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gy wrote:我都不敢說我們有高雄...(恕刪) 別亂說,不然會被說假新聞,應該是1/10不到才對,但是高捷已經開始賺錢了!記得去年搭高捷時,除了高鐵站稍稍有點人氣,到了美麗島站(這是轉乘站,換成台北的任一站都是擠爆),陰陰暗暗的沒幾個人上下車,出了站回頭望著捷運出入口,我的感想是像被遺忘的人行地下道,搭的人真的不多。
30公分 wrote:...(恕刪)...根據捷運局統計,隨著運量增加,每年優惠補助的支出金額亦逐年上升,累計至107年,總優惠金額已達424億元;另外,後續推行的捷運與公車的轉乘優惠,累計至107年底總優惠金額也達近171億元。藉由電子票證8折優惠及轉乘優惠措施,對旅客提供之實質回饋已達595億元。...(恕刪)... 這裡面有沒有計算『月票』對旅客提供之實質回饋?本來沒有『月票』不會赤字 → 有了『月票』會赤字怎麼想都應該是取消『月票』才對啊?
水云 wrote:這裡面有沒有計算『月...(恕刪) 雖然我是騎機車,偶爾也會坐捷運,但要鼓勵大家多坐大眾運輸,本來就要有月票這個東西。我20年前在日本唸書時,他們老早就有月票,連新幹線都有,歐洲美國應該也不用說了,他們應該都有這種東西。悠遊卡打八折,以前可能為了推廣電子票證還有悠遊卡的市佔,還有以前的票是紙的,或許為了環保,但是現在幾乎人手一張悠遊卡,票也改成可以回收的硬幣款。所以悠遊卡打八折這個東西,本來就不是不能取消,或者折扣可以再少一點。
雖是鼓勵大家使用公共交通但該付的還是要付 折扣可以縮小或拉高乘坐價格台灣公共交通費真的很低有盈餘才能做更好盈餘再投入加強更多公共建設或捷運線或吸收更好人才或用來鼓勵員工士氣越完善會越多人願意坐(這是最終目的 對吧?)像自來水費很低 已經很久沒漲了大家不願意接受漲價自來水公司無力更新輸送水管或改善水質(很想有直接生喝的水質)很多事是互相雖是國營沒錢或一直虧錢 會無力更新設備最後受害的都是你我
一班車,人多人少一樣開,當然人多賺更多,這也是當時打折優惠吸引乘客的原因它和虧本賣便當不一樣,便當虧本賣,多一人買就多虧一些,兩者根本不能比擬而現在北捷乘客有銳減嗎?北捷的乘客不只本地人,還有觀光客,觀光客人數是否減少了呢?最好的店面和設備就該有最高的附加價值,若沒有達到應有的效益,市府、北捷公司應該檢討改進,而不是馬上想到從民眾身上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