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quarie150 wrote:國民黨大概又要開罵了...(恕刪) 美國這次會這麼不爽是因為索、吉跟中共建交的話,等於中國直接突破第二島鏈在不爽,而不是因為這兩個小國跟我們斷交在不爽,台灣到底只是美國的棋子,這麼在乎台灣的話,上次跟巴拿馬斷交時美國怎麼不出來講幾句話?來跟中華民國建交啊~還有人以為美國是多挺台灣啊?只會灌自己迷湯而已。
台灣被美國搞的好賤,美國自己和台灣維持低階層的關係,但是鼓勵一些小不啦基國家和承認台灣,好像美日某些變態綁架一個女人,不讓她外出認識外人,但是又怕女人想東向西亂跑,就找幾個不會亂搞的白痴來和女人當朋友,以為女人就會認為是正常的,沒想到台灣內還真有人認為這個變態是大好人,根本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Macquarie150 wrote:國民黨大概又要開罵了...(恕刪) 要建交才來跟我們斷交幾十年批別人轉向中國為何自己不先跟我們建交?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副助理國務卿在台灣只是專門委員或副司長而已。副助理國務卿(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是多大的職務?
感覺作秀成分很大...很無聊..台灣又不是沒被騙過..沒被欺負過...經常性這樣...投靠中國帶頭欺負台灣的還是美國 ..那時變這麼正義..應當是台灣有油水吧..算算去霉期待沒傷害...不要又被潑冷水..
當年尼克森,是位反共健將,但他是第一個去北京朝拜的美國總統。卡特總統口口聲明,與中共建交沒有時刻表,但是在與中共建交六小時前通知台北,令經國先生從半夜驚醒。我們「不怕真小人,需防偽君子」,這種暗虧吃太多了!第四公報簽不簽?需防偽君子 | 民意論壇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中華民國與美國的斷交,對許多人而言,是印象深刻的一天,甚至改變了人生方向。前駐匈牙利代表冷若水當年是中央社駐華府記者,他對未能事先獲知卡特的電視演說內容,甚為自責;國安會祕書長李大維也以台灣關係法做為博士論文主題;淡大教授黃介正當年則是參與對美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的示威行動。冷若水在其回憶錄《永遠的圈外人》說,1978年5月,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訪問北京後,大家就嗅到美與大陸建交的腳步已加快,他寫了很多報導,向國內傳達美陸建交是既定政策目標,唯一不確定的是何時採取行動。當時國內還有官員認為他是過度渲染,「做了美國人的傳聲筒」。12月15日上午,冷若水拿到2天前,卡特接受ABC記者芭芭拉.華特絲的專訪全文,對於何時與北京建交,卡特重覆表示時機尚未成熟。冷若水據以撰稿指出,美陸不致在短期內建交。未料,稿子發出後,白宮在當天中午宣布,卡特晚間9點要對全國發表電視演說。冷若水四處打聽,多數美國記者猜測是要談美蘇限核談判進展,僅有CBS資深外交記者Marvin Kalb在中午時曾詢問國務院是否要談美陸建交一事,但無回應,而且蘇聯駐美大使杜布萊寧下午突奉召至白宮會談,更令外界以為美蘇關係是談話重點。因此,當卡特宣布將與北京建交,而且都依北京條件達成協議,冷若水形容是「 震驚全球」。李大維回憶當晚,才考完期末考,與同學相約在小酒館喝啤酒。突然一位美國學生衝進來,興奮地大喊「卡特宣布與北京建交」,令他陷入極度震驚,可預期又最擔心的事終於到來。當夜,家裡電話響不停,大家的心情都是激憤、憂慮與徬徨。隔天,李大維夥同友人,至美白宮前舉標語抗議。在1979年元旦,斷交生效,謠傳北京會強行接管我雙橡園,他和幾位朋友帶著木棒,和著大衣,在雙橡園內警戒了一晚。1979年1月29日鄧小平訪美與卡特會談,在街上聚集約3萬台美群眾,發出抗議怒吼。李大維回憶說,當時他站在國會前階梯上,陪著應邀來發言的美國會議員,看著各式旗海與標語,「內心澎湃的熱情,抗禦了幾近華氏零度的低溫」。(中國時報)
有錢有閒真好 worte:我實在搞不懂,老美要跟老共翻臉,為何還要緊抱老共大腿不願斷交,轉而跟中華民國建交?難道老美也是只會嘴砲說說而已嗎? 老美要跟中共翻臉 最直接的就是跟中國斷交並承認中華民國是唯一一個中國,並恢復中華民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地位這才叫美國跟中國翻臉
美國國務院設有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 一名副國務卿(Deputy Secretary), 其下有六名國務次卿(Undersecretary), 每名國務次卿之下又有數位助理國務卿(Assistant Secretary). 副助理國務卿(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的位階就是助理國務卿的副手... 這個相對於台灣中央部會的位置不知道在哪??tennebrae wrote:副助卿是什麼東西?(恕刪)
很好啊,等一下又看中國玻璃心碎了。一堆人說和美國建交??我們現在和建交有什麼不一樣??只是沒有實際建交罷了。建交反而給中國找麻煩的理由。沒建交反而能玩弄中國,來個官員來個法案,中國就氣氣氣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