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n年前 我還買過sharp手機
sony用過X10.Z1之前姐也有用SONY(後來都轉愛瘋了)
除了品牌
還有什麼可以給人買SONY?
至尊星
我沒什麼信仰,現在用OPPO。有蘋果的就IPAD MINI2(放在角落了)
s846129
電視可以買Sony阿,還算不錯,只是貴
智障型手機不敢說
智慧型手機從來沒上過神壇

沒意外的話全世界應該只剩下台灣(索粉限定)跟日本在買這家
我只知道從z3和z5p是我當年的支持
從x1直接無節操破20k時 我就果斷放棄
去買它牌了
要說跌落神壇,誰夠資格站在hTC前面?
exricky1030
從三星從S2開始,就漸漸取代hTC了
年度廢文
當自己是3C評論記者...
品牌起起伏伏是常見事情
uhan wang
曾是SONY粉的我路過...
要說跌落神壇,要怪也得怪它自已...
曾經也是非它不選
並不是因為它跟同級機比有多強
單純只是喜歡它的外觀感覺...
但它的敗筆就在於它的Z系列
像扶不起的阿斗似的...
Z1C的用戶体用感還不錯
外加上當時有防水的功能算是上上之選
但之後換上Z3時,只覺得沒事作那麼長要幹嘛?
除了放在褲子中常常卡到外並不覺得有比較好用(與Z1C相比)
到了Z5那一整個是災難!
卡頓、電力消耗極快、過熱、觸控不良(海帶條)...
真不知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要挺它也挺不下去...
之後無奈之下也只能乖乖換iphone....
這個品牌手機直接bye~

ps:htc就更別說了,曾遇過一支手機買來保固內修了三四次,一過保又壞掉...發誓再也不會碰這品牌....
30公分 wrote:
台人愛日貨卻不愛SONY...(恕刪)


sony 手機部門年年虧大錢,這早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sony的影像部門卻是賺大錢.

2000年時期sony手機有沒有紅遍天??我不記得了,但當年sony 買下 ericsson手機後,推出由金城武主打的T28,確時曾經風光過,如果再出一次T28,我一定再買一隻....................
nokia另外一隻也是超級懷念..............Nokia 8850鈦金
Sony 的手機市場逐漸的萎縮,因為市場上 平價的手機越來越多,高階的手機競爭也非常的激烈,Sony 在手機的市場上,很難取得價格上的優勢,旗艦級手機的競爭又是非常的難以以領先的姿態維持。

1. Sony 在單眼相機的市場,不管是從 CCD的研發製造,至單眼相機的排名,都已經是越來越前面,畢竟 其他幾的相機廠商,都比 Sony 累積了更多的經驗,還有鏡頭的數量。 Sony 來在努力的追趕當中。

2. Sony 還有在影視業、遊戲業、保險業、金融業、電子產品、顯微鏡、生物技術研發、醫藥...... 都有進行發展,只是與大部分的平民老百姓沒有相關的東西,也不會有人去關注。 當然..... 很多醫院、學校 所使用的設備儀器,當中的零件、影像擷取器、顯微鏡設備、細胞分選分析系統....... 一台設備都是數百萬元,甚至是數千萬元的設備,這都是 Sony 所研發與營運的未來。








30公分 wrote:
台人愛日貨卻不愛SONY手機?網列敗因惋惜:曾是精品

有網友想起台灣手機開始普及時,Sony可說紅到天邊,然而到了現在,卻很少看到有人使用,落差之大讓人疑惑,「大家不是都很喜歡日本產品嗎?」

台灣在2000年左右,開始進入人手一機時代,當時不管是Sony、Nokia、Motorola都是當紅大牌,iPhone剛開始蠶食台灣手機版圖,三星更是尚未打出名氣,然而經過20年,情況完全翻轉,當紅大牌皆被後起之秀擠到角落喘息。有網友好奇,當年Sony的w595(2009年中階滑蓋機)爆紅,幾乎無人不曉,直到2017年的Xperia XZP時都還算小有名氣,但如今路上或朋友幾乎都沒看到有人拿,中間到底發生什麼變化?

可發現眾人認定的最大缺點就是「電池過熱」,「用過Z1、XZS。用一段時間後都是過熱、lag、電池膨脹」、「用過三支旗艦機,都過兩年後開始變慢、電池膨脹有的沒的」、「新品定價過高+以往很多代旗艦都給人過熱的印象」、「紅不紅我不知道,很熱是真的」、「我都拿來加熱冷掉的便當,給你參考」、「應該只能在極地會很好用 可以當暖暖包」。

除此之外,網友也一一提出換機或不使用的理由,「為什麼要做那麼長,三星新機還比索尼更像索尼」、「續航力、相機的演算法不行」、「一過保沒幾天就掉電超快+觸控亂跳」、「過保固就馬上壞」、「舊系列太爛,新系列性能有追上來,但定價開太貴了,比13PRO還貴誰買」、「古早智障手機時代,它曾是精品」,有人更總結Sony敗因「在SE feature phone時代也曾推出不少創新或美型設計,誰知到了smart phone時代,一度想挑戰Apple,可惜思維跟不上趨勢,又沒開創設計,產品每下愈況」。
Hsun_大貓
這也要負責人夠粉才買得下去,在台灣flow的生態圈要團隊有BD、要通用性有Thermo、要奇行種有Merck,生醫這塊S的狀況蠻像手機的,很多廠商愛用他們的感應器但很少看到SONY本尊。
總之更新軟體跟不上硬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