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的本質與任務
說「桌協不是為幾十個選手服務」這句話,本意或許是要強調推廣普及的重要性,但這個邏輯並不成立。事實上,國家級體育協會的首要任務就是扶植「代表國家出賽的選手」與「國際賽事制度的銜接」,這是它與地方桌委會或民間推廣組織最大的區別。
你不能拿「幾百萬愛打球的民眾」來對沖「為國爭光的菁英選手」,這兩者本來就不衝突。而且國際曝光、明星選手的成績,對國內基層的推廣反而有加成效果,兩者是連動的。
說「補助取消對桌協沒影響,只傷選手」邏輯不通
如果真如你所說,桌協理監事是無給職、自己出錢出力,那應該更有責任幫選手爭取資源,而不是坐視補助被停。協會存在的價值本來就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選手與制度建立服務。
如果桌協真的愛桌球,那應該積極改善管理問題、爭取公信力,而不是與主管機關對著幹。把補助「政治化」來談,對所有選手與基層教練最不公平。
拿「劉國樑是WTT主席」來否定台灣無法辦比賽,是推卸責任
中國因素固然存在,但WTT屬於商業聯盟組織,世界各地(包含政治立場與中國對立的國家如印度、美國)仍可辦比賽。台灣沒辦WTT不能完全歸咎於政治,國際賽事申辦涉及經費、場館、組織能力、國際關係,正是協會應主動積極爭取的工作。
莊智淵是否適任秘書長是另一回事,但解散舊協會不代表國際資格一定失去
WTT認證的是國家體系的合法代表協會,不是某個特定舊團體。過去也有其他運動項目(如舉重、跆拳道)因管理失當被整頓,經國際體系接受過渡程序後仍維持出賽權。
協會若長期與選手對立、喪失民意與公信力,政府當然有責任介入改革。不能用「怕WTT不承認」來為一個爭議協會背書,這只是製造恐慌的說法。
把莊智淵形容成不懂人情世故、沒人理,這是情緒化推論
莊智淵固然個性直,但這不應成為他無法參賽、學生權益受損的藉口。現代協會應該建立制度來處理爭議與仲裁,而不是用「你不跟我打交道就封殺你」這種人治方式。一個公私不分的協會,本身才是體壇最大的風險。
你提出的歷史背景與實務經驗很寶貴,但部分推論過度替協會合理化責任,忽略了制度失靈與權力不對等對選手造成的傷害。更重要的是,改革的方向不該是護短或忍耐,而是讓體育行政回歸制度透明、公平、公正,這才是對選手與運動最大的尊重。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