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精神是為了中國統一民國肇建十餘年間,軍閥派系對立,國家十易「元首」,兩度出現帝制,32次更換內閣,造成國家極度混亂局面。國父孫中山先生痛心國家分裂,使革命大業頻遭挫折,因而創立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建軍的歷史,肇始於斯。黃埔軍校的成立,最重要的影響即為:第一,奠定了廣州革命基地,成為日後北伐成功的主要武力;第二,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後,蔣中正校長成為其革命事業的繼承者,而國民革命軍的編成,代表國民政府軍事力量的統合,亦為軍隊國家化的起步。革命軍在面對戰力優勢之敵,以「打倒吳佩孚」、「聯絡孫傳芳」、「不理張作霖」的構想,以各個擊破戰略,而能迅速擊滅吳佩孚,戡定湘、鄂;繼擊滅孫傳芳,底定東南,收復南京;最後奪取魯南,分進合擊會師平津,在兩年三個月內打破歷史上的成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