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所謂「假新聞」,應當是指資訊的傳播過程,
而非資訊本身.
某人認為政府對體育不夠支持,
不能稱之假新聞,
因為那是當事人的個人看法,


沒錯,的確是如此,但怕的事發生類似下面的狀況...
(聲明一下,以下只是舉例,不針對任何人)

A先生臉書:因為"XXX",所以政府對體育不支持。
媒體M新聞:A先生表示,因為"OOO",所以政府對體育不支持
打假新聞單位: 媒體M新聞作假
媒體M新聞:這是當事人的看法,所以不能說他是假新聞。

如果一般人沒去A先生臉書看一下,
去看一下A先生到底說的是XXX,還是OOO,
很容易就相信媒體M新聞的說法了。

---

以上的例子,資訊是從是A先生臉書來的,一般民眾可以去查證,
如果這一篇新聞訪談呢?
記者竄改訪談內容,一般人連去查證的方法都沒有。
THE666 wrote:
很容易就相信媒體M新聞的說法了。

這事實際上該由讀者觀眾自律,
而非政府單位干預,
否則問題還是一樣:民眾不經查証就相信政府的說法.
而且嚴重的是,政府握有公權力,
若還擁有御用民營媒體,更容易製造假新聞,
而民眾依然不察......

如果這一篇新聞訪談呢?
記者竄改訪談內容,一般人連去查證的方法都沒有。

訪談的當事人可以出面澄清,
如果當事人不願澄清,也等於是認可記者的修改.

想平衡這類事情,
要讓媒體更加開放,
才不會讓某些媒體寡佔資訊媒介,
而且更不可以由有權力查稅查水錶的政府主導......
cckm wrote:
訪談的當事人可以出面澄清,
如果當事人默許,也等於是認可記者的修改.


問題是當事人澄清,誰會看的到?
又有多少人會去澄清?

舉個例子,A和B在聊天,A在吸毒,B沒有,
警察闖進來抓到,警察認定A有吸毒,B沒有,
媒體問B有沒有吸毒,他也說沒有,
結果隔天媒體M新聞寫AB兩個都在吸毒,
請問B要跟誰澄清?

台灣假新聞氾濫,讀者太過麻木也是一個原因,
以上面的例子來講,B可以去找其他的媒體澄清,
在美國,如果查證屬實,其他媒體爆出來,
媒體M的名聲信譽會受很大影響,
但台灣大部分讀者似乎不在乎媒體作假新聞,
被爆出做假新聞...喔,好沒事,繼續看該媒體的新聞。
THE666 wrote:
問題是當事人澄清,誰會看的到?
又有多少人會去澄清?

所以要有媒體的競爭,
越多競爭下的媒體,就越有人會挖出新聞背後真相.

但台灣大部分讀者似乎不在乎媒體作假新聞,
被爆出做假新聞...喔,好沒事,繼續看。

讀者自己都不在乎了,誰又能耐何???
這種事除了媒體開放和讀者自律,大概無解.

在美國,如果查證屬實,其他媒體爆出來,
媒體M的名聲信譽會受很大影響

國內民眾不少人還活在(或是希望活在)一言堂社會,
重視的是報導的立場而不是事實本身.
1個人講話給100個人聽會有101種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跟價值判斷

但是很多人把聽到的資訊自己消化完用自己的價值解讀後再傳出去

就很可能變成假新聞了

THE666 wrote:
問題是當事人澄清,...(恕刪)


本來媒體就可能報導錯誤,不論刻意或無意!讀者自己要用腦~

但是政府強行干預的結果就是你以後只會聽到政府要你看到的新聞,你有腦也用不到了~

never trust your government,不是沒道理的!

THE666 wrote:
有沒有想過,你看的這一篇新聞,可能也是假新聞,
這篇新聞所寫的是否是事實?

戴資穎臉書所寫的內容,跟新聞所寫是否有一樣,
有沒有斷章取義?
你有去戴資穎臉書看過嗎? 還是新聞說什麼你就信什麼?

有沒有想過,你在留言前
有沒有先去戴資穎臉書看過
確認戴資穎臉書所寫的內容跟新聞所寫不一樣再留言?

AF9999 wrote:
消滅中國共產黨,再讓民進黨下台!...(恕刪)

為何要等消滅中國共產黨後,才讓民進黨下台?

xilats wrote:
有沒有想過,你在留言前
有沒有先去戴資穎臉書看過
確認戴資穎臉書所寫的內容跟新聞所寫不一樣再留言?


如果我要針對他的事情留言,我一定會去看他的臉書。

實際上我沒有去看過,所以我也沒有針對他的事件做任何結論。
singlegoo wrote:
1個人講話給100...(恕刪)


網路時代

能接受資訊的管道千百種

要如何解讀

應屬個人言論自由範疇

除非惡意扭曲竄改

並刻意散播

(如果有集體的網軍刻意作為的話,政府敢管嗎?)

要是個人僅因解讀

或認知的不同

直接打成假新聞

那01可以關一關了

至於新聞業者

引用網路言論

進而傳播

就該盡查核之責

啟可推責於網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