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掙扎吧

個人研究相關問題數年,
發現很多問題2000年是個最重要的分水嶺(不光人口老化,包含不動產政策和國際貿易都是這年可以當一個重要節點),
台灣不止超高齡化,生育率也是全球第一,倒數第一

當時其實很多人已開始有警覺,
不過拯救力道不大,
溫水煮青蛙,後面越來越難已收拾..
大概2010左右,
已經算是最後的拯救點,
不過當時整體經濟也不算壞,
也還沒開始迎大退休潮,
就算有人關心這議題,大部分人也不會有直接感受..
再到2020左右,
我個人認為,台灣確定沒救...
台灣結局視中國而定,
如果中國沒垮,百分之百被撿回去,
如果中國垮了,現在菲律賓就是台灣未來大致的樣子(菲律賓在50-60年代也曾是亞洲超強國,僅弱於日本)
目前退休族不用擔心,因為政府至少可以吊一口大氣,硬撐20年沒問題;
如果是20-30年後要退休的,自己準備好第二國籍或永居權,資產分散;
這個問題的結構已扭曲到完全不可逆,
60年代都是一年出生40萬人左右(之前生更多),70年代也差不多,80年代也是30-40萬..
2000年還有千禧年效應,勉強破30萬,之後開始雪崩,2024年只剩13萬;
台灣"生不如死"從2020年正式開始,負成長開始飆升,去年已接近負7萬人,
之後會每年快速擴大,國發會推估每年負成長人口模型,2045會負到20萬(國發會的預測,針對人口發展,如果按照後來的真實結果對比,會發現國發會的是偏樂觀,也就是說,2045的狀況可能更嚴重一些)
對岸雖然也有少子化問題,但目前開始回穩(2023年新生兒902萬;2024年954萬,開始回升);
台灣目前的政策工具,已經完全無效,問題已失控....
也別想透過外配來幫忙,
因為外配人數(含港澳大陸)也是從2000年後開始逐步下滑,
狀況越來越差.
如果拿人體來說,
抗中保台屬於外部意外傷害;
高齡少子屬於內部嚴重疾病;
通常的死因都不是基於意外傷害,而是疾病導致的器官衰竭


無奈


個人積分:1272分
文章編號:91021284

個人積分:5378分
文章編號:91021426

個人積分:5795分
文章編號:91021551

個人積分:5299分
文章編號:91022319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