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熱的以核養綠公投

小鹿山丘 wrote:
當然,目前天然氣可以作為核融合發電廠建設前的輔助發電



看一下自由時報的報導,目前台灣最多只有三週的用儲量,這就是極脆弱的一個環節,就算是三年後,大潭儲氣槽建成(2021年),也不到一個月儲量。

有個萬一的時候,趕快燒煤因應嗎? 還是把水庫的水放光來發電?

經營企業要談危機管理,那處理國家大事的能源方針呢?



林全表示,現行法已授權由經濟部訂定儲量,目前的儲槽容量是15天、安全儲量7天;已於去年11月修正標準,希望在2021年達16天的儲量與10天的安全儲量、2025年達20天的儲量與11天的安全儲量、2027年達24天的儲量與14天的安全儲量。

小鹿山丘 wrote:
燃煤發電才是真正的高...(恕刪)



天然氣就不算高排碳??

小鹿山丘 wrote:
燃煤發電才是真正的高碳排放量,但核融合發電商轉建置前 還有燃料電池發電可當輔助發電


對不起,我認真回答了。

看了你這一個回答,確定您不是五毛,您應該只是來嘴一嘴而已。
天然氣受外來因素影響太多<進口時程,海象,接氣備存,供應國情, 有一環節出問題是真的影響全島電力尤其又納入基载, 用愛來天天發電..... 回歸專業解決 ! (真可惜核四... 如有運轉,就如有筆資產支持著其它更好的投資(風,水,日,核融合)而不用擔心跳電,)

KPIV wrote:

幾個邏輯問題......(恕刪)

ltelung wrote:
天然氣就不算高排碳?? ...(恕刪)

嗯 ...

人工鑽石 算不算 高排碳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嗯 ...
人工鑽石...(恕刪)



算阿..不過現在地比貴的..不然要直接投海餵魚還是射向太空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基載電力,
以台灣而言, 只有核能或是煤可以當作基載電力,
水力跟風力還有太陽能一樣, 都不穩定, 無法當作基載電力.
天然氣則是儲存量不夠, 還要仰賴進口, 台海一被封鎖, 台灣就等著GG


小鹿山丘 wrote:
回擊王明鉅先生的以...(恕刪)


如果這個論點成立

以後也可以

以戰爭養和平!
ohmoto_tw wrote:
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基...(恕刪)

核融合雖然也是核能發電的一種,但比現行的核分裂相比 具備低污染及發生洩漏時撤離的範圍
小鹿山丘 wrote:
核融合雖然也是核能發電的一種,但比現行的核分裂相比 具備低污染及發生洩漏時撤離的範圍


建造並維持核融合發電廠運作所需面對的物理挑戰,可能比製造火球更嚴峻。參與運作的反應器採用的建材必須能連續多年承受數百萬℃的高溫,而且還會受到高能量核粒子連續撞擊,一般材料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劣化變脆並受到輻射污染。


有創意一點嘛


有沒有想過....在各條省道,高速公路上,加蓋,蓋太陽能板,前瞻計畫的八千八百億拿來用應該夠了。

想想花費,土地不用錢,不用徵收。

再想想便利,機車騎士不用躲太陽,下雨不用穿雨衣,汽車冷氣不用開到最強。

再再想想國安,分散式能源,太陽能板又容易更換,誰撞壞誰陪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