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珊伯爵 wrote:還有另一個大概也等著爆甚麼無軌電車 就是公車 別再傻了我知道有很多人急著替中國捧高高但用點腦沒有專用軌道如何轉彎順暢安全?貨櫃車才一個車斗就很難轉彎了還十列電車 1.貨櫃的輪胎不能轉向,無軌電車可以。2.無軌電車走一般道路,應該不實用不過可以想像台北的文湖線,以後只要做高架道路,不需要軌道、機電系統...,其他就交給無軌電車
chiashin wrote:1.貨櫃的輪胎不能...(恕刪) 高速列車全球均使用軌道是有原因的就連磁浮也照樣蓋軌道不是做不出會轉彎輪子跑好嗎會轉彎的輪子 工程車一堆沒有辦法固定行進是高速大忌要不然北捷的小輪子捷運又何必做軌道別跟我們說這道路會做的跟列車一樣寬那還不如美國正在研究的將過去運瓦斯的真空輸送管改成載人又如果要做專用路甚至高架 那又何來無軌列車的意義存在?投資詐騙還是真發展 想清楚再說
ELON MUSK 是很厲害, 但 Hyperloop 根本是 bullshit如果可行, 他為甚麼不自己做?真空 Hyperloop 才是騙錢騙到杜拜及印度封閉真空不能出一點差錯, 否則被大氣壓力壓成廢鐵不要說多長, 幾公里真空要抽多久? 要耗多少能源? 更別說幾十或幾百公里的真空==================目前無軌電車技術仍需集電弓以後用電池就不需要了西班牙無軌電車廣州市電車公司無軌電車北京無軌電車無軌就是省鐵軌的錢啊為啥專用道路就一定要鋪軌?
孫浩彧 wrote:問題是阿共的新點子,有趣的佔了95%以上 XD...(恕刪) 這種投資是所謂的愚金! 說實在若真有5%成功率已經超出我想像, 創業成功率算千分之幾的...---------------------------------------------【抱個屈】5% 成功率蠻高的好嗎!青年創業 95 趴倒光政府又挨罵創業存活率有多少?別期待這數字會太高,根據 AppWorks 合夥人程九如 說:「以創業這個領域來看,若沒有接受任何機構的輔導而獨立進行創業,存活率 5% 算高的」。存活可不等於創業成功,他接著補充「且存活率不等於成功率,成功率有到 0.5% 算表現不錯」。桃園市府青年事務局推動青年創業方案,但是市議員等人卻質疑, 接受輔導的專案有 95% 都倒閉,存活率僅 5%。...----------------------------------------- from 科技報橘要做詐騙圈錢的話, 那我還是覺得租個機房找些人在裏面打電話操作ATM會比較簡單...
孫浩彧 wrote:問題是阿共的新點...(恕刪) 最近几天的新闻:Science 頭版:大陸量子衛星實現1203公里量子糾纏http://i.imgur.com/sxtV1E2.jpg 按這裡檢視網頁 http://i.imgur.com/Q6UbU6N.jpg 按這裡檢視網頁 6月15日,《Science》雜志頭版刊登出了大陸“墨子號”量子衛星首次實現上千公里量子糾纏的消息,相較于此前144公里的最高量子傳輸距離紀錄,這次跨越意味著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又進一步貼近了實用。根據了解,此次接收量子信號的兩個地面站分別是青海德令哈站和云南麗江高美古站,兩地相距1203公里,衛星的工作高度約為500公里。而在每晚僅有5分鐘的時間窗口期間之內,研究團隊要保證做到兩地可以同時接收到衛星所發出來的信號,功夫不負有心人,此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實際上,“墨子號”的高超能力從研制開始就已經顯現出來了,當時就已經實現了每秒一次量子糾纏的效率,比原有的預期要快了10倍。而“墨子號”團隊的負責人潘建偉也表示,他們已經啟動運用量子糾纏技術創建密鑰的相關實驗了,不過他們暫時并不準備對外公布實驗結果。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正是大陸的潘建偉團隊,據悉,這個以中國古代哲學家的名字命名的量子衛星總共耗資約一億美元,建成之後會極大提升大陸在該領域的競爭能力,做到可以和美國并駕齊驅的地位。但實驗操作本身并不容易,在本次實驗中,研究團隊向衛星上的一種特殊晶體發射了一束激光。該晶體會釋放一對偏振方向相反的糾纏光子;然后,兩個光子分別被發射到相距1203公里遠的德令哈和麗江。在西藏的高山上,稀薄的空氣令光子不那么容易衰弱。本周內,該團隊已經報道同時測量到了1000個光子對,并發現偏振方向相反的對數遠超預想的隨機對數,因此確定刷新了“量子糾纏”的距離記錄。過程中,研究團隊必須克服許多障礙,例如,衛星以約每秒8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飛行,科學家需要想方設法將衛星發回的光子束聚焦在地面站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學家亞歷山大·林(Alexander Ling)說:“這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也非常值得嘗試。”但是,Ling指出,潘建偉團隊從衛星發送的光子束中,大約每600萬光子只收回了一個,這一表現雖然遠遠優于地面實驗,但是離量子通信邁向實際應用仍有距離。潘建偉希望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嘗試發射更多的衛星,這些衛星能夠發出更強、雜質更少的光束,甚至在陽光照射下也能檢測到(“墨子號”目前只能在夜間環境下工作)。“在接下來的5年里,我們計劃推出一些真正實用的量子衛星”,他說。與此同時,潘建偉將使用“墨子號”向地面站發射量子密鑰,這需要波長更長的光子和更多的步驟。另外,潘建偉團隊將在中國和奧地利的空間站之間進行洲際量子密鑰的傳送,他還計劃在西藏天文臺與空間衛星中進行量子星地通信。總而言之,量子通信衛星的這次成果意義重大,不僅證明了量子態在超長距離(1203公里)下仍保持其糾纏特性,刷新了之前在地面上通過光纖傳輸的記錄。更重要的是,此次實驗驗證了基于衛星的量子通信模式的可行性,理論上說在地球上的任意兩地都可以借助衛星進行量子保密通信,為未來更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打下了基礎,伴隨著大動態范圍、高穩定性衛星控制技術的發展,全球化量子衛星通信的愿景愈發清晰还有可燃冰,上次看到可燃的消息是已经连续开采一个月了第二的日本七天就被泥沙堵住了哦这都是近两个礼拜的新闻这类科技成果的消息经常会有的,我们也都看惯了不会有什么好消息都贴出来炫耀但是有些人很积极,一旦有什么失败或是中断的例子第一时间贴出来消息比我还灵通其实科学与技术的一点进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人才投入与无数次实验也不保证会成功失败是常态只有从来不试图在科技树上向上攀登,从来不努力在产业链上向上爬、彻底自我放弃的地方,才会没有任何失败的例子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