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提醒「避免稱潰堤」 媒體人:下切80公尺叫溢流?

gtu123 wrote:
真的是笑死人潰堤就潰...(恕刪)

看側翼瘋狂發文造謠就知道~
又是一個綠共掏空台灣的政績
Henryws168 wrote:
下切80公尺叫溢流?


模擬塔綠班台詞

100公尺怎麼了
100公尺是15秒內可以輕鬆跑完的距離
80公尺還比這短耶 ?

溢流只是描述場景又沒有國際標準規範流出多少水內叫溢流
叫他溢流有甚麼錯

TMD不是走私

NttMD是超買
水面下降33公尺 等於10層樓高。

當初日本311海嘯 也有30公尺歐。
明盡擋不用打嘴砲了,

直接公布溢流前、後的空拍影片;

讓全台灣人看看,

到底要叫溢流或潰堤?
汶川地震那次处理了几十个堰塞湖,每个都只花不到两周的时间
Henryws168 wrote:
農業部提醒「避免稱潰堤」 媒體人:下切80公尺叫溢流?

怪不得只能管理種菜養豬
要稱 表面張力失效
文字遊戲
Henryws168 wrote:
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赴花蓮勘災,現場卻與藍委傅崐萁起口角。傅崐萁質疑,堰塞湖明明就是潰堤,面積都已經縮減了4分之3,還堅稱只是溢流?媒體人樊啓明直呼,水流下切80公尺,約相當於26到30層樓的建築物,原來這樣叫溢流?網友開酸「要用民怨溢流」、「萊爾的玻璃心潰堤了」。

樊啓明今(24日)發文提到,農業部與災害防救辦公室提醒媒體注意事項,有關馬太鞍堰塞湖報導,請避免使用「第三波潰堤」,改用「溢流」。他質疑,「潰堤」聽起來多嚴重,「溢流」是不是好一點?只是根據林保署提供的最新官方資訊:「現場進行無人機空拍勘查堰塞湖,空拍畫面顯示溢流口壩頂,已遭水流下切80公尺、高程1060公尺、蓄水面積約50公頃、蓄水量已減少至2300萬噸。」

樊啓明直呼,80公尺是什麼概念?剛聽朋友舉了個很簡單比喻,約相當於26到30層樓的建築物!「原來水流下切80公尺叫溢流,不可以說成潰堤!」

粉專「政客爽」反諷,搶救災情重要,但用詞更重要,請大家告訴大家,要用「溢流」,不要用潰堤。黨積極帶領國家解救水深火熱的花蓮同胞,在這個緊要關頭,家裡可以淹、用詞不能錯,民主溢流才能安撫民心。謝謝賴政府糾正媒體,媒體請不要添亂了!

網友表示「請勿用民怨潰堤喔!要用民怨溢流」、「用字精準,然後呢?歸屬農業部權責的部份,打算如何處理堰塞湖,避免災情擴大?」、「怎麼現在可以派國軍救災了!原來規定可以隨時更動」、「源頭就是堰塞湖,中央不處理,到發生問題了,就只出一張嘴要疏散,又造謠縣長出國,事前也沒協助數千多人疏散,地方就做的要死,從頭到尾就出了一張嘴而已」、「又要創造新名詞,校正回歸了」、「萊爾的玻璃心潰堤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924004339-260407?chdtv


可以去看李鴻源教授上節目的說明,
「溢流」是水位高於壩頂開始流出,
水位開始下降,
但水流的沖刷侵蝕力開始下切壩頂產生缺口,
因此水位的下降與壩體缺口擴大是漸進式的.

而「潰堤」是指管湧現象,
壩體如果是鬆散結構,
在滲流作用下,
土壤中的細小顆粒被水流沖刷,
沿著粗大顆粒間的孔隙移動並被帶出,
最終在滲流出口形成管狀水通道的現象,
這會導致土體內部淘空.

簡單來說就是在壩底水流由小洞變大洞後,
壩堤突然整個崩潰,
是瞬間所有水量幾乎全部都會沖出,

水庫土壩中心會用高密度的土壤壓實就是要防止滲流造成管湧,
進而造成潰堤.

依照李鴻源教授的說明,
這次就是溢流,
不是管湧潰堤,
如果是管湧潰堤,
下游村落會整個消失.

這只是根據事實做名詞修正而已,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而已.

天兵立委又來了~



01newbie
所以農業部說不會潰堤,要大家放心。下切80公尺的溢流,造成堤都不見了,不關農業部的事?
tteffuB 特肥吧
李鴻源很專業講堰塞湖不會講潰堤,只會講潰壩。你文中的一大堆潰堤不是李鴻源說的。
綠色: 你直接看到潰堤 ???
民眾:沒有

那就不是潰堤了 !!!
說潰堤 要有證據 .... 不然是假消息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