
比如三甲医院因为就诊的人更多,因此等待排队的时间更长。
小一些的医院就好很多,地段医院(社区医院)很多不用排队。

而热门的诊室,比如华山医院的运动医学科,骨科很有名,相应的人也会很多。
我觉得大陆人有点迷信大城市的医院

小病常见病可以去小医院看,大病找大医院,不然大医院排队排死你

因为全中国的病人都往一线城市医院挤
謝謝分享

另 門診看病的多...這就是中國人(這裡指的是華人 含台灣人)的特性,不撈白不撈有便宜為啥不佔.

台灣的醫療設施與醫院一樣被老百姓濫用,有病沒病定時都會去醫院回門一下.
看病掛個號也是排好長的隊,門診時與醫生的對談比你那長點(大概3分鐘以內).

搞得真有大病的人無法得到好的照顧,白白浪費了無謂的資源.

打吊瓶是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危害,危害性来说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大》口服药,但是效果确实见效快,比如发烧感冒这样去吊瓶可能半天见效,肌肉注射可能一两天,口服可能大于三四天,所以不知道的人什么快来什么,今年开始国家规范了静脉输液,发烧感冒不超过38度不能静脉输液了。
台灣的醫療院所 有所謂的分流 , 中大疾病 到地區醫院 ; 區域醫院 ; 教學醫院 ; 醫學中心 , 小病到診所 .

雖然有些人頭殼問題 連小病也跑醫院 , 但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會用上面方式看病 .

台灣人口2300w , 大小醫院 從北到南有幾百家 . 診所有上萬家 . 醫療院所密度算很高 . 分流也很明確 .

小城鎮的人民若生病真的不怕找不到醫院or 診所 .

個人看法 ; 中國忙著賺錢 已經幾十年 該好好想想如何改革大陸的醫療問題 . 雖然台灣的醫療問題在健保 , 但大陸的醫療問題更多更大 .

只要大陸的醫療體制跟環境改善 應該就會吸引優秀學生就讀醫學系 , 而不會往資工方面擠 .

我们这急救车出车一次200人民币,只是市内,也不算便宜。
buaukupk wrote:
我们这急救车出车一次...(恕刪)

⋯⋯

台灣這邊常有把救護車當計程車,明明沒啥病⋯
救護員如不從,還揚言要控告的⋯最後還要勞動警察處理⋯⋯
千真萬確,我車上無線電與救護、消防、航空保持接收的⋯
感謝各位大德分享資訊
我家里人就是医生,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和县城的医院都工作过,对这个情况还算是比较了解的。
你写的情况基本正确,但是很多地方说的还不够详细。当然也没人能说详细,因为整个大陆的地域差别真是太大太大了。

1,关于药物回扣的问题:
基本大医院和小医院都会有一些这种现象,关键是再好的医生也不得不拿这部分钱,因为你必须要开药治疗,只要你开了某种药物,就会有这种药物的销售人员给一定的提成,每种药物给的提成费还是很低的,看的病人多,这笔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这基本上是一种公开的潜规则吧。当然能拿到这种提成的一般都是科室的骨干,有处方权才可以,一般的三甲医院都要求是拥有副高级职称的人才可以坐诊,小的医院能升到主治医师就可以坐诊。
在小的医院年轻医生专业水平还是比较高的,都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年龄比较大的医生水平反而一般,很多一部分都没受过非常专业医学培训,当然也有很多技术精湛的医生。


2,关于医疗保险:
在大陆这边的保险可以分好几种,农村和城镇一般居民的叫做合作医疗保险。另外有正式职业的人员也分一般单位和事业行政单位,这两部分的医疗保险也有区别,这部分医疗保险是职工交一部分,然后就业的单位再交一部分,就包含在五险一金里面。再者就是个人上的商业保险,这里面的保额比较自由了,有钱的多上,没钱的就少上或者不上。
这里面保险最好用的是事业行政单位的保险,报销比例和范围比较大,具体报销比例都在80%左右,有达到9成以上的。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在60-70%,如果是某个县城的居民,去市里医院看病报销比例递减,去省里医院看病报销比例又会递减,这么办主要还是为了减少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因为有人一点小病也爱去大医院就诊。虽然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稍低,但是每年所交的费用也是非常低的,前几年每个人好像只需要交费60元,最近两年费用涨上来了,大概不到两百元人民币。
但是如果有类似于肝癌等的大病,还可以去政府的民政部门再去报销一次大病医疗保险,我岳父去年刚因为这个病去世,所以比较清楚。还有就是儿童的白血病,也可以去当地民政部门去申请一部分钱,好像在七八万吧,具体不太清楚了,身边今年也有这样的事情。
整体来说覆盖面基本顾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3,医生的收入:
医生的收入主要分三个大块 基本工资+奖金+部分灰色收入,具体灰色收入涵盖的东西就比较广了,各个科室有很大区别,有的人有,有的人一分都拿不到。。不好说。能拿到的在医院里也只是一部分人。
基本工资收入是和当地的其他事业单位一样,如果当地富裕一些,可能拿到的基本工资就比较高,如果是个穷地方就比较少了。我老家这边算是个富裕省的穷县,工资的话主治医师大概在3000元人民币左右,副高职称的医师也不到四千。奖金的话主要看科室收入,一般一两千到上万的都有,也是看劳动强度,至于灰色收入不明,也是看医生技术,如果病人多就赚的多点,一般情况也和奖金差不多。当然也有个别技术好的医生,每个月所有收入加起来在五六万人民币,但是这种人都是凤毛麟角,一个医院也就有那么一两个。这是我们这小县城的情况。但是随着习近平的一些政策的推行,很多县市的奖金都有不同形式的缩水,灰色收入也减少了很多。
大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收入就要更高一些,毕竟病人多,据说有技术好的外科医生全国各地走穴赚钱,一年可以达到上千万人民币。再有就是各种学科的带头人一类的,这种人已经不主要靠看病人赚钱了,都是各个门类的牛人,收入一般都在百万以上,当然这些人都属于医疗行业的顶尖人才,也是小部分的存在。
护理人员的收入比医生来说要少一些。
4,医院的工作强度:
医院的工作强度普遍非常大,我家里人有在皮肤科的,工作强度还算凑合,但是事情也不少,每天下班之后还得接受病人的微信免费问诊,一天就要几十个,在小县城皮肤科门诊一天的病人总量在100人左右,在三甲医院总门诊量都要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所以让医生在一个病人身上花费太多时间是不可能的,医生愿意,排队的病人也不愿意。也有在外科的医生,劳动强度比较大,每周有1-2天夜班,手术风险较高,有被病人家属打骂的风险,去年有个出车祸的年轻人,送医院都已经没有生命特征了,结果没救活,家属就把棺材摆到了医院门口要钱,因为这种事情,我有一个同学已经转行了。。至于其他的科室特别儿科一类的工作强度更大,反正每次去医院都见他们都几乎在跑着走。
将近14亿人的医疗,真不能拿一些小国家来类比,确实人口太庞大了。



目前的医生,总体来说算中上收入,撑不死饿不着,但因为一些媒体的炒作,导致医患矛盾增加,所以整个工作环境不算顺心,对于子女继续学医普遍不报支持态度。而且平常还要经常进修和学习,升副高和高级职称需要多篇文章,专利,出书,各种成果。。相对于很多行业来说确实可以算干到老学到老了。

目前整个医疗环境,国家的投入慢慢在增加,但是很多问题也很难解决,不敢冒然提高费用,怕引起社会不稳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压榨医护人员的劳动力了。但是有的问题确实该进行改革了,比如挂号费等确实太低了,医生看个病都不到10块钱,普通主治医生好像才五块钱,而且这个钱还不是医生拿走,都让医院拿走再分配了。


整体来说,医疗改革还是任重道远。

有疑惑的网友也可以和我提问。
大家好我是小叮当 wrote:
一直听这里的朋友讲...(恕刪)
大家好我是小叮当 wrote:
一直听这里的朋友讲台...(恕刪)



08年我在上海騎腳踏車遶世紀公園,風沙吹入眼裡,眼睛腫起來。我去浦東仁濟醫院(?),好像花了人民幣 50 元,也看好了。

我比較搞怪,醫生說的話,我從來都是半信半疑,開的藥我都自己上網查藥理作用,再決定吃不吃。

老實說,如果在大陸生病,中級以上的(包括骨折),我會立刻跑回來台灣醫治。尤其現在所謂的莆田派盛行,非逃不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