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券,為啥不要發2000元購物券?

實業家 wrote:
1.三倍券,為啥不要...(恕刪)


因為民進黨很會吹喇叭啊!

喇叭黨
實業家 wrote:
1.三倍券,為啥不要發2000元購物券?(恕刪)

民眾有先丟錢進去,才會有為了不會賠掉這筆預先支出而一定會拿去消費的誘因.
簡單的說政策設計上要驅使出錢換商品這種結果,錢變錢(不論發卷換現金或發現金進存款)都較無助於經濟復甦.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這是為了三振台灣經濟
所以才要你1千元
這樣共同三振台灣
院長的解釋是「你有出到錢,才會勤著花」。
我無法領會...
甚至於好像是 相反 的感覺:因為是花錢買的,所以覺得更
"捨不得用掉"哩

我覺得真正原因還是:國家沒那麼多錢。
所以從小地方可以看出,政府到處灑幣,已經到了"捉襟見肘"
的地步,但還是想要
1. 打腫臉充胖子。
2. 政策買票。
於是出現這樣的方式。
個人以為這是一種「警訊」,信不信由你了
因為數字不夠漂亮,
多個1000,
再吹一下,
不得了,
碾壓消費券阿!

國家沒錢幫人民是正解,
畢竟錢就那麼多,
都花光了,
吃什麼?
實業家 wrote:
1.三倍券,為啥不要...(恕刪)


因為這樣就跟馬英九消費券一樣
卻又少1600
bdp2600 wrote:
因為這樣就跟馬英九消(恕刪)


馬英九靠女人票當選的
, 女生愛他帥氣

!


馬英九消費券多少錢? 當初為啥消費券推出?
ASRAAM wrote:
民眾有先丟錢進去,才會有為了不會賠掉這筆預先支出而一定會拿去消費的誘因.
簡單的說政策設計上要驅使出錢換商品這種結果,錢變錢(不論發卷換現金或發現金進存款)都較無助於經濟復甦.

因為有自己先透支的1000元
200、500券又無法找零
相對保守很多
還要問店家收不收搞的很火
好像在找他們麻煩
還是去日常的全聯、家樂福等就好了
政府要人民發1000元買3倍券的陰謀!?

政府要政府發行3倍券之前,已經花掉了大量的經費在紓困,因此要透過人民用1000元買,其實是政府經費已經不足,關於這一點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多提,但是最關鍵的原因在下面,一定要看到完:

GDP的計算公式=
C民間消費+I投資+G政府支出+X出口-M進口

其中3倍券直接影響的變數,就是民間消費跟政府支出,

但是當然你拿到券之後,在還沒使用3倍券之前,大家似乎還沒開始產生創造經濟活動?

但事實上,人民已經花了1000元消費買券,

因此C=1000元,
而政府G=2000元實際3倍券的支出+發行成本(印製成本+建置電腦系統成本+領券人力成本)

蔡政府根本是在玩經濟數據操弄的遊戲!

不過人民花1000元買3倍券之後,勢必大家都會盡量把3000元用掉,以達到政府創造經濟的效果,

但事實上,馬政府的消費券3600元幾乎等同於現金,當時的回收率高達9成5左右,發行率幾乎100%,也創造了經濟乘數效應,因此蔡政府根本不需要拿1000元的人民支出,以確保大家能夠把3000元花完!

此外,發行虛擬券的部分,以綁定信用卡為例,若是使用此方式使用3倍券,根本不需要考慮找零問題,因此在發行虛擬券的部分,很可能乘數效應只有1,不能再高了,只有領取實體券的人,會考量找零不方便,使用店家提供商品組合的模式銷售,擴大民眾消費金額,才有機會創造超過1的乘數效應。

再者,3倍券實體虛擬並行制的發行方式複雜,特別是年紀大的長輩根本看不懂,可能因此造成領實體券的意願降低,造成整體3倍券的回收率沒有馬政府高,
(我們到時候就等著看蔡政府3倍券的回收率有沒有9成5!?)

最後再加上政府實際支出的金額每個人只有2000元,也不如馬政府每個人有3600元,因此已經可以預期馬政府消費券的政策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一定比蔡政府的3倍券效益高,

而蔡政府卻可以利用1000元買3倍券的人民支出,來美化經濟數據,實在是十分惡劣!

欺騙大多數不懂經濟學的民眾!
簡單的事搞得很複雜,其中必有貓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